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谷PARCO都市的繪本 屬於服裝設計師ARIES的主題樂園

「我不知你是否認同。創作是孤獨的。」MODEMENT的主理人Aries訴說著。

澀谷PARCO都市的繪本 屬於服裝設計師ARIES的主題樂園

MODEMENT一直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在2018年PARCO舉辦的「Shibukaru Matsuri」中,便慢慢從剪裁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擴展到材質上,而當時成品是結合藝術及衣服的實驗品,亦從活動中認識到更多女性設計師及藝術家。在「Shibukaru Matsuri」活動後,她在歐洲繼續自己的征途,更為SIMONE ROCHA設計。

長久以來,她自家作品都使用上不同材質,以具質感見稱,可從觸碰刺激感官。她一來想突破框架,二來是想改變網購的習慣,令客户要親身見實物才了解真正的模樣。「我以前是讀藝術,但一直不喜愛用畫筆畫畫,反而喜歡有質感的東西,從手摸索出靈感。做創作會喜歡有Limitation,因為有框架才有突破。」她的衣服會用上數十種布料及材質製做,例如從淡墨櫻的快速生長周期展現生命的瞬間成長與衰退。最近的Moss系列衣服便用上了二十種材質,是疫情下的產物。「以前在香港,電話十七小時是長期有訊息,花大部份時間回覆,不能停下來。即使對消者或我們也好,急速得使人喘不過氣。」她續說。「因此,我現在主要是在歐洲兩邊走,可以在寧靜的環境與作品對話。這段日子反而令我們可以留意身邊更多的人與事。『Moss』系列是我們刻意將產時間拉長,為了加深了系列的訊息,做自己想做的設計,以青苔的綠與頑強療癒大家不安的內心。」

Aries的衣服有點空靈及脫俗,猶如兒童的互動式繪本,既童話又夢幻。不過,在愛麗絲跌落的洞下,其實飄浮著一本又一本的少年漫畫;私下的Aries意外地是個日本動漫迷。說到喜歡的作品,她便為之興奮,小時喜歡《阿童木》,不論是熱門或其他冷門的作品亦如數家珍。她最近便打算飛到日本看《千與千尋》的舞台劇。「與美漫不同,他們呈現很強勢的角色。相反,日漫會說弱者如何成長,從磨練中走出規則,從中得到解脫。這是世界任何國家都做不到,只有日本獨佔。」日本的文化產業涉足動漫及電玩遊戲,如《SUPER MARIO BROS》一直都是每一戶人的看家作品。「次文化能填補生活上的缺口,可暫時跳出現實,滿足精神層面,能紓緩生活所面對的壓力。」日本作為文化產業的先驅,不只是創造了二次元的想像,更是結合了現實。澀谷PARCO的Nintendo TOKYO便以當家遊戲角色包圍玻璃外牆,在店舖附近更有瑪利歐跳出土管的塑像,將遊戲化成真實、將幻想變作可能的未來;無論是Nintendo或是瑪利歐,由家用機走到手提遊戲、電影、手機遊戲或是主題樂園,已經成為世界各地人的生活一部份。

Nintendo TOKYO的外觀非常華麗,貼上多個當家遊戲角色。

在澀谷PARCO三年的精心設計與重開後,不但有多個潮流時尚進駐,更特設六樓動漫迷的天堂「Cyberspace Shibuya」,有多個動漫及遊戲相關店鋪。各個店鋪相當具特色,如有任天堂Nintendo TOKYO的瑪利歐立體雕塑、CAPCOM STORE TOKYO的巨型RYU像及和風設計的刀劍亂舞萬屋本舖等。

對她來說,澀谷就是大人們的主題樂園。「日本的厲害,是可以將這些角色融入生活,例如3D超立體屏幕及惡搞別人的電影海報。」她多年前的第一次東京遊,便是去澀谷PARCO,當時看到不同角落的藝術及時裝,可以毫無違和地融合在一起,刺激到她的想法。

