Latest

戀戀喫茶

美食

戀戀喫茶

在整個城市都是COFFEE SHOP、喝咖啡既便利又日常的今天,「可以輕鬆入內並能夠好好放鬆」的日系喫茶店,便是我心所響往。 雖然現在有很多時尚的打卡CAFE,但許多人還是喜歡復古的喫茶店;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是日本百貨公司盛世,當年每家店內都會有小小的咖啡座,是為顧客歇歇腳、聊聊天的最佳配套。偏偏就是喜歡這種形式的喫茶店,而且最令人懷念;今天香港COFFEE SHOP文化熱鬧起來,當中也有不少走日式復古路線的咖啡店,今回就讓我們《戀戀喫茶》,尋找一段即使短暫也很療癒的放鬆時光,將拿破崙意粉、三文治、芭菲、布甸、雪糕梳打⋯⋯等喫茶店懷舊美食,一一帶到大家眼前。 朗屏 昭和純喫茶 FIND THE WAY 由兩位年輕人經營的FIND THE WAY,店名令人想起中島美嘉的歌曲;位處元朗朗屏一隅,2022年三月開始營業。起初在IG發現這家店,全因店舖前的一個坐地燈箱,昭和年代感覺滿載,令人響往;FIND THE WAY全店是只有八席的吧檯空間,店家與人客的交流亦最直接。那天看到鄰檯都放了兩三杯「綠色飲品」,向店主了解後便知是蜜瓜梳打,

By chung
集換式卡牌TCG是如何來的? 由90年代至GEN Z看卡牌發展

遊戲

集換式卡牌TCG是如何來的? 由90年代至GEN Z看卡牌發展

THE HISTORY OF TRADING CARD GAME ◎text_坦拿|◎design_LeX 集換式卡牌遊戲(TRADING CARD GAME, TCG / COLLECTIBLE CARD GAME, CCG)打從九十年代發展至今,不但風靡全球成功吸納數以億計的追隨者,同時亦為各大遊戲商帶來天文數字的商業價值。然而追溯集換式卡牌遊戲的起源,或許大眾隨即想起早於1993年推出的《魔法風雲會》;的確,集換式卡牌遊戲得以普及化,無疑全賴此作橫空面世,但若論世上首款出現的集換式卡牌遊戲,實情卻非《魔法風雲會》而是另有他人,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探究集換式卡牌遊戲多年來的發展吧。 集換式卡牌遊戲的原始雛型 «BASE BALL CARD GAME» 時至今天,集換式卡牌遊戲(下稱TCG)的市場發展固然非常成熟,甚至憑著連帶效應,帶摯多個行業如拍賣等等,形成一門數以億計的龐大生意。然而數到元祖TCG作品,不少人均會聯想到1993年的《魔法風雲會》,而此作亦的確是首款選取魔法題材而大獲成功的TCG;但歸根究柢,

By Tanner
新手收藏卡牌須知 PSA、BGS、CCG是如何鑑定TPCG及球員卡?

遊戲

新手收藏卡牌須知 PSA、BGS、CCG是如何鑑定TPCG及球員卡?

◎text_RAY.P | ◎photo_SIU FAI | ◎design_LeX | ◎venue_HOBBYX STORE 不論遊戲卡抑或球員卡,到現在已從當初純粹的收藏玩意,演變成登上各大拍賣平台的競投物與新興投資項目。正因為卡牌市況愈趨熾熱,驅使全球各地陸續出現專為收藏卡評級的鑑定機構,根據卡牌的保存狀態與質素作出專業評分,驅使原本只是數十元的一張薄薄卡紙,其價值有機會飆升至與豪宅名車古董看齊!看到此刻,是否有股衝動想知道手上收藏值多少錢呢? PROFESSIONAL SPORTS AUTHENTICATOR 自問手上的卡牌保養得宜,又好奇想知它們在收藏市場的價值,那麼便值得認識PROFESSIONAL SPORTS AUTHENTICATOR(PSA)了。PSA在1991年於美國成立,是最早為卡牌設立評分制度的第三方鑑定機構,截至目前已先後認證了七千五百萬張卡,申報價值逾十億美金;以現時每月平均處理十萬張卡的數量,足夠證明它的認受性,其評級更成為全球收藏家、卡牌公司,以至拍賣機構主要的參考指標之一,從而作出更正確的卡牌買賣決定。當然,一張卡牌的價值還建基於罕

