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怎樣拿下羅浮宮合約?

貝聿銘怎樣拿下羅浮宮合約?

無人不知法國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是貝聿銘的作品,可是你是否知道這個任務為何會落在一位美籍華裔建築師手上?當時貝聿銘接任這項任務後,他面對了這一生最嚴厲的批判聲音。

90%巴黎人反對貝聿銘建造金字塔

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與香港中銀大廈同於1989年建成,當時貝聿銘已先後獲得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法國建築學院金獎,並以首位華人的身份獲得建築界最高殊榮普立茲克建築獎。雖則擁有這樣的銜頭兼參與多項舉足輕重的企劃如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就連Bauhaus創辦人Walter Gropius也對他甚為賞識,但當年法國人對貝聿銘卻不太滿意。貝聿銘於1984年公開設計之後,隨即受到猛烈抨擊,批評那是建築界笑話。他在紀錄片曾如此憶道:「當我第一次公開這個想法時,我想90%的人都反對。」

「不要再擔心錯失機會,開始尋找新的機會吧。」- 貝聿銘

貝聿銘的陰謀論?死人之家?

反對者甚至成立工會,以拯救巴黎為名抵制其設計方案。面對這些惡言惡語,貝聿銘頭一年半的時間自覺身處地獄,走在巴黎街上如過街老鼠。為何貝聿銘會面對這樣的困境? 回帶至1981年,法國總統François Mitterrand上任後決定展開「Grand Louvre」擴建企劃。在沒有任何招標程序或競逐的情況下便直接委託貝聿銘負責,此舉引起當地人不滿,無法理解歷史建築要交予一位美籍華裔建築師。再者,金字塔在埃及象徵死亡而引發陰謀論的討論。

市民以拯救巴黎之名成立工會

金字塔是完美方案?

在接下這項任務之前,貝聿銘經過4個月的現場勘查,務求可以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才肯首答允。最後貝聿銘提出將現存幾座建築物整合成單一建築群,開挖停車場創建2層地下空間,並在拿破崙庭院中央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作入口。為何是金字塔?這除了可以吸引遊人的目光之餘,更可讓大量的日光自然灑落於空間(加上周邊三個較小的金字塔),體現貝聿銘「讓光線來做設計」的建築理念。

「假如我無法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我就不會開始。」- 貝聿銘|攝於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

細節!玻璃也大有來頭

貝聿銘與François Mitterrand檢查玻璃

一般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玻璃通常泛綠,但貝聿銘堅持羅浮宮金字塔要採用完全透明的玻璃。法國物料製造商Saint-Gobain(凡爾賽宮的鏡廊便是他們包辦)為此移除令玻璃形成綠色色調的氧化鐵,開發了一個專用熔爐並從法國楓丹白露採購了純凈的白砂作為原材料,製作出清澈得像水晶的118塊三角形及675塊菱形玻璃板。

「如果有一件事,讓我深信我沒有做錯,那就是羅浮宮。」- 貝聿銘

最後貝聿銘如何贏得民心?

最後為了贏取公眾的認同,貝聿銘製作一個實物原大的金字塔模型。一台起重機將四根碳纖維纜索吊下,放到拿破崙庭院上預定建造金字塔的位置,按相同比例模擬金字塔的線條輪廓。模型内部留空,以讓公眾明白完成後也絕不會遮擋原有的景觀。這個「預演」持續了4天,估計有近6萬名巴黎市民特意親臨目睹這個實證,才開始倒向支持這個企劃。今番M+舉行的回顧展特意借來約1983年製作的巴黎場地歷史研究大型模型,足見他對整個城市佈局的考量。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

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1月5日
時間:星期二至四及週末10:00–18:00;星期五10:00–22:00(星期一休息)
地點:M+  九龍博物館道38號西九文化區
門票:$160

Read more

32歲坂本龍一紀錄片《Tokyo Melody東京旋律》

32歲坂本龍一紀錄片《Tokyo Melody東京旋律》

《坂本龍一:東京旋律》(Tokyo Melody)由美國視覺藝術家Elizabeth Lennard執導,用了7天時間,為當時32歲的教授拍下這齣紀錄片。Sakamoto正值盛世芳華, 早已打入國際,《Tokyo Melody》亦瞄向世界市場,電影配樂技驚四座,才華橫溢+靚仔有型,《東京旋律》中的坂本龍一,絕對可以用「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來形容。今年適逢本紀錄片誕生40週年,4K版本亦在香港上映,放映場次不多,但場埸爆滿,大家要把握入場機會。 1986年·香港曾經限定放映 今天《坂本龍一:東京旋律》在香港上映成功,其實早在39年前,此片便曾在香港放映兩場,而且當年亦是一票難求。據樂評人Nostalgia憶述,《Tokyo Melody》在1986年「第十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當時本片中文名只叫作《坂本龍一》。而由於影片長度太短關係(片長62分鐘),主辦單位便將德國舞蹈家翩娜·包殊的紀錄片合併播放。 絕對珍貴·即場彈奏《

By chung
為何這位日本銀髮族被視為Amekaji文化代表?