PARCO MUSEUM TOKYO時常舉辦不同展覽,將藝術、動漫及潮流等多種元素融合一起。
PARCO MUSEUM TOKYO時常舉辦不同展覽,將藝術、動漫及潮流等多種元素融合一起。

另外,PARCO MUSEUM TOKYO會定期舉辦藝術展覽,將主流或是次文化都收藏在同一空間。2019年重新開張之際便設置了動畫經典展覽《AKIRA ART OF WALL Katsuhiro Otomo × Kosuke Kawamura AKIRA ART EXHIBITION》,到訪者可欣賞《AKIRA》的藝術時,也可以購買到聯乘商品,無縫地將動漫、藝術及商業結合。因此澀谷PARCO成為了Aries的夢幻之地,亦是作為設計師的目標。「作為動漫迷,我自己一直很想在澀谷PARCO等充滿動漫又有藝術的地方展開聯乘,設計或配搭一些角色概念衣服,又或者讓Cosplayer以不同品牌的衣服湊合成如角色般的衣著,將動漫、商業及時裝緊扣。」

眾所周知,日本著重規範,更有「讀空氣」的不成文社交禮節,但在澀谷似乎有著自己的規矩。「澀谷的人都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會披上自己的個性,回應長久以來人類都面對的課題-『如何做自己』。」澀谷PARCO猶如都市的交匯點,消除了語言及文化屏障,不同愛好者都可找到自己的所愛所好,不用文字亦能感受衝擊,就如City Pop所呈現五光十色,正是日本文化愛好者樂見的風情。

「澀谷有一種包容能力,在那裡的人卻很勇於表達自己、從衣服展現自己的個人魅力、從配搭上釋放內心。形形色色的都市才有趣,每一次都可以給予我無限衝擊。」多年未去澀谷,除了動漫周邊,她自言不只想看到「友情、熱血、勝利」,反而更想看到繩縛的藝術,又或者一些都市陰暗面。「藝術不只是一幅畫或是一個裝置,它是一種呈現。就算再美好的主題樂園,也會有奸角。藝術不是全部尋求光明,太過正面也會變得空虛,它是可以將人性的黑暗,以全新角度切入及呈現。因此,不論自己創作或一直尋求的理念,是希望不只有表面,而是有背後的寓意。」她以大學時的經驗作結:「以前上課時不準用黑色。因為黑不是黑,而是無數顏色混合而成。」

SHIBUYA PARCO 澀谷PARCO

地址:東京都澀谷區宇田川町15-1
網址:https://shibuya.parco.jp/

Read more

用《週刊少年Jump》製作名椅  集英社辦公室公開!

用《週刊少年Jump》製作名椅 集英社辦公室公開!

《週刊少年Jump》最近又有新搞作,推出「Jump LAB」服務讓漫畫迷可從歷代人氣作品中挑選心動角色或傳奇分鏡製作專屬周邊。出版《週刊少年Jump》的集英社企劃一波接一波,又接連推出《鬼滅之刃》、《咒術迴戰》等大作,背後的大腦究竟是怎樣育成?早前公開的全銀色辦公室大概就是答案,是孕育動漫黃金世代的「大腦基地」。 集英社新辦公室樓底只有2米多? 集英社TOON FACTORY新辦公室位於東京千代田區,主要處理漫畫內容繪製、分鏡設計及連載作品編輯的工作。由此除了要顧及舒適度,更需要有激發創意思考的潛力,這個任務便交由2年前主理辦公室第一期的GAMMA Architects負責。面對僅有一面牆設有開口,且天花板高度僅約2,200mm所營造的壓迫感,團隊沒有視限制為缺陷,反而轉化為一種視覺延伸感的開闊感。 在漫畫格子裡工作 新辦公室以銀色點綴,未來感滿滿。建築團隊採用非傳統裝修物料挑戰空間限制,請工匠親手將長約20,000米的耐熱鋁箔膠帶疊貼在天花及牆身上。反光的膠帶表面將自然景觀引入室內之餘,更隨光影變化而構成不同層次深度,呈現出如漫畫中「集中線」與「流線」的動態視覺效果,彷似

