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日本藝術家野口寛斉展覽:畫圓圈是對愛犬的思念?

藝術

日本藝術家野口寛斉展覽:畫圓圈是對愛犬的思念?

重生之圓!累積對愛犬的思念 大約5年前,日本陶藝家野口寛斉的愛犬チューイ因病離去,他希望能為牠留下一些存在的證明而開始在作品上畫圓圈。 他沒有消極地面對這件殘酷的事實,反之選擇相信死後會再次重生,以圓圈象徵生命循環。「圓形有很多不同的象徵意義,但對我來說就是我對寶貝狗的愛。」一個又一個圓,一次又一次的重生。小狗似是一直守護著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做陶之前以音樂為生? 野口寛斉的經歷很有趣,他並非一開始便做陶,而是以音樂人的身份出道。音樂帶領他出走到R&B聖地美國,可是他亦於那時意識到自己沒可能走上音樂頂峰而決定放棄。就在思考下一步要怎樣走時,他遇到日裔美國藝術家野口勇的作品,令他帶一個新的夢想。就此返回日本,走入藝術世界。2015年師從雕塑家學習塑型後,便開始自學做陶。 怎樣才是理想的陶藝品? 早陣子野口寛斉更獲日本時裝品牌Undecorated及Tomo & Co.邀約合作,究竟他的作品有怎樣的魅力? 「市面上有很多機械製作的陶藝作品,所以我想區分人做和機器之間的分別。然而當你做陶藝已有一段時間,技術自然會提升,這就代表成品會愈來愈貼近機械製作出來的陶藝品。」由此

By emily
三島喜美代一生只製造垃圾?

藝術

三島喜美代一生只製造垃圾?

日本藝術家三島喜美代於6月19日離世,享年91歲。由早期畫畫到後來做陶,三島喜美代一生致力探索人類與物質化「資訊」之間的關係。 三島喜美代:「當我創作時,我會忘記痛苦。」 年紀大了,難免會出現關節痛的困擾。三島喜美代亦一樣,幾年前88歲的她籌備於東京森美術館舉行的展覽(匯集16名女性藝術家的群展「アナザーエナジー展: 挑戦しつづける力―世界の女性アーティスト16人」)時,一邊與劇痛苦戰一邊埋頭創作。最後,她創作了130件陶藝作品。那130件作品重現了各個國家的報紙,英文、法文、中文⋯⋯從打翻了大鐵桶裡散落於地上。她直言下定決心一定要堅持到底,開幕當天,即使腳有多痛還是選擇到展場去。「我腿上的疼痛會康復的,但這個展覽只會在這裡舉辦。」 踩得碎的報紙? 三島喜美代自60年代開始用身邊輕易取得的報紙、傳單廣告等創作拼貼作品,可是那並不能排解得到她被淹沒在訊息氾濫中的焦慮,就此轉移創造一種像報紙般的作品:「如果掉落或踩到就會破碎,這會很有趣。」就這樣,70年代開始她運用絲網印刷的技巧製作陶藝品。丈夫三島茂司(師從吉原治良)笑言她只是在製造垃圾。「如果陶器破碎,就會變成垃圾。你讀完報

By emily
日本人討厭村上隆?村上隆帶你行京都個展

藝術

日本人討厭村上隆?村上隆帶你行京都個展

獲譽為「第二個Andy Warhol」兼「平成時代最偉大藝術家」的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過去多年來與無數明星品牌合作,名氣極高,但事實上你有多認識他?你又是否知道那朵招牌花花背後的意思? 早年他曾寫下自傳《藝術起業論》,明言要為自己的藝術事業建立品牌形象。今集<Big Brand Story>我們就從這個視角探究村上隆的藝術路,從90年代遇到的創作衝擊開始說起,再請他親自解說京都大型個展的作品與創作歷程。當人人認為他做藝術只是為了賺錢,最後他竟然表示創作不應該因賺錢而開始:「如果以賺錢為目的的話,應該不能夠成為一個品牌。」

By emily
Futura 登陸香港50周年:這裡是我第二最愛城市

藝術

Futura 登陸香港50周年:這裡是我第二最愛城市

回到遙遠的1975年,當時隸屬美國海軍的Futura隨航母艦隊訪港,立即被這個城市迷住了。70年代初他剛看過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不久 Bruce Lee 便逝世,然後 #007  James Bond 的《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在這裡取景,Futura亦看得著迷,對於一個初來香港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既神秘又有趣的地方,一愛便是50年。除了家鄉紐約以外,Futura第二最愛的城市便是香港。 今次Futura來港舉行展覽會,逗留時間較長,難得抽空一遊他久違了的 油麻地及旺角區,更到廟街品嚐地道點心,他對香港街道及文化之熟悉,遠超我們想像。

