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巴黎鐵塔到街角小書店 跟隨經典電影步伐 重遊巴黎地標景點

由巴黎鐵塔到街角小書店 跟隨經典電影步伐 重遊巴黎地標景點

即使從來沒有到訪過巴黎,相信你都可以隨便說出三四個城市地標景點:巴黎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香舍麗榭大道(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無論你是從小時候的教科書、明信片,或是長大後所看的旅遊節目,對巴黎各個地標景點的描繪和投射,都滿是「巴黎是浪漫之都」的刻板印象。

但作為二戰前歐洲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化藝術中心,又豈能單單以「浪漫」兩字概括巴黎呢?我們不如從各經典電影的場景出發,由早年法國新浪潮導演杜魯福François Truffaut)和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及至當代大師:活地阿倫(Woody Allen)和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的視角,重新體會「浪漫」以外的巴黎地標景點。

巴黎地標景點 01: Eiffel Tower in《400 Blows》

0:00
/2:48

亳無疑問,艾菲爾鐵塔從1889年建成以來,絕對是巴黎最強地標。菲爾鐵塔的剪影,甚至被視為整個法國的象徵符號。這座位於塞納河畔,巴黎傳統富裕階層的第七區上的艾菲爾鐵塔,是典型為了在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彰顯國力而建,其312米的高度榮登當時全球最高的摩天建築,紀錄更長達40年之久。這座以鋼枝架結構聳立過百年的艾菲爾鐵塔,可說是幾代巴黎人每天抬頭望都會見到,並引以為傲的城市風景線。

1959年,每天生活在鐵塔下的法國導演杜魯福(François Truffaut)推出首部作品《四百擊》(400 Blows)。這部改變世界電影史的片頭,以8組跟蹤鏡頭(Tracking Shots),從不同的巴黎街道上拍攝仰望角度的鐵塔。《四百擊》是杜魯福少年坎坷經歷的自傳式影片,同時亦是一齣記載鐵塔下巴黎街頭上平凡小人物的生活寫照。

片頭的鐵塔不單直白說明故事背景,更側寫了街頭小人物在同一鐵塔下,抬頭可見的不同景致。如果大家有機會置身巴黎,可以從街頭仰視艾菲爾鐵塔,回應這套被喻為法國新浪潮(French New Wave)開山之作《四百擊》的片頭,應該會明白偉「大」的艾菲爾鐵塔,百年來見證着鐵塔底下幾代巴黎「小」人物生活的歷史意義。

 興建中的巴黎艾菲爾鐵塔

地標資料

巴黎地標景點 02: 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 in 《Breathless》

0:00
/0:29

由協和廣場到凱旋門一直走來,就是法國奢華品牌旗艦店林立的香舍麗榭大道。雖然香舍麗榭大道一直貴為全球三大最高租值地段,但大道兩旁林蔭處處,令人感到少了一份銅臭味,多了一份優雅氣息。

遠在柯德莉夏萍(Audrey Hepburn)於香舍麗榭大道拍攝的荷里活電影《珠光寶氣》(Breakfast At Tiffany)誕生前一年,法國新浪潮另一奠基導演—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的首部劇情片《斷了氣》(Breathless)於1960年誕生。在高達的鏡頭下,香舍麗榭大道不單沒有如荷里活世界的紙醉金迷,反而成為了街頭小混混男主角和街邊賣報女主角的經典邂逅場景。

一頭金色短髮、年輕貌美的女主角Patricia,身上廣告Tee印有左傾思想的《紐約先驅報》(New York Herald Tribune),恰如其分的象徵光天化日下的文化入侵。60年過去,香舍麗榭大道接待着全世界蜂湧而至的遊客,國際奢華品牌爭相插旗,美式快餐麥當勞門庭如市⋯⋯除了是購物景點之外,大家對香舍麗榭大道,應當有多一份思考。

地標資料

巴黎地標景點 03:Musée du Louvre in 《Band of Outsider》

0:00
/0:26

無論你去過幾多次羅浮宮,都肯定會驚嘆:「究竟還要花多久才有可能看完這座博物館?」的確,這座位於巴黎市中心的羅浮宮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單計主要組成部分就已達60,600平方公尺,館內藏品橫跨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至18世紀的歐洲諸國,擁有合共約615,797件作品的驚人數量。

