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消失中的香港風景(一)本地霓虹燈招牌兩年間被拆除3,500個 「街招」如何拯救舊招牌?
◎text_emily | ◎photo_SIU FAI、@modernismhongkong | 招牌是建構城市風景的關鍵元素,是城市美學的重要象徵。曾幾何時香港街道掛滿了大大小小的手寫書法招牌與霓虹燈招牌,為城市景觀注入靈魂,可惜近幾年不少吊掛於半空中的招牌因建築物條例而無奈被拆。由馮達煒(Ken)及麥憬淮(Kevin)兩位建築師創立的「街招」,便以自己的方式著意保留快要一點一點失去的香港美學。 從建築師到成立「街招」:Ken與Kevin的保育之路 在2022年11月尖沙咀天星碼頭的一間地舖內,放滿了模樣各異的招牌。九龍城公和荳品廠、和昌大押、海安㗎啡室、沙龍洋服、文華冰廳、廣同安藥行……如此近距離細看實在震撼。這是Ken及Kevin所創立的「街招」努力保留被拆卸的舊招牌,更為它們存檔—招牌物料、出現年份、清拆原因等等,將香港街頭美學有系統地整理歸納、好好保存下來。 份屬中文大學建築系的同學,兩人在畢業後碰巧在同一公司工作,沒料到這段緣份竟一直延續下去。這個轉捩點要回溯至2015年,「記得我們有天一起吃午餐,偶遇到一家押舖正在清拆招牌,那隻字很美,因而問工人能否讓我們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