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的後iPod發展 Apple Music 、AirPod及HomePod的音樂串流時代

Apple的後iPod發展 Apple Music 、AirPod及HomePod的音樂串流時代

iTunes與iPod一直是共生關係,而且比後者還要早出世。這個預載至Mac的免費音樂軟件,源自STEVE JOBS提倡的數碼生活中樞概念(DIGITAL HUB),以個人電腦連接相機、攝錄機、音樂播放器等數碼產品,讓用家一站式傳輸及管理相片、影片、歌曲等資料;同時也可將複雜的功能轉移至電腦,令數碼產品更輕巧易用。最初,STEVE JOBS希望ADOBE開發Macintosh版本的ADOBE PREMIERE,方便用家經FireWire即時將影片傳輸至電腦進行剪接,但對方卻以使用率低為由拒絕,觸發Apple從1999年開始自行開發Final Cut Pro、iMovie、iDVD、iPhoto和GarageBand等創作類軟件。至於在2001年1月發表的iTunes,前身是音樂管理軟件SOUNDJAM,2000年被Apple收購後換上經簡化的操作介面,以及增加CD燒錄功能,更與iPod及Mac電腦組成鐵三角:用家想在iPod聽歌便要先經Mac的iTunes載入歌曲,同時亦可在iTunes更有系統地管理音樂庫。

由iTunes 到Apple Music

為遏止盜版和非法下載問題,同時有感其他線上音樂商店質素參差,STEVE JOBS在2002年提出建立更簡單、安全和合法購買音樂的渠道,每首歌曲以$0.99美元出售,當中$0.7美元歸唱片公司所有。不過縱使回報合理,由於STEVE JOBS起初堅持以單曲形式銷售而非整張專輯,令各大唱片公司有所顧慮,部份歌手亦認為破壞作品的完整性⋯⋯幸好Apple最後仍與UMGEMIBMGSONY MUSIC華納等業界龍頭取得共識,也得到U2、THE ROLLING STONES、SHERYL CROW、DR.DRE等紅星支持,終於在2003年4月28日以「iTunes Music Store」之名面世,首日提供二十萬首音樂。Apple起初保守估計半年內可賣出一百萬首歌曲,但短短六天已超額達標,三年後更躍升至十億首下載量!Apple在2003年發表WINDOWS版iTunes,藉此加強軟件和iPod的普及性,而iTunes Store的貨品種類也逐漸增加,包括電影、劇集、有聲書和鈴聲等。

iTunes成功締造前無史例的數碼音樂銷售模式,到今天卻因為另一番氣象而失去重要性。隨著SPOTIFY、TIDAL、DEEZER等音樂串流平台陸續面世,Apple亦在2015年6月發表Apple Music,訂閱後每月只需$9.99美元,便可隨時隨地享受成千萬首音樂作品,用家難免不再願意花錢另外購買,當然也隨之影響iTunes Store的銷量。隨著Apple在2019年推出macOS Catalina,iTunes在Mac正式完成服務,原有功能分拆成TV、Podcasts、Book和Music四個程式,用家過往儲存在iTunes或經iTunes Store購買的音樂,以及建立的播放列表全數過渡至後者,若然是Apple Music的訂戶還可串流下載歌曲播放。至於資料傳輸、備份、更新或回復流動裝置等功能,則轉至Finder進行,若然仍是繼續使用舊iPod,同樣能經此與Music的資料庫同步,但只限於本身擁有的數碼音樂檔案。

後iPod的音樂工具

隨著音樂串流技術變得成熟普及,iPhone早已取代iPod成為大眾用家聽歌的主要工具,這點從系列只剩下iPod touch和Apple放緩硬件更新便可得知,音樂產品的開發類型亦從播放器,轉移至以iPhone與Apple Music為中心的無線耳機AirPods系列和智能喇叭HomePod系列。

假如當初iPod是令樂迷更容易地享受數碼音樂,那麽Apple今天要做的,便是將聽歌模式和音色質素提升至另一個層次,同時在音樂內容上提供更多選擇。Apple在2021年六月為Apple Music加入支援杜比全景聲的的空間音訊和無損壓縮音訊技術,前者無需動用大型音響,只要配合內置H1或W1晶片的AirPods與Beats耳機,或是最新版本的iPhone、iPad及Mac的內置喇叭,便能享受聲音從多方位傳入耳中的效果;後者則最高支援192kHz / 24bit,用家還可因應不同的網絡連接選擇音色的清晰度。喜歡古典音樂的朋友更是有福,因為Apple在當時八月宣佈收購另一串流平台PRIMEPHONIC,並在2022年推出一款結合後者經典界面設計和更多附加功能的專屬程式,為古典音樂專輯加入以上兩項音訊技術。

