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

be honest.

emily
九龍城寨效應?日本香港迷寫書

文化

九龍城寨效應?日本香港迷寫書

一部《九龍城寨之圍城》再加《九龍大眾浪漫》,令日本人對香港的好奇度大增。日經新聞報導不少日本人特意訪港來個「聖地巡禮」,就連日本雜誌《Popeye》早前也特地來港為亞洲一人旅遊的專題取材。有位日本大叔南口俊樹更把自己出遊香港的經歷編集成書,上月蜂鳥出版更為此作推出繁體中文版。以局外人的眼光回看的香港,會更精彩嗎? 日本香港迷日行4萬步?用雙腳丈量香港 這位日本大叔並非單純的觀光遊客,他是東京獨立出版社「Right, there is nothing.」創辦人之一兼藝術雙人組合sesamespace的成員。他在2013年初次訪港,書中以碎碎唸的散文形式記錄了他自2013至2024年間在香港的所見所聞,而並非那種打卡遊遊景點推介。除了銅鑼灣、尖沙咀這些觀光地,他還走訪了錦上路、天水圍、柴灣等,從港九新界走到大嶼山。就如我們到訪日本一樣,他也行得多,疫情開關後再度來港的第一天便行了4萬步。 日本人大多玩過《九龍風水傳》? 香港並非初次成為日本人的熱話,90年代香港電影一度成為海外話題。而早在1997年推出的冒險遊戲《九龍風水傳》亦是關鍵,玩家以超級風水師一角走進已不存在的「九龍城

By emily
一年沖涼一次!動員超過120名僧侶

文化

一年沖涼一次!動員超過120名僧侶

「清潔」在日常生活中帶有幾分勞動意味,但為這個行為加添儀式感,它便昇華成一場莊嚴的修行。每年8月7日,日本奈良東大寺也會為大佛進行「大掃除」,清潔這尊千年古佛身上累積的灰塵。由早上7時開始,超過120名身穿白衣的僧侶及信眾便會在東大寺集合進行淨身儀式,隨之開始一年一度的清掃及擦拭,整個過程長達約兩個半小時。 0:00 /0:25 1× 連Muji也要紀錄東大寺大佛? 記得Muji這條以「掃除」為主題的宣傳企劃嗎?藉由清洗船隻、刮洗外牆、擦洗大象、街頭擦鞋等多個畫面捕捉打掃背後的美學,而其中令人最深刻的莫過於是清潔大佛那幾秒。好幾個白衣僧侶坐在一個「籃子」裡,被拉到約15米高大佛的頭部位置,在相當於五層樓的高度為大佛拭身。最有趣的是他們背後分別寫著「東」、「中」、「西」,以代表他們負責的部份。 東大寺是全球最大木造建築? 據日本旅遊媒體「訪日ラボ」及「口コミコム」去年統計,在奈良縣熱門旅遊目的地排行榜中,榜首位置屬於餵鹿勝地奈良公園,而東大寺穩居第二位,東大寺大佛殿則高踞第五位。東大寺有甚麼

By emily
重現《掃毒》飛車場景  香港卧底電影展覽

文化

重現《掃毒》飛車場景 香港卧底電影展覽

香港卧底電影在警匪片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獨特的風格和敘事模式影響了全球不少電影創作人。大館最新展覽便以香港卧底電影為主題,邀來導演陳詠燊及大學助理教授溫祺德聯合策劃。除了以香港卧底電影鋪排內容脈絡以外,其精彩之處在於大館歷史背景與香港卧底電影的微妙關係。 大館古蹟與香港卧底電影有關? 大館原址為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而大館01座曾是刑事情報科與毒品調查科的辦公地,因此發生過無數個真實的警匪故事。重現的電影場景,就有如重現一場卧底行動。 香港卧底電影稱霸全球? 日本知名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自小就喜愛看電影,更曾多次公開表示最喜歡的香港電影是吳宇森與徐克執導的《英雄本色II》。魅力過人的發哥令小島秀夫在90年代時想製作一個以周潤發為主角的遊戲,可惜當年還未有3D掃描技術;還少不了張國榮飾演的卧底警探宋子杰,令小島秀夫一聽再聽他演唱的主題曲。 扮演陳永仁還是劉健明? 香港卧底電影的黃金時代始於80年代,從章國明的《邊緣人》、吳宇森的《辣手神探》,及至千禧後爾冬陞的《門徒》、陳木勝的《掃毒》等。是次展覽重現了8部電影的經典時刻,部份場景放了幾張寶麗來去交代重現的場景,當中尤以劉