即使只算館內恒常展出的35,000件藝術品,若每件平均只花兩分鐘去看看,也得用上70,000分鐘、1,166個小時、48.6天⋯⋯

花不了個多月時間奢侈地漫遊羅浮宮?尚盧·高達給到大家一個另類方案—以9分45秒閃遊羅浮宮。身為影壇最顛覆性的法國新浪潮導演,高達在1964的《法外之徒》(Band of Outsider)內,講述關係曖昧不清的兩男一女,為了消磨時間,以挑戰三藩市飛人占米約翰遜9分45秒閃遊羅浮宮的紀錄作目標,在理應恰靜的展館內,你追我趕,放浪奔馳⋯⋯這三人究竟能否完成壯舉?當然不用深究,但這幕燃燒青春的經典場面,便成就了最任性揮霍青春的大螢幕瞬間。花48.6天還是9分45秒去看羅浮宮?哪個更奢侈揮霍?當你年紀日長,答案不言而喻。

0:00
/0:25

羅浮宮青春跑不單令影痴趨之若鶩,甚至連一代意大利電影大師貝托魯奇亦在2009年的《戲夢巴黎》(The Dreamers)作出近乎100%復刻致敬⋯⋯噢,其實我主要想說《戲夢巴黎》的女主角是青春少艾的Eva Green

地標資料

  • 名稱:Musée du Louvre
  • 創建人:King Philip II 
  • 地址:75001 Paris, France
  • 開放時間:10:00am-6:30pm (Mon, Wed, Thu, Sat & Sun) 10:am-9:45pm (Fri) Close on Tue
  • 官網:www.louvre.fr

巴黎地標景點 04: Louvre Pyramid in 《The De Vincci Code》

0:00
/0:27

在踏入羅浮宮前,必定會被座立在拿破崙庭院上,以玻璃及金属構造而成的巨大金字塔,佔據你的眼球。這座由外形到材質都和羅浮宮大相逕庭的玻璃金字塔,由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於1989年正式成為羅浮宮的主入口。在提交設計到完成建築之初,一直都受到捍衛法國傳統文化藝術之士群起評擊。但真正引發全球大眾熱烈討論的,卻是因為2003年一本名為達文西密碼(The De Vincci Code) 的小說。

《達文西密碼》故事背景就是在羅浮宮發生,書中提及玻璃金字塔是由666塊玻璃組成,而這一直在西方陰謀論愛好者流傳及大造文章的數字666,馬上吸引了全球各地遊客駐足圍觀,逐一細數玻璃金字塔上的每一塊玻璃片。這股熱潮甚至吸引了荷里活片商垂青,買下《達文西密碼》小說版權,並找來湯漢斯(Tom Hanks)擔綱演出。

由於原著小說內容涉及大量歷史、傳說、宗教、神秘學、陰謀論等訊息作故事支撐,礙於電影時長有限,湯漢斯只能淪為解密機械人,無論是玻璃金字塔,還是蒙娜麗莎,都成為他一個又一個的解密素材⋯⋯即使全片附上芳華正茂的法國女星「愛美麗」柯德莉塔圖(Audrey Tautou)全場追趕跑跳碰,但仍乏善足陳。可能不是所有引人入勝的故事都能被影像化,不能名狀的想像才是創作力的泉源。讓玻璃金字塔繼續被無限解讀和幻想,或者能成為你下一個創作的靈感與場景。

地標資料

  • 名稱:Louvre Pyramid
  • 建築師:I. M. Pei(貝聿銘)
  • 地址:75001 Paris, France
  • 開放時間:10:00am-6:30pm (Mon, Wed, Thu, Sat & Sun) 10:am-9:45pm (Fri) Close on Tue
  • 官網:www.louvre.fr

巴黎地標景點 05: Shakespeare & Co. in 《Before Sunset》

0:00
/0:19

《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set)是Before Trilogy的第二部曲,導演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承接第一部曲《愛在黎明破曉時》的初次邂逅但無疾而終的故事,九年後男女主角久別重逢一幕展開了夢幻開局:男主角當上了知名作家,在巴黎一家小書店為新作宣傳,竟重偶上女主角⋯⋯

李察‧林克雷特的Before Trilogy

當然,電影是夢幻製造廠,但能夠讓一齣絕不高潮迭起,只簡單聚焦一段日落前的二人街頭漫游對話,便能登上不少影迷的十大經典愛情電影,開場那間彷彿把時間凝固了的小書店—莎士比亞書店,絕對功不可沒。一間能把「夢幻」二字烘托起來的書店,只因為她在現實裡比「夢幻」更夢幻。

