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rk-停泊於加州灣區上的「太空船」

Apple Park-停泊於加州灣區上的「太空船」

Steve Jobs一生最終的傑作,並非任何科技電子產品,卻是一艘停泊於矽谷的「太空船」。因應舊Apple Campus(蘋果園區),又稱「One Infinite Loop」的設計流於分散,早於2006年,Apple就已擬定於Cupertino另行興建新總部。幾經波折,2019年正式竣工的Apple Campus II-Apple Park最終以劃時代的未來主義形式降臨於加洲灣區。貫徹著Steve Jobs對創新、美學的執念,在科技、環保的前提以外,同時揉合東方禪學之意境;卻因為園區大部份建築只限對Apple員工開放,無疑為這艘「宇宙船」更添不少神秘色彩。

事業起飛,催生興建巨型總部念頭

由家中車房開展Apple的事業,至到擁有自家辦公室。80年代Apple在上市以後發展更可說是如日中天,據說當時Steve Jobs已經萌生起興建大型總部的念頭,他甚至跟當時的行政總裁John Sculley談及過希望以「Supersite」為概念,打造出一個配套好比迪士尼樂園般完備的Apple Campus,然後裡面不同部門的員工會穿上不同顏色的制服工作……

位於Cupertino的蘋果總部-One Infinite Loop (COURTESY OF WIRED.COM)


縱然Steve Jobs於1985年辭退了Apple的職務,John Sculley卻實踐了其Apple Campus的構想,並於1993年於Cupertino建立起品牌的總部。當中以六幢四層高、被環狀道路圍繞的大樓為主軸,並以編程 (Programming)中的一種錯誤作為總部別稱,是為「One Infinite Loop」。

90年代是Apple經營最艱困的時期。1997年,Steve Jobs回歸Apple成為新一任行政總裁,作為一位知名的控制狂,對於自他人手筆的One Infinite Loop固然是諸多不滿,尤其各個部門過於分散,初到貴境的新員工甚至會不時迷路;加上總部的綠化園區太小等等,亦催生了改革Apple Campus的念頭。

The Mothership( COURTESY OF WIRED.COM)

媲美基建規模的Apple「母艦」

2006年,Steve Jobs向Cupertino市議會提出了興建「Apple Campus II」的議案。經過公司周密的部署,Apple事前就率先委託了房地產代表於舊總部的毗鄰收購了九個物業,一方面避免競爭對手知悉公司動向,亦防範業主從中坐地起價。企劃最初由Steve Jobs以及公司首席設計官Jony Ive一手策劃,原定於2008年開始動工,卻因為未能申請施工許可而一再延誤。至2011年,Steve Jobs再次向市議會提交由著名建築師Norman Foster以及其團隊主理的新園區設計藍圖,無奈Steve Jobs卻於同年十月因胰臟癌而辭世,終歸未能親身見證新Apple Campus的落成。而新總部最終亦於2017年四月開始逐步開放予員工,並於2019年五月正式開幕。

Apple Campus II所坐落的地段,一部份前身為Hewlett-Packard Company (簡稱「HP」,即惠普)以及COMPAQ的總部,位於One Infinite Loop以東相距約1.6公里。新總部佔地達71公頃,當中又以環形、四層高的建築為核心,因為Steve Jobs在市議會曾經把新設計形容為一艘正要著陸的宇宙飛船,因此又有「The Mothership」的別稱。而大樓直徑長達460多米,的而且確比起航空母艦更要壯觀。

相比起One Infinite Loop,Apple Campus II最大幅度的變革,無疑是八成地積劃作綠化園區,是故新總部又稱之為「Apple Park」。除了營造出郊外的氛圍,園區亦透過樹木把Apple Campus II與矽谷的商業城市分隔,建構出一個寧靜、獨立的空間,延續當日Supersite的構想。園區從交通、能源應用等各方面都有完備規劃,因此負責景觀設計的Laurie Olin曾話過:「Apple Park不單純是一個建築設計,這項斥資50億美元的龐大工程,根本是基建。」

Apple Park的全圓構造

設計師Norman Foster解釋過,Apple Park的圓形概念,有著一種完滿、連續不斷的意味,它除了是一座建築,更是象徵Apple的一個標記。然而,據說在設計的起草階段,新總部大樓原本是以印度教象徵濕婆神的標誌-林伽 (Linga)圖案作為藍本,由三座半圓的建築物組合而成,中間部份為中庭園區,後來Steve Jobs的兒子Reed看過草圖以後,卻笑言形狀酷似男性性器官(因為林伽的其中一個含意是象徵傳宗接代),最終才簡化成全圓的結構。