By chung
將軍事設計融入街頭藝術        Futura與Hardy Blechman因為「迷彩」惺惺相惜

藝術

將軍事設計融入街頭藝術 Futura與Hardy Blechman因為「迷彩」惺惺相惜

70年代初,原名為Leonard Hilton McGurr的Futura首度踏足塗鴉舞台,並以抽象塗鴉(Abstract Graffiti)的創新風格於紐約地下鐵開展了俗稱「Bombing」的塗鴉活動。人們眼中的惡作劇,殊不知後來卻發展成為一種在地、象徵街頭的藝術語言。伴隨著90年代街頭文化的引爆,Futura那糅合軍事迷彩、原子等元素的平面創作更是遍及音樂、時裝以至是玩具等不同層面,影響力無遠弗屆! 軍旅生活啟發街頭迷彩創作 70年代初因為一次塗鴉意外,Futura一度放棄街頭藝術創作,並於1974年毅然投身美國海軍,開始了一段軍旅生涯。幾年在船上漂泊的日子,讓Futura有機會隨艦隊到訪香港之外;軍事設計、尤其迷彩圖案,似乎亦成為了Futura日後在塗鴉創作上的靈感繆思。英國著名軍事設計服裝品牌Maharishi的創辦人-Hardy Blechman,就曾經在一篇名為「This Is Not A Story About The Military」的文章上,道出Futura是80年代將「Pop Camouflage」融入抽象塗鴉的佼佼者。而兩人日後更因為「迷彩」,成就出雙方合

By 鬼
與傳奇塗鴉藝術家Futura對談:香港個展全解構!

藝術

與傳奇塗鴉藝術家Futura對談:香港個展全解構!

年輕時他叫Lenny,後來成為了Leonard、Futura、Futura 2000、Futura Dos Mil……這些名字都屬於我們認識的美國街頭藝術傳奇人物。他,本名為Leonard Hilton McGurr,15歲之時因面對個人身份危機而走入塗鴉世界,從此成為我們熟知的Futura。過去50多年來在創作世界裡來來去去,最後眼前的Futura還是選擇手執噴罐作畫。 Futura日前親身來港,為全新個展「The Return of the Spray Wizard」作準備。他花了好幾天時間即場繪畫4幅新作,讓大家可以近距離看到他的真跡,體會其創作精神。Futura其中一幅選用其招牌的原子元素主題,而另外三幅為他近年的新嘗試。我們特意於開展前與Futura對談,了解今次新作背後的故事。 Futura新作之一以新界取名? 來港頭兩天Futura跑到大埔入手氣霧噴漆、塑膠彩、畫筆等作畫工具,所以完成後順理成章地將其中一幅畫作名為《New Territories》去記錄這段創作經歷。另一幅作品則名為《Repulse Bay Village》,直截以他創作之地作為作品名字。「我在這

By emily
從《弱水三千》到《心經》 書法家陳靄凝首個作品展《凝神靜慮》

藝術

從《弱水三千》到《心經》 書法家陳靄凝首個作品展《凝神靜慮》

本地書法家陳靄凝修習書法十年,多年來曾與香港電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著名機構合作,最近她舉辦首次個人書法作品展《凝神靜慮》,展出包括麥浚龍《弱水三千》歌詞到《心經》內容在內近六十幅書法作品。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iLK MAGAZINE(@milkmagazine_hk)分享的貼文 展覽名稱可見陳靄凝的創作狀態,凝神靜慮是每次執筆寫字前的狀態,整理好雜念,她才全神下筆。靜慮,靈感自佛學,不等於停頓,正正是沉澱下來後,陳靄凝才更清楚自己想要達到的創作。「凝神,讓身心結合;靜慮,澄明的內心不再輕易受外界影響。」在鑽研書法的歲月裡,陳靄凝也對人生及創作有新領悟。 你甚麼時候學習書法?學習的原因是甚麼? 我在2013年入讀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那時開始接觸書法,至今已有十年時間。「書法基礎」是每位藝術系學生第一年入學必修的科目,從老師的教導和不斷練習中,我慢慢被書法中的基本元素——點、線和結構所吸引,而古人對書法基本元素的極致追求,甚至加入主觀情感於筆墨當中,擺脫從前字體的實用價值,並把文字昇華到藝術層面,令人佩服他們對書法美的執著。 唐代著名書法家張

