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求生訓練搖身一變成為象徵法國的飛躍道(Parkour)

Parkour飛躍道是一項誕生於法國的極限運動,由20世紀初的求生訓練,演變至今成為X-Games世界極限運動會的其中一個項目,甚至引領動作電影以及時尚風潮。

由求生訓練搖身一變成為象徵法國的飛躍道(Parkour)

當年因為一齣法國電影因乜差事跳跳跳》,大家先開始對Parkour (港人稱為「飛躍道」) 有初步的了解。飛簷走壁、玩命的危險動作,大概沒有多少人會估得到,這門極限運動竟然是起源於一個浪漫的國度 ——法國?

Parkour一字源自法文中的「Parcours」,有著通過、道路的意。當中參與Parkour運動的又會自稱為「Traceurs」,意指曳光子彈 (Tracer)。Traceurs們都旨於以最快速度作點對點的移動,並透過自身的不斷鍛練,運用跑、跳、爬、撐越、平衡等動作跨越現實環境中的各種障礙。進入千禧年代初,Parkour運動又再衍生出另一講究動作優雅、創意的「Freerunning」形式,挑戰極限的舞台亦一度移師高樓大廈的天台,段段令人膽顫心驚的高空躍身片段,卻令大眾產生Parkour為違法活動的誤解。

Parkour最初是體能訓練?

Parkour的雛型本是一種求生的技能。1902年,法國海軍軍官Geroge Hebert奉命遠赴中美洲的法屬馬提尼克協助救援受培雷火山爆發圍困的民眾。是次災難造成大量人命傷亡,當中更包括多名救援人員,令Geroge Hebert意識到有需要透過運動訓練,以強化身、心應變能力,才能有效幫助他人。後來Geroge Hebert跟隨海軍駐守非洲等地,又察覺到當地土著從大自然當中鍛煉出靈巧的動作以及完美體格,於是在「Be Strong To Be Helpful」的理念下完成了著作《Natural Method》(法文:《Le Methode Naturelle》),並提出利用模擬自然環境、以及仿效動物動作進行訓練,旨於訓練體能與心智,以擺脫物理以及心理上的障礙,當中「自然之道」理念,後來更影響到法國軍隊的障礙訓練 (Parcours Du Combattant,英譯Obstacle Course) 形式。

將《Natural Method》融入生活,催生Parkour雛形

1969年,一名法國消防員乘坐軍用直升機,首度以繩降方式利用身體平衡技巧,在半空中拆走被掛於巴黎聖母院尖頂上的越共旗幟。其膽色過人之舉,撼動了消防業界,亦備受外界矚目。而這位名為Raymond Belle的消防員,50年代從軍期間就是深受《Natural Method》所啟發,從而把軍事障礙訓練應用到日常生活,成為一種逃脫、求生的應變技巧。Raymond Belle後來將畢生所學都教授予兒子David Belle,而David Belle與一群成長於80年代的年青人,又在港產功夫電影、日本的《龍珠Z》影響之下對「輕功」、「舞空術」崇拜不已。如是者,一種揉合軍事、體操、功夫技巧的運動訓練,於80年代末就造就了Parkour的形成。

Parkour之父-David Belle

Raymond Belle將《Natural Method》實用化;法國演員David Belle則是真正將障礙訓練演變成一門體育「藝術」的先驅。自小就接受體操訓練的David Belle,因為不滿學校訓練方式過於呆板,於是開始鑽研父親口中的「Parcours」。80年代中,David Belle搬到法國東北部的利斯 (Lisses) ,以自學的形式繼續訓練。期間又認識到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當中包括堂兄弟Williams Belle、Sebastien Foucan、Chau Belle Dinh、Yann Hnautra、Laurent Piemontesi、Guylain N’Guba Boyeke、Malik Diouf以及Charles Perriere,他們並把訓練方式重新命名為「L’Art Du Deplacement」(The Art Of Displacement,即移動的藝術),而為數9人的團隊則自稱為「Yamakasi」,代表「Strong Man, Strong Spirit」的意思。