70年代,Steve Jobs從《禪者的初心》開始接觸禪學,並從打坐、冥想之中,學習到依仗自己的直覺、好奇心去決定Apple未來的產品以及產品設計;甚至個人對於白色、玻璃透徹空間的情有獨鍾,均是體現著佛學中的虛空、淨琉璃世界的意境。而在Apple Park的建築設計當中,大樓圓形的結構再次呈現了無限循環 (Infinite Loop)的概念,箇中又可以理解為禪宗中的一個符號—圓相 (Enso)。圓相為禪僧在修禪時在地上繪畫的圓、或是以紙筆墨以一筆完成的圓形圖案,因此又稱為「一円相」,象徵佛性、宇宙以及真理的完滿,這都是Steve Jobs自19歲開始就一直四處在追尋的東西,套用在新總部的設計之中,仍然體現著他個人的一份執念。

綠色科技園區

貫徹Apple的環保理念,Apple Park透過科技應用,將園區打造成一個世界上最節能的空間。圓形主建築頂部均鋪設了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每天能有效提供17兆瓦之電力,足夠應付園區7成的電力需要。而建築物內部結構又利用自然通風設計,以及嶄新的核幅射冷卻系統 (Radiant Cooling System),透過傳導室內的熱紅外光以調節室內溫度,讓園區一年之中有9個月的時間都無需使用空調系統。

在主建築東南方的一座小山丘上,為Apple Park的演講廳,後來為紀念品牌創辦人Steve Jobs的緣故而取名為「Steve Jobs Theater」。Steve Jobs Theater目前為品牌舉辦產品發佈會的主要場地,自2017年起開始使用。演講廳設置於山丘之內的一個地下空間,能夠容納1,000名訪客;而山丘上的圓柱狀建築為演講廳的入口,以巨型落地玻璃環繞,內部不設支柱,讓訪客置身其中能夠360度觀賞到園區的環境。而建築的頂部則採用輕量的碳纖維面板覆蓋,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碳纖維屋頂以及玻璃支撐建築設計。

Apple Park Visitor Center

畢竟Apple Park內大部份建築只限對員工開放,於是Apple亦特別在園區中打造了一座樓高兩層,佔地二萬多尺的訪客中心-Apple Park Visitor Center,作為一眾果粉朝聖之地。訪客中心主要劃分成為四個部份,除了販賣園區限定商品的Apple Store、Cafe以及露台以外,Apple在展示廳當中,亦應用了AR擴增實境技術,讓訪客能夠從虛擬的角度遊覽Apple Park之中未能踏足的園區。

(COURTESY OF APPLE NEWSROOM)

前面提及過,佛學中虛空、淨琉璃世界的理念,影響了Steve Jobs對產品設計的觀點,無垢、透徹的空間除了是Apple Store一直以來的標記,即使在Apple Park,飛船外型的主建築亦同樣保留了其高透明度的特色。然而,為求在環狀建築打造出完美、無縫的圓形,玻璃幕牆因此需要額外加工成曲面,於是Apple就特別聯同德國的玻璃生產商seele以及旗下的sedak一同合作,並製作了一台專用的大型機器,為The Mothership生產出3,000塊淨重3公噸的弧形「Safety Glass」,卻礙於玻璃質量太過清澈,2018年在園區向員工開放以後,就曾經有工人不慎撞上玻璃幕牆而意外受傷。

Apple的首席設計官Jony Ive提及過,The Mothership圓形的構造,主要是希望為員工提供一個有利合作的空間。比起舊日One Infinite Loop不同部門分散於不同大樓,Campus II一體的環形設計讓他們可以很簡單地步行到要去的地方,人們的交流因此變得更加直接;甚至不同部門的同事在大樓穿梭時的相遇,亦可以碰撞出意想不到的靈感火花;而內裝方面,Steve Jobs當時以模組化的概念將不同用途如會議、文書工作、社交等等、稱為「Pods」的組件加插於各個樓層,形成室內重複著近似的房間設計,其實也是基於功能主義的考量。

(COURTESY OF MARK MAHANEY)