By emily
村上隆日常穿搭必備  新配色開賣!香港首間村上隆Ohana Hatake期間限定店開幕

生活

村上隆日常穿搭必備 新配色開賣!香港首間村上隆Ohana Hatake期間限定店開幕

若提起日本藝術家村上隆,你又會否記起他的招牌衣著穿搭呢?他在工作室裡總是穿著一雙啡色塑膠拖鞋,快樂自在地工作。拖鞋已成為他的日常,去年更成立自家拖鞋品牌Ohana Hatake。作為ComplexCon香港2025官方商場合作夥伴的太古廣場,最近帶來全港首間村上隆Ohana Hatake期間限定店,率先推出4款全新配色,各位粉絲千萬不要錯過。 村上隆的「拖鞋」哲學 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在工作室裡總是穿著一雙啡色塑膠拖鞋,拖鞋或許是其靈感來源的秘密武器之一。在MNNK Bro.(村上隆與饒舌歌手JP THE WAVY二人組合)的新曲〈ローズ·セラヴィ さりながら、死ぬのはいつも他人なり MNNK MADE〉MV中,二人更以村上隆的招牌造型現身,那雙塑膠拖鞋成為時尚亮點。近年村上隆觀察到拖鞋在潮流界興起後,更決定將這份日常的舒適昇華為藝術表達,創立自家拖鞋品牌Ohana Hatake。品牌名字意指「花田」,直接呼應村上隆標誌的小花。 村上隆加持!限量新色搶先登場 村上隆相當重視這個項目並與鞋履品牌Violet St合作開發鞋款,推出Surippa Ohana 及Ohana Full

By emily
《Breaking Bad》導演愛用黃色?年度期待作11月開播!

影視

《Breaking Bad》導演愛用黃色?年度期待作11月開播!

Vince Gilligan,這個男人的名字就是保證。你會想看他製作的所有作品:由經典科幻影集《The X-Files》到在IMDb奪得9.5分的神作《Breaking Bad》,至衍生作《Better Call Saul》,全部叫好叫座。日前Vince Gilligan宣佈在Apple TV+帶來最新原創影集《Pluribus》,更與Gordon Smith、Alison Tatlock、Diane Mercer等老拍檔聯手執行製作。新作預定於11月7日正式開播,未開播經已確認續訂第二季,第二條預告片更留下一個現實可接通的電話號碼。背後這位靈魂人物Vince Gilligan究竟有多厲害? Vince Gilligan有多愛黃色? 新作《Pluribus》預告海報及宣傳車均用上鮮黃色,令人想起《Breaking Bad》主角那身黃色的防護衣。那不僅是單純的防護,更象徵主角在道德上逐漸被污染和侵蝕的過程。Vince Gilligan以精準的視覺語言,為觀眾提供深入理解角色心理與故事氛圍的線索。在炸雞連鎖店上班時的Gustavo Fring以一身黃色上衣登場,隱藏其大毒枭的身份。與

By emily
有一種字叫「香港字」?

文化

有一種字叫「香港字」?

香港版畫工作室的翁秀梅早前出版《香港字二百年:從世一、大白象至世界文化遺產之路》,最近更與百老匯電影中心合作放映兩場活版印刷紀錄片《Pressing On: The Letterpress Film》,藉此道來「香港字」的故事。相信不少人因早年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的「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展覽而認知「香港字」,本地作家董啟章亦一樣。他在展覽中見識「香港字」真身後甚為撼動,繼而寫下《香港字:遲到一百五十年的情書》記錄「香港字」故事的小說。究竟甚麼是「香港字」? 「香港字」為傳教而出現? 19世紀清廷嚴禁洋人在中國傳教,輕則監禁驅逐重則處死。Robert Morrison獲英國倫敦傳道會委派來華傳教,他偷偷學習中文,翻譯《聖經》實行靠活字印刷無聲傳教。及後來華的傳教士台約爾(Samuel Dyer)開始在馬六甲英華書院研發鑄造中文鉛活字,後來書院遷港、再由Richard Cole完成這套活字。因最後最後這套活字在香港完成,因而稱為「香港字」