By MiLK Digital
細數中國鬼怪傳說: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刑天

文化

細數中國鬼怪傳說: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刑天

◎text_鬼 |◎design_MarcoC 除了日本的「百鬼夜行」,中國也有「百鬼」概念,知名的有引領死者鬼魂的黑白無常、捉拿孤魂野鬼的牛頭馬面等,帶你細數幾個中國鬼怪的起源和型態。 黑白無常:靈魂嚮導 引領鬼魂投胎 西方有死神負責引領死者的鬼魂,中國的道教當中,亦有無常鬼——黑白無常擔當靈魂嚮導、引領鬼魂投胎轉世。 黑白無常,民間又慣稱為七爺、八爺,為地府的勾魂使者,一黑一白象徵一陰一陽,亦是閻羅王或城隍的部下。相傳黑白無常生前是衙門的一對官差,白無常原本叫謝必安,身材高瘦;而黑無常則名為范無救,長得比較矮小。兩人自幼結義,在一次到河邊遊玩期間,謝必安認為天將降雨,於是回家拿傘,而范無救則在河邊守候,期間河水突然暴漲,范不忍失約最終當場淹死,謝得知此事深感內疚,於是亦在河畔自縊身亡。而二人信守承諾的行為最終感動到玉帝,最後獲封成為神明。 范無救因為淹死的緣故,於是臉容發黑;而謝必安因為自縊而亡,因此白無常就一直伸著長舌。除了全黑、全白衣裝外,黑無常亦頭戴著一頂寫有「天下太平」

By 鬼
解構西方鬼魅:無頭騎士、吸血鬼、死神

文化

解構西方鬼魅:無頭騎士、吸血鬼、死神

◎text_鬼 |◎design_MarcoC 西方鬼魅,與中國的鬼魂概念及日本的妖怪觀念頗為不同。 無頭騎士 無頭騎士原名為DURAHAN, GAN CEANN (GAN CEANN指無頭之意),美國人則直接稱之為HEADLESS HORSEMAN。起源於愛爾蘭的一個民間傳說,認為無頭騎士原本為一個英勇騎士,可惜在戰場上不幸喪生,首級被割去,於是每逢月黑風高的夜晚,無頭騎士都會披上中世紀的盔甲、騎著一匹同樣是亡靈的黑馬,四出尋找自己失去的頭顱。多年來,無頭騎士不斷被塑造成不同的形象,有云無頭騎士左手手執韁繩,右手則是抱著自己的首級;然後騎著一匹雙目冒出火焰、名為COISTE-BODHAR的黑馬。亦有傳說在一個萬聖夜,一青年被無頭騎士追趕,危急之下隨手把一個南瓜套在它頸上才倖免於難,於是坊間又出現過手提南瓜燈的無頭騎士。 於愛爾蘭人而言,無頭騎士則無異於死神,它不會濫殺無辜,而是預視死亡。因此在傳說中,無頭騎士亦會乘坐馬車,手執由人類脊髓做成的長鞭,與報喪女妖等亡靈一同於人間把死人的靈魂帶走。而每年的八月尾、九月初,當地人亦有佩戴金飾的習俗,因為無頭騎士懼怕黃金的光芒,於

By 鬼
何謂鬼?何謂怪?解構東西方文化鬼怪概念

文化

何謂鬼?何謂怪?解構東西方文化鬼怪概念

縱然沒有做過虧心事,要是遇上半夜敲門,真的可以處變不驚、不信則無?儘管時代不斷進步,不過對於鬼怪的恐懼,婉如世代相傳。就算有多理性,明白鬼魅之說沒有科學根據,但每當談及靈異,還是會叫人不寒而慄。有云要克服恐懼,不外乎就是要面對恐懼,就襯著西方鬼節的來臨,讓我們一同應節勇闖東西方的鬼門關,重新了解一眾鬼、怪來歷,乜「鬼」都認識一下。 ◎text_鬼 |◎design_MarcoC 何謂鬼? 縱然東西方文化截然不同,彼此卻一直流傳著各式各樣的鬼怪傳奇故事。不過入正題之前,先把鬼、怪劃清界線。 「鬼」一字,英語多翻譯成「GHOST」,不過對於鬼的理解、刻畫,東西方則是大同小異。普遍都認為鬼所指的就是鬼魂,即人離世以後所遺留下的靈魂。 鬼怪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階段的副產物,尤其是在醫學、精神學尚未昌明的遠古年代,鬼就成為了解釋死亡的一種途徑。畢竟古人對死亡一事缺乏認知,午夜夢迴要是夢到辭世先人,就更令人大惑不解,於是就衍生出一種詭異的想法:認為人的靈魂是獨立於肉身的另一實體,即使肉身死去,靈魂仍然存活於人世間,