90年代末,Yamakasi開始利用網絡將「移動的藝術」推廣全球。2000年代初,團隊中的7位成員更夥拍法國著名導演洛比桑 (Lus Paul Maurice Besson) 拍攝了一部名為《YAMAKASI》(中譯:《因乜差事跳跳跳》) 的喜劇電影,不過David Belle因不滿成員把Parcours作為生財工具,於是毅然決定離開Yamakasi,繼續自己的訓練,並把運動再次命名為「Parkour」(把Parcours中的「C」改為「K」,據說是因為讀音會較響亮之故)。 而David Belle後來則以動作、特技演員身份投身電影行業,代表作有《District 13》(港譯《暴力街區》) 以及與已故演員Paul Walker合作的《Brick Mansions》(港譯《玩命特區》)。

從Parkour到Freerunning:身體與心靈的自我修練

Parkour所強調的是一種個人的修練,讓身體與心靈變得強大,以適應不同環境,體現「Be Strong, To Be Useful」的精神。大眾會覺得Parkour危險、玩命,卻未有了解到每個動作均是每位Traceur刻苦鍛練的成果。他們以身體進行不同實驗,從而與周遭環境、障礙產生互動。而Yamakasi的初創成員-Sebastien Foucan自90年代末脫離團隊以後,除專注於Parkour的教學訓練,更一直嘗試以創意角度、更流暢優雅的肢體動作,將Parkour再進化成一門身體藝術-Freerunning。比起Parkour,Freerunning更著眼於參與者表達自我,並參詳李小龍的截拳道理念,鍛練自身瞬間判斷,以驅動精神、肉體向障礙物作出相對反應,成就出運動的「道」,是故Parkour在香港,又稱為「飛躍道」。

屬於Parkour的時尚美學

跑鞋之外,Parkour實際並不需要任何護具或特定裝束。不過作為極限運動,Parkour跟滑板、BMX一般亦逐漸發展出專屬的時尚美學。較資深的Traceurs都流行穿Oversize服飾,他們又會把運動棉褲稱為「GUP Pants」或「Parkour Flow Pants」,全因西班牙著名Parkour團隊Galizian Urban Project的成員都流行穿上寬鬆的Sweat Pants。每當他們做出飛躍、騰空等動作,鬆身的衣服較能夠營造「流動」的視覺效果,提升美感。

移動的「電影」藝術

David Belle於《District 13》中將Parkour與特技動作結合開創先河。近20多年來,不少動作電影均嘗試糅合Parkour形式演繹追逐場面。由大家都熟識的Marvel超級英雄作品,至到《Star Wars》、James Bond特系列,都運用Parkour來營造刺激的氛圍。

以下是幾套結合了 Parkour 元素的電影:

Read more

六國考察隊徒步橫越南極

六國考察隊徒步橫越南極

生存關鍵是「GORE-TEX」與「愛斯基摩人」? 當年今日,國際橫越南極考察START! 為喚醒國際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注,Will Steger與Jean-Louis Etienne早於1989年便發起了「The International Trans-Antarctica Expedition」,並聯同蘇聯科學家Victor Boyarsky、中國冰川學家秦大河以及日本、英國犬隻訓練師舟津圭三、Geoff Somers一行6人,以徒步形式於同年7月27日啟程橫越南極洲。而考察隊最終就以220日,步行將近6千公里,於1990年3月3日完成人類首次徒步橫越南極的創舉。 GORE-TEX、DuPont與THE NORTH FACE全力支援 1989年的國際橫越南極考察,主要由GORE-TEX幕後的W.L. Gore & Association以及保險公司Union d'Assurances de Paris(UAP)全力贊助。而6位隊員所穿著的禦寒裝備,則交由THE NORTH FACE(TNF)負責設計,並以北極「愛斯基摩人」的寬、

By 鬼
奧運冷知識:選手村面世100年!