全無線耳機 AirPods / AirPods Pro

雖然發表初期外形受到爭議,但無阻AirPods成為最受歡迎的全無線耳機。能夠在市場上眾多選擇之中突圍而出,關鍵在於Apple的一致性策略;自家開發的W1/H1晶片令它省卻繁複設定步驟和連接穩定,甚至自動經iCloud同步,隨時在macOS、iOS和watchOS之間無縫切換使用,對於擁有多部Apple電腦及流動裝置的用家是一大賣點。至於2019年上市的進階版AirPods Pro,更追加IPX4防水設計和主動降噪功能,耳機柄上的力壓感應器也方便操控音樂的播放,或切換至接收外界聲音的通透模式。

頭戴式耳機 AirPods Max

相比Beats或其他品牌的頭戴式耳機,AirPods Max的外形更加簡約搶眼。兩邊的鋁金屬耳罩經過陽極處理,而且可以獨立旋轉及平衡受壓力度,再加上透氣網狀織面而成和減輕頭部受壓的頭帶,以及特製網狀織面耳罩軟墊,為用家提供柔軟觸感和減輕負擔的使用體驗。有趣是,Apple並未在耳罩加入觸控功能,反而加入類似Apple Watch的錶冠轉輪,以機械形式控制音量、跳播歌曲、接聽來電和啟動Siri。當用Mac、Apple TV或流動裝置觀看電影節目時,動態頭部追蹤功能更可模擬戲院的觀影體驗,聲音效果會隨著用家頭部的移動而調節。

家居的一體式喇叭 HomePod

主打智能家居的一體式喇叭HomePod,無疑令Siri功能更加普及,因為除可透過音箱頂部的觸控面板操控播放和調節音量,想播甚麼歌曲、查詢新聞天氣、接聽來電,甚至控制支援HomeKit的智能家電,只要說句「喂,Siri!」便可!喇叭的高低音表現相當出色,加上空間感應功能會自動調節音效,將聲音變得更立體。去年取代HomePod上場的HomePod mini,體積更細,價錢更親民,是不少居住在蝸居的用家之選,簡簡單單便能以兩枚喇叭建立立體聲系統。

Announcement "Unleashed"

2021年,Apple在十月下旬舉行「UNLEASHED」產品發佈會。音樂方面,全無線耳機AirPods 3承繼了不少AirPods Pro的賣點,例如機身同樣採用IPX4抗汗和防濺耐水設計,短身耳機柄加入方便操作的力度感應器,而且更支援空間音訊技術,適應性EQ功能還會根據用家的耳形和所聽內容,自動調整出最理想的音色。耳機單次充電後可播放六小時,配合充電盒再延長三十小時,後者還支援MagSafe及Qi無線充電。

至於智能喇叭HomePod mini,除現有白色和太空灰以外,Apple亦追加黃、橙和藍三款新色系,藉此融入更多不同風格的部屋空間。當時,Apple Music主要有$58個人及$88家庭訂閱計劃,為了吸引更多用家,Apple稍後將會推出另一個更實惠的選擇:語音點播計劃。屬個人性質的計劃每月只需$28,同樣可以經串流形式收聽Apple Music所有歌曲、專輯和廣播電台;Apple更特別針對不同情境、心情和活動,整合出過百張全新歌單,方便用家透過不同Apple裝置要求Siri播放想收聽的音樂。當然價錢降低,所得的功能也相對減少,例如無法享受空間音訊和無損壓縮音訊,也不包括歌詞顯示和MV播放等功能。

Read more

黑白香港|《九龍城寨》漫畫家Pen So眼中的深水埗、北角、南山邨

黑白香港|《九龍城寨》漫畫家Pen So眼中的深水埗、北角、南山邨

◎text_emily | 蘇頌文(Pen So)是一位勤力的漫畫家,每隔幾天便會看到他在社交平台上載畫作,不少是對當下的回應,而當中佔大半也跟香港相關。回首Pen So這些年來的創作,事實上百份之九十九點九也與香港緊扣相連。從早在2015年舉行的個展「本土回憶」,到2016年推出的首部個人繪本《香港災難》、2017年的《九龍城寨場景故事畫集—浪漫大逃亡》、2019年的《禁靈書》、2021年的《災難之後》及至今年出版的《回憶見》,無不以香港為設定背景。在Pen So的作品中,崩壞殘缺或是壯麗優雅,均是香港無可取代的美麗景緻。 回憶中的香港風物誌 開版頁為《回憶見》的第一幅畫作,女生那把長髮套放了香港車來車往的街道風景,配以《傾城》的歌詞說起網絡創作歌手李蜜兒的故事。早陣子在香港藝術中心看過原畫,墨水與空白之間擠擁著澎湃的情感,很是震撼。Pen So坦承單純繪畫香港景物早已滿足不到他,由此推進一步,希望用景來說故事,因此有了《香港災難》及跟余兒合作的《九龍城寨》。 隨之為了能夠擔得起「

By emily
日本90年代TOP 20偶像歌手 一文回顧J-POP輝煌時代(原稿)