主建築的環狀設計是促進交流的橋樑,而員工專用的餐廳,亦是另一個重要的「會議」地點。Apple Park內共設有7家咖啡店,當中設於主建築內面積最大的咖啡店則樓高3層,非常廣闊的用餐空間接連主建築內、外的綠化園區,位於外環的一面更設置了兩扇跟大樓相同高度 (樓高4層) 的巨型自動玻璃幕門,非常矚目;再襯托上一系列橡木製的桌椅,融合自然基調,建構出和諧恬靜的氛圍。

Apple Park作為一個能夠容納12,000名員工上班的地方,交通網絡自然成為了園區內一個重要的課題。Apple Park除了為員工提供連結彎區的接駁巴士服務以外,區內同時亦設有11,000個車位,當中設於The Mothership的地下停車場,就提供了其中2,000個停泊位。在進入停車場之前,汽車會先駛入一道充滿未來感的純白色隧道,而隧道之內亦設置了多組橫向的交通燈設計,以疏導園區內的交通狀況。

Apple Park鳥瞰圖,左方紅圈部份為舊總部位置 (COURTESY OF ARQUITECTURAVIVA.COM)

城市中建造緣州

在規劃Campus II期間,Steve Jobs希望新總部能夠被大自然所圍繞,讓員工能夠在繁重的工作以外找到一個歇息的空間。然而,將新總部設於郊區似乎不大可能,畢竟員工要舟車勞頓上班實欠缺效率。於是乎在矽谷當中建設一個人工園林,營造一個與商業城市隔絕的空間,就成為了Campus II設計的前提。當Norman Foster以及其團隊專注於主建築設計範疇,Steve Jobs亦於2011年期間邀請了景觀設計師Laurie Olin合作,肩負起園區的園林設計。

在Steve Jobs的回憶中,他兒時所居住的Los Altos是裁種滿各式果樹,如是者在Campus II的園區當中,亦種植了超過9,000棵樹木,當中包括杏樹、梨樹、櫻桃樹以及蘋果樹等等。地底處更加架設了長達四公里的水管,以便利用Santa Clara Valley污水處理廠的再造水作灌溉之用。而所得的果實,亦會送到園區的Cafe作為食材。

「拒絕任何現代化的東西」是Steve Jobs開出的首項要求;其次是他亦希望園區的佈置能夠迎合到加洲當地的自然環境,配合逾3公里長的步行小徑、單車徑貫穿園區內各項建設,讓員工在工作以外能置身於廣闊的郊野,舒緩壓力。至於The Mothership的圓環之內,亦包含另一個佔地12公頃的Inner Courtyard,除連結主建築的Cafe以外,內園區更特別建造了一個人工湖泊,稱為「Ripple Pool」,並透過一個特別的裝置能夠在水面輕輕泛起波紋,猶如日式庭園的「枯山水」佈置,營造出一種脫離俗世的意境。

Read more

FamilyMart襪遇勁敵?日本雜誌《日経TRENDY》 附錄MONO擦膠三色條紋襪 顏色似Fragment AJ1

FamilyMart襪遇勁敵?日本雜誌《日経TRENDY》 附錄MONO擦膠三色條紋襪 顏色似Fragment AJ1

在短短4年熱賣2,800萬對的FamilyMart襪子,在這月遇上勁敵,事關《日經TRENDY》雜誌11月號與日本文具Tombow(蜻蜓牌)的MONO擦膠聯手,推出藍、白、黑三色經典襪子,更找來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美國襪子品牌Renfro協力製作,抗菌防臭。其標誌性的色調與包裝造型,立即掀起網絡人氣熱話。 《日経TRENDY》×MONO擦膠襪 由美國百年襪子Renfro協力製作 抗菌防臭 這對MONO擦膠經典配色的襪子設計,由創立於1921年、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美國襪子品牌Renfro協力製作。襪子採用厚實耐穿的布料,具備抗菌防臭功能,兼具趣味與實用性。 襪子用上MONO擦膠經典 藍白黑三色條紋包裝設計 《日經TRENDY》雜誌展開全新企劃「熱門商品開發所」,與各種長青或話題品牌進行合作,為讀者帶來另類商品。第一彈便是與日本文具Tombow(蜻蜓牌)的MONO擦膠聯手,開發出結合品牌經典藍、白、黑三色條紋設計的襪子,作為《日經TRENDY》2025年11月號增刊的贈品。此襪子特別收納於如同真正MONO擦膠一般的「套式包裝」中,細節別具巧思。 日本百年文具品牌Tombow標