By althea
從色彩燃亮PARCO藝術美學 ZOIE LAM的外星人接觸

藝術

從色彩燃亮PARCO藝術美學 ZOIE LAM的外星人接觸

本地藝術家Zoie Lam畢業後成為時裝設計師,慢慢發展出個人品牌ZL By Zlism,及後在疫情下轉型為插畫家,在都市之中繪畫,其豐富而鮮豔的色彩已沾上多塊牆壁、辦公室及商場等。 「以前做時裝時常到東京出差,澀谷PARCO是我很熟悉的地方,都會在那裡流連,看各大大小小的時裝品牌得到靈感。」2019年,全新的澀谷 PARCO已經有約一百八十個品牌,如HUMNAN MADE、PORTER EXCHANGE、GUCCI、LOEWE及TOGA等,更有如GALLERY X、PARCO 劇場及WHITE CINE QUINTO迷你劇場等藝術完素,也留下了她的腳印。「在轉換身份後,自己著眼位也不同了。除了留意到過百間的時裝店外,留意到在各處都充斥藝術成份,也有到GALLERY看藝術品,它的改變真的煥然一新。現代的人不只想會消費,在買東西的時候,亦能帶走一些感覺或訊息。」 每一次的旅行,也是她的學習機會。「跟香港很相似,澀谷文化是快,在這之上再多一份禮貌。當地作品在物料的應用或是轉換都是飛快速度,設計上亦相當大膽。在它的影響下,自己製作衣服及創作堅持創新,要令受眾覺得每次都驚喜,例如造出可以反

By Alex Chow
四面交錯而成的澀谷PARCO 藝術家QUIST從森羅萬象下預言

藝術

四面交錯而成的澀谷PARCO 藝術家QUIST從森羅萬象下預言

文化滲入人心,也滲入血液,不知不覺影響人的作品風格,又改變對世界的看法;在「Shibukaru Matsuri」出展過的Quist曾覓,驀然回首才發覺一直躺在名為澀谷文化的海。 Quist初出茅盧時專為雜誌攝影,並不時舉辦個人相展及藝術展覽。在孤獨的創作過程,她也是到了瓶頸,所以在2011年嘗試投身電影行業,專拍攝影劇照攝及設計概念海報。直至2018年,由PARCO舉辦的文化活動「Shibukaru Matsuri」,她展出了名為《Village Vanguard》的立體裝置藝術。裝置為六角形,前後兩層布面印上各種奇怪的人。她說是為了表現他們在現實世界中,活於自己的空間,卻輕視了外在的險惡,而兩層的布面就是為了造成空間與自我的錯感。 在她身後的畫作《Bloody Pool》便是當時其中一面作品。「我參加『Shibukaru Matsuri』是種緣份。在承諾參加之前,自己已著手《Village Vanguard》。當我回看,發覺自己確實受澀谷文化所影響,因為《Bloody Pool》的兩個主角,其實是滲透了澀谷的暴走族印象,所以不論衣服或是造形都有相當強烈的風格。」她解釋:

By Alex Chow
以美食插畫療癒心靈 SIULUNGBAO ILLUSTRATION

藝術

以美食插畫療癒心靈 SIULUNGBAO ILLUSTRATION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雖屬老生常談,但又有多少個人能夠真正做到從容不迫、坦然面對?在過去數年,全球飽受疫症無情蹂躪,單是香港已盡見悲喜交集;有人為生計奔波勞碌,有人為防疫絞盡腦汁,亦有人因疫情打亂原有的生活節奏,反卻獲得更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美食插畫師COEY大概份屬後者,全因其筆下的「SIULUNGBAO ILLUSTRATION」(小籠包的美食手帳),正正始於2020年疫情期間。 疫情促成 化身美食插畫師 COEY從小已對畫畫產生濃厚興趣,而此興趣更由兒時一直維持至今。「我從小到大都很喜歡畫畫,不論是中學或是大學均有修讀相關科目,而自己閒時亦會畫畫。直至數年前正值疫情期間,因為經常留在家中而投放了更多時間去畫畫,當時我把自己喜歡的餐廳、那裡的裝潢與食物都記錄在畫作中,並分享到網上社交平台,想不到卻幸運地獲得他人欣賞,這亦是『小籠包的美食手帳』的由來;及後開始有不同機構邀請合作,就這樣成為了美食插畫師。」 「小籠包的美食手帳」打從2020年開始至今,其INSTAGRAM帳戶已吸納多達五萬四千人追蹤,當中可見COEY會選取各種食材作為創作主題,再就著該食材而延伸出更

By T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