適逢1900年至1940年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哲學家、藝術家紛紛移居巴黎,兩岸的店鋪包括咖啡館漸成為文人雅士的聚腳地。位於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早在1919年開業,當時已被文化界稱為巴黎英美文學文化和現代主義的中心。

充滿小店風情的莎士比亞書店店面

書店二樓曾經長期給予落泊失意、還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海明威(Hemingway)借宿;意識流之父喬伊斯(James Joyce)不單把書店當成辦公室,他那震撼後世文壇但當時被美國列為禁書的《尤利西斯》(Ulysses),亦是在莎士比亞書店幫助下,才能以法語版重見天日;而《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的作者費茲傑羅(Scott Fitzgerald),同樣也是其中一個在莎士比亞書店終日流連忘返的顧客。

所以只要你能穿越時空,世界文豪、詩人、藝術家,都會在莎士比亞書店出現於你身旁一起打書釘⋯⋯可能就是因為書店擁有史詩級的夢幻履歷,到了現在還是極力保存當年獨立小書店的氛圍,還有甚麼比在現實生活中,能在莎士比亞書店打書釘更夢幻的事情呢?

地標資料

巴黎地標景點 06: Restaurant Polidor in 《Midnight In Paris》

0:00
/0:25

貴為戰後美國曼克頓知識份子的象徵符號,活地阿倫(Woody Allen)在2011年以76歲高齡發表由他編劇及執導的電影《情迷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作品是導演對戰前巴黎的文化勝地,一份最具個人情懷、最深刻的致敬。

在活地阿倫筆下,他把自己化身成戲內一個來自美國、迷失於編劇工作和未婚妻生活的中年男主角,一身老派美式長春藤打扮的他,於巴黎深夜街頭,穿越時空,與上世紀巴黎20年代一眾文化界迷失一代(Lost Generation)的代表人物,輕談淺唱,夜夜笙歌,將一幕幕導演對當年巴黎文化圈的嚮往,活現在大銀幕上。其中一段描寫男主角在Polidor餐廳向海明威討教自己的作品,海明威的一席話,更是活地阿倫給自己身為創作者的自覺:「如果寫得不好,我會討厭它,因為我討厭寫得不好;如果寫得好,我會更羨慕和討厭。你不需要其他作家的意見。」

男主角步出Polidor餐廳

因為這幕《情迷午夜巴黎》的場境,創立於1845年的Polidor餐廳又再重回大家的視綫。自20世紀起,裝潢便沒有太多變化的Polidor餐廳,並沒有法式華麗兼費時的精緻料理,反而一直主打平民大眾能負擔的簡單餐食,吸引了學生、工人、窮酸藝術家等巴黎百姓光顧。

1948年法國象徵主義作家Alfred Jarry,就在這餐廳成立了開拓超現實主義和未來主義的荒誕玄學學院(Collège de Pataphysique)。而當時其它文化界巨人如René ClairJames JoyceAndré Gide等都是座上客,當然也少不了《情迷午夜巴黎》所提及的海明威。雖然大家不能如戲中主人翁擁有穿越能力,但只要走進如文化遺產的Polidor餐廳,想像身處和100年前文化盛宴的名人品嚐一樣的古早平民餐食,可能已經是另一個可以和「在莎士比亞書店打書釘」相提並論的人生樂事。

樸實無華的Polidor餐廳店面

地標資料

  • 名稱:Restaurant Polidor
  • 創辦人:Bléry
  • 地址:41 Rue Monsieur le Prince, 75006 Paris, France
  • 開放時間:12:00pm-10:30pm
  • 官網:www.polidor.com

Read more

奧運冷知識:選手村面世100年!

奧運冷知識:選手村面世100年!