日本90年代TOP 20偶像歌手 一文回顧J-POP輝煌時代(原稿)

◎text_CANDY CHOY  |◎design_MarcoC 「J-POP」一詞在八十年代末由音樂專門電台J-WAVE命名,意指受西方音樂影響的日本現代音樂流派。九十年代至千禧年初更是J-POP的黃金時代,當中以1994年起由傳奇音樂製作人小室哲哉一手栽培的一眾「小室家族」歌手,包括安室奈美惠、華原朋美、GLOBE、TRF等最具代表性! 其後J-POP更發展出更多的分支,視覺系、搖滾系的J-ROCK如LUNA SEA、GLAY,突如其來的一股沖繩跳舞組合SPEED、MAX、DA PUMP等的出現,到九十年代末的HIP HOP、R&B風潮,造就宇多田光、濱崎步、MISIA、倉木麻衣等更多歌姬加入樂壇,讓平成歌姬陣容愈來愈強。 同期像J家旗下的男團、女團MORNING娘等亦開始打造既具顏值兼備跳唱實力的男、女偶像組合,這十年間百花齊放的歌手、樂隊與偶像把J-POP推至最巔峰的階段,熱潮更延伸到全亞洲,我們才能有機會讓J-POP歌曲陪伴成長。在重溫以下二十個不同界別的J-POP代表昔日輝煌成績的同時,相信他們經典作的旋律已在腦海中縈繞。 平成歌姬 安室奈美惠 安室奈美惠

By MiLK B
消失中的香港風景(一)本地霓虹燈招牌兩年間被拆除3,500個  「街招」如何拯救舊招牌?

消失中的香港風景(一)本地霓虹燈招牌兩年間被拆除3,500個  「街招」如何拯救舊招牌?

◎text_emily | ◎photo_SIU FAI、@modernismhongkong | 招牌是建構城市風景的關鍵元素,是城市美學的重要象徵。曾幾何時香港街道掛滿了大大小小的手寫書法招牌與霓虹燈招牌,為城市景觀注入靈魂,可惜近幾年不少吊掛於半空中的招牌因建築物條例而無奈被拆。由馮達煒(Ken)及麥憬淮(Kevin)兩位建築師創立的「街招」,便以自己的方式著意保留快要一點一點失去的香港美學。 從建築師到成立「街招」:Ken與Kevin的保育之路 在2022年11月尖沙咀天星碼頭的一間地舖內,放滿了模樣各異的招牌。九龍城公和荳品廠、和昌大押、海安㗎啡室、沙龍洋服、文華冰廳、廣同安藥行……如此近距離細看實在震撼。這是Ken及Kevin所創立的「街招」努力保留被拆卸的舊招牌,更為它們存檔—招牌物料、出現年份、清拆原因等等,將香港街頭美學有系統地整理歸納、好好保存下來。 份屬中文大學建築系的同學,兩人在畢業後碰巧在同一公司工作,沒料到這段緣份竟一直延續下去。這個轉捩點要回溯至2015年,「記得我們有天一起吃午餐,偶遇到一家押舖正在清拆招牌,那隻字很美,因而問工人能否讓我們保存

By emily
巴黎奢華酒店攻略|每晚近9萬港元入住凡爾賽宮是甚麼體驗 呢間擁全球第一間DIOR水療中心!

巴黎奢華酒店攻略|每晚近9萬港元入住凡爾賽宮是甚麼體驗 呢間擁全球第一間DIOR水療中心!

如果機場是迎接全球旅客的大門,那麼酒店便好比城市的睡房,讓旅客以最精神的狀態迎接精彩的行程。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旅客量驟降,但近年巴黎境內仍有不少新酒店落成開張,無論是追求城市景觀、一嚐米芝蓮美食、融入大自然,甚至享受宮廷式服務,都能在這個城市得到滿足。 ◎text_RAY.P |◎design_LeX CHEVAL BLANC PARIS:擁全球首間DIOR水療中心 伴隨莎瑪麗丹百貨公司開幕的,還有巴黎最新住宿熱點CHEVAL BLANC PARIS。酒店坐落於塞納河畔,能將羅浮宮、艾菲爾鐵塔、聖母院等地標的日夜美景盡收眼簾。法國建築師EDOUAD FRANCOIS聯同美國建築師PETER MARINO希望以法式住宅風格營造隱密性高的住宿體驗,因此盡量減少房間數量,全酒店合共只得七十二間客房和四個用餐區。色調以純白、米白及金為主,並以藝術與當代設計元素作點綴,為酒店注入舒服、優雅而浪漫的氣氛。酒店另一個重要賣點是全球僅此一間的DIOR水療中心,內裡設有六個不同風格佈置的獨立療程室,提供多達四十八種療程選擇。雖然現時DIOR水療中心亦有進駐美國、杜拜等地,不過仍有不少人慕名而來。

By MiLK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