By 鬼
盤點日本「百鬼夜行」妖怪 日本三大妖怪之首是誰?

文化

盤點日本「百鬼夜行」妖怪 日本三大妖怪之首是誰?

◎text_鬼 |◎design_MarcoC 經常從各種日本電影、文學及藝術創作聽到「百鬼夜行」,原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平安時代,相傳夏日夜晚會出現妖怪盛大遊行,過着與人類一樣的夜生活。「百鬼夜行」也是著名妖怪繪師鳥山石燕一系列妖怪繪卷的總稱,從此奠定了日本的妖怪文化。 笑般若:專吃小孩 笑聲令人心寒 江戶時代於信濃(長野縣)流傳的妖怪傳說,講述一位因嫉妒而變得瘋狂的女士變成了山鬼—笑般若,她會在半夜時份下山專吃小孩,手段凶殘之餘,更會發出令人心寒的笑聲。而日本傳統的能劇當中,亦有「般若之面」的面具造型,象徵因嫉妒或怨恨纏身而墮入魔道的女子,與佛教中「般若」代表智慧的意思截然不同。 酒吞童子:眾鬼首領 四處搶掠 被譽為是日本三大妖怪之一,酒吞童子身高逾六尺,擁有一張通紅、猙獰的臉孔,頭頂長有五根大角,盤踞丹波國的大江山。相傳酒吞童子為眾鬼的首領,經常於京都出沒到處搶掠財物與婦孺。後來大將源賴光得到上天的幫助贈予毒酒,把酒吞童子灌醉之後聯同家臣「賴光四天光」的渡邊綱、坂田金時、碓井貞光以及卜部季武一同把其頭顱砍下,成就一個家傳戶曉的勇武傳說。

By 鬼
高達武器是寫實還是黑科技? 睇機械人神作前的科普知識

高達

高達武器是寫實還是黑科技? 睇機械人神作前的科普知識

◎text _坦拿 | ◎photography_方紹邦 | ◎design_tim 《高達》動畫系列打從1979年面世,旗下續作固然多不勝數,但系列播映至今超過四十年仍不失年輕「新血」粉絲加入,可見《高達》的確漠視「潮流」二字,橫跨數個世代並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動畫作品;尤其《高達》多年來發展未見停步,其世界觀延伸至未見盡頭之外,更被視為屬一種學術性探討主題,而當中所涉及的某部份電子科技、物理技術雖由創作團隊虛構而生,但每項高達機體的結構、武裝設備等,卻內含確切的科學原理以說明之,此舉除了足以印證團隊慎密的創作心思,同時亦恍如向世人闡述:科幻動畫不一定全是天馬行空,卻可以透過種種科學理論將動畫與現實接軌。 科技演變史集結 GUNDAM WEAPONS 《高達》動畫誕生超過四十年來,連同各大分支作品合共多達數十齣,當中曾登場的角色人物與機體更是多不勝數,尤其後者的外型、裝備亦成為一眾粉絲多年以來討論得不亦樂乎的「永恆」話題。作為用以戰鬥的機動兵器,高達身上的各種高科技武裝無疑成為勝負的最大關鍵,打從為人熟悉的多款基礎光束武器,直到由精神感應系統所遙控的攻擊端子,不論在裝備上或

