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街頭藝術之社會實驗

一場街頭藝術之社會實驗

明目張膽的偷狼事件 是Banksy精心安排?

近日,倫敦各地接連出現來自著名英國街頭藝術家 @banksy 的新作,迅速成為了城中熱話。由第一天一隻危立在Kew Bridge的山羊開始(已被封存保護),到第二天位於Chelsea窗上兩隻遙望的大象,再到第三天在Brick Lane鐵路橋上掛著三隻猴子,這些作品逐日出現。當中第四天最為轟動,因為在Peckham一隻畫在衛星碟型天線上咆哮的狼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被火速偷去。接下來第五天,是兩隻在Walthamstow一間炸魚薯條店外正在吃魚的塘鵝,第六天則有一隻畫在Cricklewood一塊舊廣告牌上的正在伸懶腰的野貓(數小時後被拆去)。第七天倫敦市中心City of London金融區,一個警察崗亭被變成魚缸,裡面充滿食人鯧(已被移去)。第八天的作品於Charlton有一隻趴在一輛廢車上的犀牛(車子隨後被移去)。在我撰寫此文當日,倫敦動物園門外出現了一隻大猩猩,正在嘗試釋放其他動物,這是第九天的作品。目前尚未清楚這個以動物為主題的系列會於何時結束?亦不知道這些作品會有什麼下場?但毫無疑問的是,每一件作品都已成為新聞焦點。

一場考驗人類本性的社會實驗!

目前尚未清楚這個以動物為主題的系列會於何時結束?亦不知道這些作品會有甚麼下場?

Banksy深知他的作品可能會被人拆除或偷走,進而進入藝術市場牟利。這種現象已成為他作品的一部份,揭示了人類的貪婪與自私。每次他的作品現身,就如同一次社會實驗。

每天有數萬人踏過的藝術品?

有些街頭藝術確實喧鬧,經常以高姿態去吸引眾人眼球。轉往另一邊廂,也有人無聲無息,默默地在街頭持續創作。不知你有沒有留意到,位於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對開那條每天有數萬人經過的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上,竟然隱藏著大量微型畫作?

這些作品極度細小,很難被來去匆匆的人們發現,因為它們極度細小,那是一幅又一幅畫在香口膠漬上的作品,出自英國街頭藝術家班·威爾遜(Ben Wilson)之手,他亦因此獲得了「香口膠人」(Chewing Gum Man)的稱號。Ben Wilson從2004年開始這種非傳統的藝術形式,將街道上的香口膠漬變為色彩繽紛的小型藝術。他在千禧橋上創作了數百幅迷你畫作,從抽象設計到人物、動物和世界各地不同的場景,應有盡有,你甚至會發現以香港為題材的作品!

Ben Wilson的藝術既是一種創作,也是一種關於城市廢棄物和公共空間的聲明。香口膠漬原為令人討厭,被視為垃圾的城市污漬,而他卻將其化為創作的機會。他的作品不僅美化了公共空間,也挑戰了傳統藝術的概念,因為他的畫布正是一向被人視為垃圾的東西。

微小的香口膠藝術宣言

在殿堂級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前,這些微小的藝術品顯得尤其有趣。它們不屬於任何藝術市場,也沒有藝術金字塔頂的光環。Ben Wilson只是靜靜地伏在橋上作畫,日復一日,並持之以恆。即使早前部分作品因為倫敦清潔隊的例行清潔而被洗去,他仍然繼續創作。每次踏在千禧橋上,我都會因這些微小而美麗的作品而會心微笑。有次甚至有幸偶遇本尊,並告訴他我非常喜愛他的作品。他的創作為千禧橋注入了生命力,因為這些畫作會不斷更替,一期一會。它彷彿用以告訴繁忙的城市人,叫他們嘗試停下腳步去多一點細看身邊的事物。原來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東西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現。

無論是「香口膠人」Ben Wilson的作品還是Banksy的創作,它們都是與周邊環境緊密相連的「Site-specific Art」,其所在地及周邊的細節,都是作品的重要部份。當這些作品被移至其他地方,作品的內容與脈絡便會隨之消失,變得毫無意義,剩下的只是一張「Banksy的作品」。Banksy自然深知他的作品很大機會會拆除甚至偷走,繼而進入藝術市場銷售牟利。這種現象現已成為他的作品的一部分,好像要揭示人類的貪婪與自私,每次他的作品現身,就如同一次社會實驗。

如果你對攝影運鏡稍有了解,你或許會注意到那次在Peckham明目張膽的偷狼事件,全程竟以手持攝影的方式近距離拍攝下來。有人猜測這是Banksy精心安排的setup,目前尚無法確定真相。