By emily
孔雀設計不再?大丸松坂屋全新紙袋登場

設計

孔雀設計不再?大丸松坂屋全新紙袋登場

受日圓貶值影響,日本百貨普遍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跌。要如何打破這個局面?大丸松坂屋百貨選擇從包裝入手,換上現代簡約的嶄新形象。大丸時隔35年而松坂屋則時隔23年,雙雙換上全新包裝,更首次採用統一設計。如剪紙般的全新設計由設計師三澤遥操刀,取代了經典的「孔雀」圖案。新設計將於7月30日起逐步推行,各位日本百貨迷會不捨嗎? 大丸、松坂屋舊版紙袋由誰操刀? 至今,大丸一直沿用自平面設計師井上淳於1990年設計的綠色和米色「孔雀」斜條紋包裝;而松坂屋則採用美國設計師Michael Schwab於2002年創作的洋蘭圖案復古設計。早在2007年大丸和松阪屋業務整合為同一集團,後於2010年兩大百貨正式合併,然而整合後仍以兩個品牌的標誌營運,沒有統一品牌形象。新設計則以「百樣圖」為主題,匯合歷史、地域、時代及對顧客的關懷幾項元素。 大丸松坂屋新包裝:用5層紙構成百種模樣 札幌、東京、上野、心齋橋、京都、博多等15間店,大丸松坂屋這間百貨沒有一間獲稱為旗艦店。要展現出如一又有差異,三澤遥帶來了一個持續變化的視覺識別符號「百樣圖」。單單用5張紙,透過重疊紙張以及大丸的圓形和松坂屋的方形創造

By emily
日本市政廳成新型住宿  坂倉準三名建築活化

生活

日本市政廳成新型住宿 坂倉準三名建築活化

下次去日本,大概會為了這間由舊上野市政廳改建而成的新型住宿設施而到伊賀市一轉。這是現代主義建築師坂倉準三1964年的作品,最近活化成一座結合擁有19間客房的酒店與伊賀市公共圖書館的複合設施「泊船」,一個面向當地居民和遊客的全新空間。酒店將於7月21日正式開業,而圖書館則預計於2026年春季啟用。這個項目並非只是簡單的翻新,而是重新詮釋坂倉準三「建築是為了生活的人而建」之設計哲學。 泊船 地址:三重県伊賀市上野丸之内116 旧上野市庁舎 SAKAKURA BASE 坂倉準三師從Le Corbusier:為人而設的建築 究竟舊上野市政廳這幢建築有甚麼來頭?坂倉準三於1931至1936年間師從現代建築之父Le Corbusier,這段學徒時期對他的建築理念產生深遠的影響,讓坂倉準三深入理解並實踐Modulor概念。他在巴黎萬國博覽會帶來的處女作——日本館,隨即獲得國際注目。上野市(現為伊賀市)市長對坂倉準三的羽島市廳舍印象深刻,因此在1959年委託坂倉準三參與上野市的都市規劃。就這樣,帶來了這座為生者而存在的市政廳。 為何名為「泊船」? 泊船意為「停泊的船隻」,名字的靈感源於伊

By emily
重現「香港製造」Wes Anderson電影經典造型  AWA展覽首度登陸香港

藝術

重現「香港製造」Wes Anderson電影經典造型 AWA展覽首度登陸香港

早在2017年,熱愛旅遊的Wally及Amanda Kavo兩夫婦在世界各地尋找電影導演Wes Anderson風格的建築並成立「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AWA)」平台,引發起大家留意身邊的唯美風景。他們把這些景致輯錄成書,Wes Anderson更親筆撰寫前言支持這本另類的「旅遊指南」。二人繼而將這項企劃延伸為美學展覽,先後巡迴首爾、東京、倫敦等地後,終於來到香港。展覽劃分為7個主題區,於荃灣南豐紗廠及啟德Airside兩地舉行。 Wes Anderson世界美學展覽 日期:7月15日至9月14日 地點及時間:南豐紗廠 11am-7pm / 啟德Airside  11am-9pm 香港製造!5個Wes Anderson電影經典造型 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展覽展出的照片大部份取自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的藏檔,而以「香港製造」單品搭配的角色造型則為香港站度身設計。以60至80年代間香港製造的電筒、露營燈、玩具望遠鏡、衣物等,帶來《天才一族》的Margot 、《小學雞私奔記》的Suzy等5個造型。