By emily
IKEA又贏?廣告零商品鏡頭

IKEA又贏?廣告零商品鏡頭

瑞典IKEA的最新宣傳企劃「Wherever Life Goes」相當大膽!不放任何實體商品,只有特寫的臉部表情或肢體動作,以單一鏡頭揭露人生不同篇章。隨之加上IKEA經典的商品價格標籤,巧妙地將價格標籤轉化為生命故事的見證人,暗示品牌默默伴隨著每位主角面對失去或重新開始。 0:00 /0:30 1× 由女孩淚流滿面加上搬家紙箱的價格標籤到雙胞胎超聲波配嬰兒床的標價,及至孩子練習小提琴出現隔音屏風的價格,透過5部影片刻劃人生的轉捩點。 0:00 /0:15 1× IKEA由日常生活入手! 一個吻不止是一個吻,這可能是一段關係的開始,意味著家裡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企劃由瑞典廣告公司Åkestam Holst NoA操刀,從產品功能轉向情感共鳴,展現出品牌與生活的密切連繫。雙方合作多時,去年的「Everyday Energy Thieves」及至早年的「Where Life Happens」也以類近思維創作,只

By emily
香港建築界傳奇專書上架!

香港建築界傳奇專書上架!

本地建築師兼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花了足足7年時間梳理建築師何弢(1936-2019)留下的圖紙、筆記等,最近整理成新書《重遇:何弢——香港建築師的跨界宏圖》。為何要這樣花心力?他表示這不僅是對建築大師的致敬,更是一次重新發現香港城市願景的過程,深思城市的潛能。你知道何弢為香港留下了甚麼嗎? #01 文化沙漠煲無米粥 | 香港藝術中心(1977) 在香港藝術資源匱乏的70年代,何弢與白懿禮、盧景文等倡議成立一座民間藝術中心。最終政府只願撥出灣仔一塊三角形小地皮,何弢便巧妙地以三角形為主軸設計結構,將不同樓層連結成開放式的垂直空間。他希望建築能夠在香港這個所謂「文化沙漠」中也可以「煲出無米粥」,「『無米粥』希望對香港、對藝術文化有興趣的人,是一種刺激。」 #02 香港建築代表作? | 聖士提反書院科藝樓(1980) 這可說是香港粗獷主義(Brutalism)的代表作,是首批獲德國SOS Brutalism組織認證的香港粗獷建築。不加修飾的清水混凝土牆面與外露的結構,展現出雕塑般的魅力。為了不讓建築壓迫周遭環境,何弢特意將立面設計成往後縮的斜面,層層退讓,與山坡地形完美結合。粗獷不

By emily
買定機票去丹麥!最無敵光之穹頂

買定機票去丹麥!最無敵光之穹頂

早前奇洛李維斯與女友在美國藝術家James Turrell的作品《Roden Crater》拍下熱吻照,因超現實得如AI而引起熱論,令藝術家之名再度獲提起。James Turrell之作其實不難接觸得到,近一點在日本瀨戶內海也找到其常設展。近日公佈明年初夏(6月19日)將在丹麥ARoS Aarhus Art Museum帶來其最大規模作品《As Seen Below - The Dome》,直徑達40米而高約16米,令人甚為期待。 James Turrell為丹麥帶來全新文化地標 歷經10年時間籌備,此為James Turrell的「Skyspace」系列中最宏大的篇章,同時作為美術館擴建計劃「The Next Level」的重頭戲。觀者需經由地下通道步入一個封閉而開闊的圓頂空間,極簡主義的建築結構將天空緊緊環抱,階梯級座位環繞延伸。光線並去用來勾劃而是作品本體,觀者抬頭仰望體驗成就了整件作品。光線、時間與空間,變得夢幻。 James Turrell與地平線共舞 生於1943年的James Turrell年少時便取得飛行執照,在天空中觀察到光線與色彩隨高度、時間及至天氣的變

By 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