第一代選手村都無冷氣? 選手村因1924年法國奧運而出現? 1924年之前,參賽運動員被安排入住主辦城市的酒店、學校、軍營甚至是他們前往主辦城市的船上。然而如此成本高昂之餘,亦增添籌備及組織工作的難度。「現代 奧林匹克之父」Pierre de Coubertin於1894年便提出建造選手村的想法,就這樣,選手村在第8屆巴黎奧運會正式登場! 雖說是一條村,可是該屆運動員入住的是一排在奧林匹克體育場附近搭建的臨時木屋。每間屋有三張床,村內設有兌換店、洗衣店、理髮店、郵局等設施。 100年後的法國選手村變成怎樣? 熱話之一當然是基於環保理念,選手村部份房間內並無安裝冷氣(原計劃為100%無冷氣),迫使各國為了運動員的表現不得不「自備冷氣」。 今屆的選手村並非一次性的臨時住宿,而是以奧運會結束後變成住宅為目的、成為一個全新社區。整個項目由法國建築師Dominique Perrault規劃,由多間設計事務 所參與設計,每一幢外觀都不一樣。 選手村位於Seine-Saint-Denis,附近開設了由隈研吾設計的全新地鐵站,建築迷下次去巴黎可以順道潮聖。

By emily
本周必看3個藝文活動

本周必看3個藝文活動

Spot 01 傅秀璇 @黃竹坑 Spot 02 葉旭耀 @西九 Spot 03 洪忠傑 @中環 有得睇威尼斯雙年展參展藝術家作品? Spot 01 傅秀璇 @黃竹坑 用6分鐘體驗傅秀璇切身之痛 循環播放8組錄像作品 未能到訪今屆威尼斯雙年展,沒關係,Blindspot Gallery帶來了雙年展參與新加坡藝術家傅秀璇的《Good Morning Young Body》。她透過人工智能偽造重現過去曾作童星的自己,赤裸面對當時所遭受的網絡欺凌。 藝廊現分兩個階段循環播放9位藝術家的錄像作品,從個人身份擴展到社會政治等多個議題。溫馨提示,第一階段的作品每部約10分鐘長,第二階段的作品片長為10至20分鐘不等,大家可安排足夠時間慢慢欣賞。 循環播放VI 日期:即日起至2024年8月31日 時間:10:30am-6:30pm(星期二至六) 地點:Blindspot Gallery(黃竹坑道 28 號保濟工業大廈15樓) Spot

By emily
工作不順也可「蒸發走人」? 日本有間「夜間搬家公司」幫到你

工作不順也可「蒸發走人」? 日本有間「夜間搬家公司」幫到你

夜逃!重啟人生的機會? 最近百老滙電影中心上映一部名為《人間蒸發株式會社》的紀錄片,公開預售門票不久旋即售完,宣佈加場至8月中依然極速全院滿座。這部電影究竟有甚麼吸引力? 最重要當然是題材!Andreas Hartmann與Arata Mori兩位導演以日本「失蹤人口」為主題,用鏡頭追隨協助「失蹤者」逃跑的日本「夜逃げ屋」,揭露在日本這個高 壓社會之下出現的問題。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據日本其中一間夜間搬家公司「夜逃げ屋TSC」的官網資料,想夜逃的人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最多是因為家庭暴力(20%),其次則是逃離同居關係(15%)。當然也有一些難以曝光的暗黑原因,好像謀殺未遂、通姦、逃債等等,也有些人只是單純地想重新開始生活,你想得到的都是理由。這間公司的社長過往也是家暴受害者,是夜逃的過來人,所以不會道德批判夜逃的人。 人間蒸發要幾多錢? 「夜逃」費用大概10至25萬日圓(約$5,000至$12,000港元),根據逃走人數、行李數量、搬移距離、

By emily
中性手袋崛起 女生愛用男裝袋

中性手袋崛起 女生愛用男裝袋

細選HK$20,000內精品 男袋女用・女袋男用 愈來愈多品牌推出Unisex設計,流行多年的Boyfriend Jeans、Oversized Tee以外,近年有關「Unisex Bag」的搜尋亦穩步上揚;時尚圈中不乏不再強調性別二元的時裝或單品系列,如Lemaire的「牛角包」就沒有劃分男女系列,Louis Vuitton今個秋冬男裝袋款更加成為女生必搶之熱話——夠中性,也意味著男女裝可以交換著用,男生用女生手袋或女生用男生手袋亦成平常事! 再加上男裝袋愈趨精緻兼實用,一別過去予人沉悶粗曠的「大件」形象,電腦袋、公事包、背囊以外,現在可以看到更多小巧造型之斜背袋甚至手挽袋出現在男子身上。而相對女裝袋款,男裝袋款設計並不輸蝕,有時價錢更加相宜,HK$20,000已有不少選擇,實在難怪女生會集中火力狂搶男仔袋。 女生極易襯! HK$20,000 以內中性袋款選擇

By alth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