____________________
Rachel IP 葉曉燕
視覺藝術家、藝術教育工作者、策展人、藝術專欄作者。以攝影研究及藝術史為主。在大學任教十年,現居倫敦,繼續在網上推廣藝術教育。

Read more

九龍城寨效應?日本香港迷寫書

九龍城寨效應?日本香港迷寫書

一部《九龍城寨之圍城》再加《九龍大眾浪漫》,令日本人對香港的好奇度大增。日經新聞報導不少日本人特意訪港來個「聖地巡禮」,就連日本雜誌《Popeye》早前也特地來港為亞洲一人旅遊的專題取材。有位日本大叔南口俊樹更把自己出遊香港的經歷編集成書,上月蜂鳥出版更為此作推出繁體中文版。以局外人的眼光回看的香港,會更精彩嗎? 日本香港迷日行4萬步?用雙腳丈量香港 這位日本大叔並非單純的觀光遊客,他是東京獨立出版社「Right, there is nothing.」創辦人之一兼藝術雙人組合sesamespace的成員。他在2013年初次訪港,書中以碎碎唸的散文形式記錄了他自2013至2024年間在香港的所見所聞,而並非那種打卡遊遊景點推介。除了銅鑼灣、尖沙咀這些觀光地,他還走訪了錦上路、天水圍、柴灣等,從港九新界走到大嶼山。就如我們到訪日本一樣,他也行得多,疫情開關後再度來港的第一天便行了4萬步。 日本人大多玩過《九龍風水傳》? 香港並非初次成為日本人的熱話,90年代香港電影一度成為海外話題。而早在1997年推出的冒險遊戲《九龍風水傳》亦是關鍵,玩家以超級風水師一角走進已不存在的「九龍城

By emily
Downtown搞笑巨匠-浜田雅功都開個人畫展?

Downtown搞笑巨匠-浜田雅功都開個人畫展?

日本著名搞笑組合Downtown(ダウンタウン)的成員浜田雅功(Masatoshi Hamada)經常被拍檔松本人志尊稱為「畫伯」,其實是嘲諷他那幼稚、拙劣的畫功,經常成為綜藝節目的笑點。但意料不及吉本興業今年竟然會聯同東京麻布台的HILLS GALLERY合作,於稍後的10至12月為浜田舉辦一個名為「Contrails Crossing The Sky」的個人畫展,讓大家有機會可以欣賞到一代笑匠充滿童真的畫作。 漫才界「畫伯」終於有個展 早前,日本的吉本興業株式會社公佈,旗下最知名搞笑漫才組合-Downtown的浜田雅功將於今年10月至12月期間,於東京麻布台會舉辦一個名為「Contrails Crossing The Sky」的個人畫展,繼綜藝、電視劇、電台、音樂、時尚領域之外,進一步拓展藝術創作的領域! Contrails Crossing The Sky 日期:10月19日至12月21日 會場:東京港區虎ノ門5-8-1 麻布台Hills Garden Plaza A

By 鬼
64歲洛文「籃板王」出山示範 公牛復刻戰衣

64歲洛文「籃板王」出山示範 公牛復刻戰衣

「籃板王」洛文 現身宣傳公牛復刻戰衣 當大家關心芝加哥公牛隊在轉會市場有甚麼新動作之時,竟見這名64歲的傳奇又活躍起來!公牛發表下賽季將復刻1995-96經典紅/黑直間球衣,更找來「籃板王」洛文(Dennis Rodman)協力宣傳,他表示:「我嘅Style全部來自Chicago,呢件紅/黑真係好經典,著上身勾起好多回憶,十分正。」 四度復刻 令人難忘的三巨頭戰衣 芝加哥公牛隊這款球衣早於1995-96賽季登場,及後亦於1996-97、2007-08及2012-13賽季再度現身,陪伴佐敦、柏賓、洛文及一衆戰友寫下輝煌。2025年再度復刻,有著令人期盼球隊再度稱霸聯盟的意味。 永遠的「壞孩子」 他是天才與怪物的混合體,同時亦是個徹頭徹尾的壞孩子;在那個90年代,洛文Dennis Rodman在球場裡裡外外都是令人頭痛的人物,在去年面世的Michael Jordan與「芝加哥公牛王朝」紀錄片《最後之舞》(The Last Dance)中,洛文總結自己的籃球生涯,他毫不在意人們當他是瘋子,只淡然說:「是自己製造了自己這頭怪物⋯⋯」。對於「

By chung
UNIQLO、WORKMAN的山旮旯競爭對手-SHIMAMURA

UNIQLO、WORKMAN的山旮旯競爭對手-SHIMAMURA

提到價格大眾化的日本休閒服代表,除了UNIQLO、GU又或者近年非常多人討論的WORKMAN之外,原來還有一家相當具規模的しまむら(SHIMAMURA)。雖然SHIMAMURA於日本全國擁有超過2,000家分店,不過因為大部份都選址深入社區、即遠距離主要市中心,因此對於遊客而言都不太方便。但就因為節省了租金、物流成本,於是品牌的商品都可以調低價錢,大家遊日又有沒有逛過SHIMAMURA呢? 創業逾70年的陌生名字 SHIMAMURA由島村恒俊於1953年在埼玉縣創立,最初名為「株式会社島村吳服店」,1972年,才更名為「株式会社しまむら」。除自家品牌之外,同時亦有採購其他廠商的出品,多年來SHIMAMURA一直以高CP值商品見稱,但為何感覺總有點陌生? 遊客難到!因為刻意避開市區 SHIMAMURA制霸全國都道府縣、並擁有2,000多家分店,不過店舖選址卻大多集中在鄉郊、住宅區。鮮有落戶人煙稠密的市中心,最方便的一家可能已經是高田馬場的分店…… 而SHIMAMURA解釋做法其實是為了降低租賃成本,於是商品價格就有下調空間。而店舖其實亦一直以服務社區、貼近家庭客群為目標。公司

By 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