By emily
NIGO私人休息室用甚麼傢俬?NOT A HOTEL辦公空間公開

生活

NIGO私人休息室用甚麼傢俬?NOT A HOTEL辦公空間公開

8月號《Casa BRUTUS》邀來NIGO現身的封面相當震撼,完全是收藏的極致示範。不過,這並非NIGO的工作室或自宅,而是酒店旅遊品牌NOT A HOTEL在東京中央區開設的複合式辦公空間。有別於一般會社總部,NOT A HOTEL除了設有為員工活動及工作的空間,還特別為NOT A HOTEL TOKYO的主腦NIGO設立「THE NIGO LOUNGE」私人休息室兼會客室,簡直是奢華級的工作環境。7月26日還限定開放予100人參觀,現可在網上報名申請參加抽選。 NIGO為NOT A HOTEL會客室選用甚麼家具? 最搶眼的莫於一整排共352個的USM Haller System,內收納了NIGO早年在美國玩具展及古董展上購入的藏品,將空間化身成博物館。他花了整整2天,親手擺放所有物品。NIGO在工作室使用這套家具系統已經超過20年,一直將設計融入他的日常生活空間,這次NIGO選用了較近期推出的橄欖綠調。桌子兩旁則放有Jean Prouvé設計的Standard Chair,最意想不到的是桌上配有烤爐燒肉之用。 NOT A HOTEL辦公室空間找到40年代名建築 建築傳

By emily
Louis Vuitton 2025秋冬男裝系列專書上架!Pharrell Williams×NIGO合作之旅全公開

時尚

Louis Vuitton 2025秋冬男裝系列專書上架!Pharrell Williams×NIGO合作之旅全公開

《MiLK》為Louis Vuitton 2025秋冬男裝系列推出特刊《Journey to Connect》,全書共分為五個部份,梳理了這段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和事件,拼湊出Louis Vuitton、Pharrell Williams與NIGO三方合作背後的文化脈絡與情感連繫。 現可於網上訂購: www.milkmart.com/products/journey-to-connect 7月9至16日期間訂購,網上訂購可獲9折優惠及本地免運費;各書報攤及誠品書店亦有售。 《Journey to Connect》Highlight 1 :雙封面設計!揭示Inner Circle創作密碼 《Journey to Connect》為雙封面設計,簡而有力地記錄Louis Vuitton 2025秋冬男裝系列從靈感誕生到成形的過程。封面圖紋取材自這個系列的全新單品,象徵Pharrell Williams與NIGO這對摯友逾20年來的深厚友情,從相知相惜到聯手為Louis Vuitton創造傳奇之作,為未來帶來無限想像。封面特別採用鏤空圓形設計,預告本書將解構系列背後的Inner Cir

By emily
看《28年後》喪屍也看英國名雕塑!

藝術

看《28年後》喪屍也看英國名雕塑!

災難喪屍電影《28年後》上映不久,全球票房收入經已達至超過1億美元,成為系列裡最成功的作品。導演Danny Boyle除了將攝影機放在動物身上拍攝,並用20部手機圍成如裝置藝術的攝影裝備之餘,同樣值得留意是他拍下了英國當代雕塑家Antony Gormley的作品《Angel of the North》。多年來不少人為了這件雕塑,而特意到訪英國北部走一轉,究竟這件雕塑有甚麼特別? 《28年後》出現英國最強地標! 《Angel of the North》是Antony Gormley於1998年於Gateshead創作的巨型地標雕塑,20米高加上比波音757或767客機還要長的54米展翅,堪稱得上為世上最巨型的天使雕塑。它就有如紐約自由女神像或是里約熱內盧救世基督像那樣突出,據說每年有數千萬人在高速公路上經過,成為最多人看過的雕塑之一。《Angel of the North》造價為80萬英鎊,在1998年2月竣工。以耐候鋼為材,所使用的鋼材足以製造16輛英國雙層巴士;單是地面可見部份重達200噸,地底則藏有500噸重的地基。 「人們總是問,為甚麼是天使?我唯一的答案是,沒人見過天使