By Tanner
高達發燒友由兼職變開店 賣高達模型兼代工

高達

高達發燒友由兼職變開店 賣高達模型兼代工

生暉、環球、現代、J.BO HOBBY⋯⋯假若是年過三十歲的模型發燒友,必定認識以上模型舖,亦在旺角廣華街一帶留下不少足跡。只可惜時移世易,這個曾經吸引本地與海外模型迷慕名而來的朝聖地,近年已有不少老字號基於各種原因撒離或結束營業。KENJI在學時期便已在這條「模型街」當兼職,到今天已成為人父的他更重返原址開設自己的模型舖,無疑見証這一帶的變遷。 ◎text_ChunYin | ◎photo_方紹邦 | ◎design_LeX 旺角廣華街一號仁安大廈地下8B鋪 3705 9350 @mr.modeler @mr.modeler2017 放棄全職開高達模型店 「從前廣華街附近一帶都是模型舖,不過早年有些因為無法應付高昂租金而搬遷,或是退休轉行而索性結業,後來便出現很多WARGAME用品公司,現在則是從尖沙咀或其他地區進駐而來的錶舖。」正當不少模型或玩具店轉戰樓上舖,已有三名子女的KENJI卻毅然放棄穩定工作,以地舖形式開設模型舖,既延續童年的嗜好,又想趁機會過第二人生。「小學時在舅父的耳濡目染下已開始砌模型,印象中第一款接觸的高達模型是HG系列的雙頭龍高達,亦喜歡《GUND

By MiLK B
高達太空殖民的先驅年代SPACE AGE 富野由悠季的太空創作厎感

高達

高達太空殖民的先驅年代SPACE AGE 富野由悠季的太空創作厎感

◎text_鬼 |◎design_MarcoC 1979年於日本開始播放的《機動戰士GUNDAM》(又稱《高達》),故事以地球人 (THE EARTHNOIDS) 與太空殖民 (THE SPACENOIDS) 之間的爭端作引子,從而觸發起人類在宇宙世紀 (UNIVERSAL CENTURY,下稱U.C.) 的首場戰爭。撇開阿寶與馬沙的宿命;機械人的打鬥,高達卡通的另一原創性無疑是建構出一個非常完整、甚至嚴謹的世界觀。延續六十年代SPACE AGE人類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遐想, 《高達》之父富野由悠季將天體力學、宇宙殖民地 (SPACE HABITAT) 等學術概念融入動畫設定當中,為《高達》的科幻故事譜上寫實性,成就出一代的經典。 人類定居宇宙學說 《高達》在U.C.時軸的故事裡,講述地球自九十年代開始因為人口過度膨脹而導致資源、糧食不足等問題。然後,世界自1999年正式一體化,各國最終摒棄了國界統一成為地球聯邦,繼而展開了「宇宙移民計劃」。2045年,

By 鬼
由高達啟發香港科幻漫畫熱潮 高達迷司徒劍僑的創作路程

高達

由高達啟發香港科幻漫畫熱潮 高達迷司徒劍僑的創作路程

八十至九十年代絕對是香港漫畫的黃金時期,人材輩出之餘,各式各樣的作品亦紛紛湧現兼大收旺場。要數創作科幻題材漫畫最具代表性的本地漫畫家,非司徒劍僑莫屬,其九十年代初出版的原創精裝作品《超神Z》,更因在書展吸引大批漫畫迷入場搶購而導致會場發生逼爆玻璃的事件,成為港漫史上重要而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集體回憶!其餘《賭聖傳奇》、《拳皇》系列、《八仙道》、《四大名捕》和《溫瑞安群俠傳》等作品,也盡顯他多元化一面和應付不同漫畫題材的功力,2014年更憑聯同編劇余兒創作的《九龍城寨》,贏得日本第七回国際漫画賞的入賞獎項。資深的港漫讀者或會知道,司徒劍僑的作品不但充滿東洋風格味道,日本動漫大師安彥良和與《機動戰士高達》亦對他的創作事業影響甚深;既然今期主題正是這部劃時代的動畫系列,司徒劍僑絕對是編集部不可或缺的訪談對象。 ◎text_ChunYin | ◎photo_SIU FAI | ◎design_LeX 高達的啟發 司徒劍僑不但是少數涉獵科幻題材的本地漫畫家代表,也擅長將日本漫畫風格、元素和製作模式融入在作品裡,或多或少都是因為受到高達的影響。「記憶中細細個已喜歡畫畫,小學的美術功課亦