By 占咪 Jimmy Lui
它不是《芝麻街》,日本新生代新寵-PUPPET SUNSUN

它不是《芝麻街》,日本新生代新寵-PUPPET SUNSUN

它不是《芝麻街》裡的角色!今年只有 6 歲的 SUNSUN,是布偶劇《PUPPET SUNSUN》的「藍」主角。由匿名創作者一人製作、原本是為小朋友而設的短片,怎料 SUNSUN 的呆萌形象卻意外成為療癒系的新一代代表。近年在日本人氣飆升,吸引了眾多品牌甚至電視台合作,大家又認識 SUNSUN 嗎? GU、Zoff 10月份的聯名「藍」神 今年10月,日本眼鏡品牌Zoff以及時尚代表GU都分別與同一人氣角色聯名合作,它究竟是何方神聖?藍色的外表看似是《芝麻街》裡的Cookie Monster,其實那是誕生於2019年的布偶角色-SUNSUN。 高中生最愛卡通角色第三位 早於今年初,日本一家公關、廣告公司-株式會社ING做過一項關於最喜愛卡通角色的小型調查,訪問了100個高中學生,得出SUNSUN排名第三,第一、二位分別是Esther Bunny以及Hello Kitty的結果。不過下半年度在同一調查,頭三甲的順序則已經變為Labubu、

By 鬼
元気寿司「未來GO!」企劃開動!

元気寿司「未來GO!」企劃開動!

「追夢」兩個字,在現今世代好像變得很奢侈。在競爭激烈、生活節奏急促的城市裡,「追夢」這件事情更彷似遙遠……而紮根香港30年的元気寿司,就選擇了為新一代突破框框,推出首個「未來GO!」企劃,為本地年輕人提供一個實現夢想的平台。 元気寿司香港創店30周年重點活動「未來GO!」 1995年從日本來港的元気寿司,也是由金鐘一間店舖,憑藉夢想,努力拓展成全港80家分店的規模。而為了支持年輕一代追夢,「未來GO!」企劃將公開招募年齡介乎6-24歲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從中選出有潛力的30個計劃為其提供起步追夢的支援,包括但不限於資金贊助、人際網絡、專業指導,以至其他需要支持的範疇等等,更特別邀請了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作為協辦機構,希望透過其在青年服務領域的專業經驗,協助與一眾參加者緊密聯繫,助大家逐步向實現夢想的目標邁進! 評審委員陣容強大 是次企劃的評審委員會成員,包括香港元気寿司代表、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代表、亞運銀牌得主、港隊奧運代表前劍擊運動員張小倫,以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及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得主、香港導演、編劇及填詞人黃綺琳,透過評審們的自身經驗及獨

By MiLK Digital
GenZ撐起50年老舖,德島碩果僅存地毯廠-三好敷物

GenZ撐起50年老舖,德島碩果僅存地毯廠-三好敷物

德島的三好市曾經是生產簇絨地毯的重鎮,不過隨著人口老化;年輕人都流向大城市工作,令三好市的地毯工業步向式微。其中一家工廠-三好敷物本來也難逃結業命運,卻因為新人事、新作風,在年輕世代的團結之下,成功把傳統地毯設計轉型成為藝術、潮流單品,讓職人手藝得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傳承。 miyoshirug.com 簇絨模仿炸雞皮的德島老舖 今年10月6日,日本FamilyMart推出了一款「睡拖」聯名單品,巧妙地運用了簇絨地毯技術製作名物「Famichiki」的炸雞脆皮,而幕後協助生產的,就是來自德島的三好敷物(MIYOSHI RUG),一家銳意改革求存、有超過50多年歷史的手工地毯工廠。 0:00 /0:59 1× 拯救德島夕陽工業 德島的三好市昔日是手工地毯業重鎮。不過隨著人口高齡化,不少工廠都因為後繼無人而陸繼關閉。目前當地只剩下三家地毯工廠仍然營運。而三好敷物原本都要準備結業,不過跟工廠有業務往來的市川先生卻毅然接手了這盤生意,並希望借助設計的力量,傳承職人的技藝。 工廠一半是GenZ

By 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