By emily
解構 Pharrell Williams 和 Nigo 創作的視覺語言

解構 Pharrell Williams 和 Nigo 創作的視覺語言

Pharrell Williams 情迷《星空奇週記》•NIGO 喜徵《星球大载》,電影是他們生要的創作養份。 注入港產片元素的《Stir Fry〉甚或以 Louis Vuitton 時裝秀作背景的〈Airplane Tickets〉 MV中,均可看到大量的電影視覺語言。 Pharrell Goes Hollywood 從流行音樂天才到電影敘事者 Pharrell Williams不僅是流行音樂世界裡的風雲人物,也在電影領域展現出多樣才華。過去十多年來,他為多部電影注入靈魂,無論是動畫喜劇還是改編自真實故事的劇情片,他都能以獨到的視角處理音樂創作與主題內容之間的連繫。從配音、歌曲製作到擔任電影監製,也可駕馭得來。 「寫〈Happy〉讓我崩潰了。」Pharrell自2010年開始參與《壞蛋獎門人》電影系列的歌曲創作,當中最為大家熟悉莫過於第二部中的洗腦神曲〈Happy〉。這首單曲不但獲得奧斯卡提名,更造就全球串流播放超過2,500萬次的驚人紀錄。不過但這首正能量滿滿的歌曲,背後的創作過程其實相當痛苦:「你不會一早醒來就決定要寫一首關於快樂的歌。經歷過一段靈感枯竭、創意掙扎的時間後

By emily, Germo Leung, Alex Chow
《咒術迴戰》名聲優讀書給你聽!集英社夏日企劃展開

生活

《咒術迴戰》名聲優讀書給你聽!集英社夏日企劃展開

這個年頭甚麼資訊也可在網上找到,愈來愈少人會拿起書來讀。日本出版社集英社除了調整發行量,也想方法鼓勵大家讀書。自1991年起,集英社便展開「夏の一冊」企劃,邀來當紅明星拍廣告甚至拍一輯限定封面照印成書封。而就著年輕一代對單單「賣樣」的明星偶像興趣度減低,集英社近年轉而找來人氣聲優合作擔任「說書人」。曾聲演《咒術迴戰》、《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等多部人氣動畫的津田健次郎,更連續第二年擔任代言人。 集英社熱捧國寶級聲優:津田健次郎 津田健次郎早在1995年《H2》中聲演的野田敦一角出道,先後參與《網球王子》、《我的英雄學院》、《極道主夫》等人氣動漫,而在《咒術迴戰》中聲演的七海建人絕對是他的代表作。津田健次郎低沉的聲線極有魅力,難怪在多次票選活動中也排名極高,2021年更獲得第15回聲優獎主演男優賞。去年《ViVi》雜誌票選國寶級型男排行榜中,津田健次郎在聲優界奪冠。有聲又有樣,贏了。 集英社「夏の一冊」過去代言人 窪塚洋介、玉木宏、佐藤健、岡田将生、多部未華子、

By emily
在美術館玩火!  挑戰物理極限

藝術

在美術館玩火! 挑戰物理極限

在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上,意大利藝術家Arcangelo Sassolino在場館上演了一場火光雨。他以Caravaggio於1608年的畫作《The Beheading of St. John The Baptist》為靈感,將其運用明暗對照法(Chiaroscuro)處理洗者約翰被處決場景的技巧轉成運用現代科技的動態雕塑裝置。熔化的鋼水滴從空中化為耀眼的火光,再落入七個水盆之中,象徵黑暗與光明交替降臨。最近他在澳洲博物館Museum of Old & New Art帶來的新作《In the End, the Beginning》,就是這場火光雨的延伸加強版。 加強版!最美的火光雨 Arcangelo Sassolino曾這樣說:「我最感興趣是捕捉事物演變成其他形態的那一𣊬間。對我來說,雕塑並非靜止的當下,而是時間的流動,如同生命本身般持續不斷、不可避免且難以預測的變化。」新作《In the End, the Beginning》於澳洲展出,加熱至攝氏1500度的鋼水從天花板滴落,迸發出絢麗的火花。

By 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