奧運冷知識:選手村面世100年!

第一代選手村都無冷氣? 選手村因1924年法國奧運而出現? 1924年之前,參賽運動員被安排入住主辦城市的酒店、學校、軍營甚至是他們前往主辦城市的船上。然而如此成本高昂之餘,亦增添籌備及組織工作的難度。「現代 奧林匹克之父」Pierre de Coubertin於1894年便提出建造選手村的想法,就這樣,選手村在第8屆巴黎奧運會正式登場! 雖說是一條村,可是該屆運動員入住的是一排在奧林匹克體育場附近搭建的臨時木屋。每間屋有三張床,村內設有兌換店、洗衣店、理髮店、郵局等設施。 100年後的法國選手村變成怎樣? 熱話之一當然是基於環保理念,選手村部份房間內並無安裝冷氣(原計劃為100%無冷氣),迫使各國為了運動員的表現不得不「自備冷氣」。 今屆的選手村並非一次性的臨時住宿,而是以奧運會結束後變成住宅為目的、成為一個全新社區。整個項目由法國建築師Dominique Perrault規劃,由多間設計事務 所參與設計,每一幢外觀都不一樣。 選手村位於Seine-Saint-Denis,附近開設了由隈研吾設計的全新地鐵站,建築迷下次去巴黎可以順道潮聖。

By emily
本周必看3個藝文活動

本周必看3個藝文活動

Spot 01 傅秀璇 @黃竹坑 Spot 02 葉旭耀 @西九 Spot 03 洪忠傑 @中環 有得睇威尼斯雙年展參展藝術家作品? Spot 01 傅秀璇 @黃竹坑 用6分鐘體驗傅秀璇切身之痛 循環播放8組錄像作品 未能到訪今屆威尼斯雙年展,沒關係,Blindspot Gallery帶來了雙年展參與新加坡藝術家傅秀璇的《Good Morning Young Body》。她透過人工智能偽造重現過去曾作童星的自己,赤裸面對當時所遭受的網絡欺凌。 藝廊現分兩個階段循環播放9位藝術家的錄像作品,從個人身份擴展到社會政治等多個議題。溫馨提示,第一階段的作品每部約10分鐘長,第二階段的作品片長為10至20分鐘不等,大家可安排足夠時間慢慢欣賞。 循環播放VI 日期:即日起至2024年8月31日 時間:10:30am-6:30pm(星期二至六) 地點:Blindspot Gallery(黃竹坑道 28 號保濟工業大廈15樓) Spot

By emily
工作不順也可「蒸發走人」? 日本有間「夜間搬家公司」幫到你

工作不順也可「蒸發走人」? 日本有間「夜間搬家公司」幫到你

夜逃!重啟人生的機會? 最近百老滙電影中心上映一部名為《人間蒸發株式會社》的紀錄片,公開預售門票不久旋即售完,宣佈加場至8月中依然極速全院滿座。這部電影究竟有甚麼吸引力? 最重要當然是題材!Andreas Hartmann與Arata Mori兩位導演以日本「失蹤人口」為主題,用鏡頭追隨協助「失蹤者」逃跑的日本「夜逃げ屋」,揭露在日本這個高 壓社會之下出現的問題。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據日本其中一間夜間搬家公司「夜逃げ屋TSC」的官網資料,想夜逃的人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最多是因為家庭暴力(20%),其次則是逃離同居關係(15%)。當然也有一些難以曝光的暗黑原因,好像謀殺未遂、通姦、逃債等等,也有些人只是單純地想重新開始生活,你想得到的都是理由。這間公司的社長過往也是家暴受害者,是夜逃的過來人,所以不會道德批判夜逃的人。 人間蒸發要幾多錢? 「夜逃」費用大概10至25萬日圓(約$5,000至$12,000港元),根據逃走人數、行李數量、搬移距離、

By 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