By MiLK Digital
高達模型迷自組網絡群組 「高達同好聚GUNDAM」的日常與成員

高達

高達模型迷自組網絡群組 「高達同好聚GUNDAM」的日常與成員

一如歌詞所言「十年又過去」,詞人用上「又」字描寫,盡見十年光陰恍如轉眼即逝之意,但話雖如此,要堅持某項習慣至十年光景卻非易如反掌。作為香港高達支持者,相信定必聽過FACEBOOK群組「高達同好聚GUNDAM」之大名,由2010年創立至今坐擁接近5.8萬名粉絲,踏入十二月更達成十周年之里程碑。就著今回高達特集主題,編集部就邀請了高達同好聚GUNDAM其中三位版主KEN(GUNDAM@EFSF)、DOUGLAS(D.M.S.)以及SAM(喜樂的森)進行訪談,並分享眾人對高達的回憶、收藏品以及關於高達同好聚GUNDAM的起源。 ◎text_坦拿 ◎photo_SIU FAI、部份由受訪者提供 special thanks:Y HOUSE CAFE ◎ design_laM 堅持實體聚會 高達同好聚GUNDAM 早在2010年,高達同好聚GUNDAM正式於網上社交平台FACEBOOK成立,群組由十一位資深高達粉絲所管理,創立至今吸引多達5.8萬名粉絲加入,不得不提群組堅持每月舉辦一次高達迷實體聚會,十年以來已曾策劃過百次活動。

By Tanner
今年是《花生漫畫》(Peanuts)誕生75周年,這部家傳戶曉的漫畫陪伴不少人成長。

文化

《花生漫畫》75周年 重溫SNOOPY與香港人的故事

2025年是《花生漫畫》(PEANUTS)誕生75周年,MILK藉着這個機會,重溫花生漫畫、CHARLIE BROWN、SNOOPY與香港人的故事。原來早在1950年代末,這個家傳戶曉的四格漫畫就在香港出現;要數香港的經典排隊場面,當然少不了1998年全城瘋狂食美式快餐換SNOOPY事件,而此次活動令更多香港人認識了SNOOPY和《花生漫畫》。 漫畫1950年面世 將小獵犬擬人化 1950年,27歲的CHARLES M. SCHULZ實現了他童年時期的夢想,成為了一名漫畫家,在10月2日,於美國的七份報紙上發表了第一幅四格的《花生漫畫》。透過主角CHARLIE BROWN和朋友以幽默的方式反映每個人生活中的真實情感與挑戰,迅速引起了共鳴。兩天後,大家喜愛的小狗SNOOPY首次登場。這隻狗的外形靈感來自作者童年時期飼養的小獵犬。SNOOPY之所以受到如此多人的喜愛是因為在1960年代它開始擬人化,讓讀者對這隻狗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花生漫畫》以獨特的畫風深入民心,勾勒簡單線條,但原來角色的外形在不同年代也略有改變。 畫風隨年代改變 線條簡單 自1950年開始,CHARL

By 占咪 Jimmy Lui
解構四格漫畫源起 盤點《花生漫畫》7大紀念版

生活

解構四格漫畫源起 盤點《花生漫畫》7大紀念版

◎text_ChunYin | ◎photo_方紹邦 | ◎design_LeX 《花生漫畫》踏入75周年,全球粉絲再度投入熱潮,MILK藉着這個機會,解構四格漫畫的源起,並重溫過去不同年代《花生漫畫》的紀念典藏版及相關書籍。 今天我們可以透過不同渠道接觸和欣賞《花生漫畫》(PEANUTS)作品,而CHARLES M. SCHULZ筆下的SNOOPY、WOODSTOCK、CHARLIE BROWN、LUCY等亦成為受歡迎的經典角色,甚至乎化身品牌代言人和FANS們收藏的商品……其實這一切都是起源自被譽為「第九藝術」的漫畫,今回就讓我們從紙上的四格再次認識這部漫畫經典。 四格漫畫的起承轉合 早於十八至十九世紀,漫畫已刊登在不同國家的報紙或雜誌裡,除了提升刊物的發行量,亦有助傳媒報社吸納更多不同年齡層的讀者,《THE YELLOW KID》、《THE LITTLE BEARS》等便屬美國早期的刊物漫畫代表。最早期漫畫只被擺放在刊物的角落位置,主要以黑白印刷,其後因為漸受歡迎與普及,令報社另闢版面來刊登更多漫畫作品,以二十世紀的美國為例,每天便有二百多個漫畫或相關專欄連載中

By MiLK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