為何這位日本銀髮族被視為Amekaji文化代表?

日本的時裝產業相當多元化,除了香港人熟悉的高端時裝品牌和裏原街頭服飾外,還有一個相對冷門的領域——Amekaji(アメカジ),即美式休閒風格(American Casual)。這風格是日本人對美國經典時尚的再造與包裝,展現出對經典與復古的獨特品味。 在Amekaji圈子中,最具代表性的名字非Toys McCoy的創辦人兼潮流雜誌御用的殿堂級插畫師岡本博(Hiroshi Okamoto)莫屬。因為對古董電單車和美國文化的熱愛,在90年代創立了服飾品牌開始在日本推廣美式復古文化,並成為Amekaji領域的佼佼者。 日本潮流雜誌御用 殿堂級插畫師岡本博 在成立個人服飾品牌前,岡本博是一位美式風格的插畫家師,以精細和寫實的作品聞名。在70、80年代,他長期為日本潮流雜誌《POPEYE》繪製封面和內頁。隨著後來個人品牌的成立,他便沿用這風格創作A-2空軍皮革外套的背面圖案,成為其招牌作品。他的手繪功力絕對達到大師級的水準。 創立Amekaji風格的服飾品牌 Amekaji(アメカジ)是指美式休閒風格(American Casual),即日本人經過消化後重新包裝的美國經典時裝,具有偏

By 占咪 Jimmy Lui
香港球迷收藏 近300件C朗球衣

香港球迷收藏 近300件C朗球衣

香港球迷Frank Ho收藏球衣總收藏量已達逾千件,其中C朗拿度的款式就佔據約300件。Frank和許多打工仔一樣,都是節衣縮食,慢慢購入收藏。在收藏過程中,Frank遇上不少前輩,更認識了球衣店的朋友,且給予不少寶貴的收藏意見。藉著C朗的訪港,Frank在近日於網路上公開了他的C朗球衣收藏,希望能將這份熱愛傳遞給C朗,讓C朗看到香港球迷對他的支持與喜愛。 C朗狂迷17年收藏球衣之旅 現年39歲的香港球迷Frank於2008年開始收藏球衣,第一件是C朗拿度在曼聯的歐聯決賽版本。作為一名球迷,Frank對曼聯的熱愛源自於碧咸,而隨著C朗的出現,Frank對曼聯的熱情更加高漲。 Frank對C朗的崇拜始於中學時期。2003年,C朗轉會至曼聯,並在首場比賽中出場,其技術和風采令Frank著迷。C朗身穿曼聯傳奇的7號球衣,讓Frank對他的崇拜更是與日俱增。 從入手冒牌球衣到瘋狂收藏 就讀中學時Frank年紀尚輕,經濟條件有限,無法負擔正版的球衣,只能購買一件冒牌貨,但這也讓Frank感到非常快樂。這種簡單的快樂陪伴Frank渡過了整個中學時光,並開啟了Frank的球衣收藏之旅。

By 占咪 Jimmy Lui
甚麼是前衛書?陳靄凝書法個展

甚麼是前衛書?陳靄凝書法個展

曾獲選為全球最受尊敬100位日本人之一的僧侶枡野俊明於早年與《孤獨的美食家》松重豐合作出書,二人亦曾在雜誌對談中提到減法是開悟之法,松重豐更獲贈予「無心」二字。「這是一種心靈自由、不受任何事物牽絆的狀態,我稱之為『心的新陳代謝』。」本地書法家陳靄凝讀過枡野俊明的《小小的覺悟》後深有感悟,今年7月有機會跟本尊會面,閒談時也獲贈「無心」二字。無心,成了她最近個展的靈魂。 追求平衡的12種寫法 「無心」二字在陳靄凝的個展中出現了12次之多,「無心即一個沒有分別之心,只是專注做好當下應該要做的事。」陳靄凝在放鬆的狀態下一口氣寫下11款「無心」拼湊出來的效果,最後選擇以一柔一實的配搭、用上3公斤毛筆寫出最大幅的「無心」。每次寫字也是一種修煉,「無論寫甚麼內容,我所追求的也是平衡。」 如貓一樣的「緣」? 展覽中看到的「悟」、「變」、「清」等作品,是陳靄凝讀過《小小的覺悟》後深有體會的詞彙。「有些觀眾認為『緣』字像一隻貓、『息』字如一條魚,只要用聯想力『

By 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