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西方鬼魅:無頭騎士、吸血鬼、死神

解構西方鬼魅:無頭騎士、吸血鬼、死神

◎text_鬼 |◎design_MarcoC

西方鬼魅,與中國的鬼魂概念及日本的妖怪觀念頗為不同。

無頭騎士

無頭騎士原名為DURAHAN, GAN CEANN (GAN CEANN指無頭之意),美國人則直接稱之為HEADLESS HORSEMAN。起源於愛爾蘭的一個民間傳說,認為無頭騎士原本為一個英勇騎士,可惜在戰場上不幸喪生,首級被割去,於是每逢月黑風高的夜晚,無頭騎士都會披上中世紀的盔甲、騎著一匹同樣是亡靈的黑馬,四出尋找自己失去的頭顱。多年來,無頭騎士不斷被塑造成不同的形象,有云無頭騎士左手手執韁繩,右手則是抱著自己的首級;然後騎著一匹雙目冒出火焰、名為COISTE-BODHAR的黑馬。亦有傳說在一個萬聖夜,一青年被無頭騎士追趕,危急之下隨手把一個南瓜套在它頸上才倖免於難,於是坊間又出現過手提南瓜燈的無頭騎士。

於愛爾蘭人而言,無頭騎士則無異於死神,它不會濫殺無辜,而是預視死亡。因此在傳說中,無頭騎士亦會乘坐馬車,手執由人類脊髓做成的長鞭,與報喪女妖等亡靈一同於人間把死人的靈魂帶走。而每年的八月尾、九月初,當地人亦有佩戴金飾的習俗,因為無頭騎士懼怕黃金的光芒,於是人們希望藉此遠離無頭騎士,保住自己的靈魂。而1999年由添布頓執導的《無頭谷》,亦是一部以無頭騎士傳說為藍本改篇而成的電影作品。

吸血鬼

大家習以為常把「VAMPIRE」稱之為吸血殭屍,或吸血鬼,然而,它並非真正的鬼,當然更不是神。關於吸血鬼的起源眾說紛紜,雖然一般都認定吸血鬼純屬虛構,不過在《聖經》當中,就描述過離開伊甸園後的亞當與夏娃誕下了兩名兒子—該隱 (CAIN) 與亞伯 (ABEL),一個從事耕作;一個專職放牧。一次向上帝獻祭期間,該隱嫉妒亞伯的祭品得到垂青,於是用石頭打死了亞伯,上帝得悉此事,遂詛咒該隱被世人怨恨與咒罵,人們卻不能殺該隱,於是背棄上帝的該隱就成為了以鮮血為生的不死怪物。至於歐洲人對於吸血鬼的迷信,普遍認為是始於古人對死亡的詮釋,尤其人們對屍體腐化的不明所以,唯有歸咎於是吸血鬼的所作所為。而早年流傳的吸血鬼,主要是身披裹屍布、面色血紅而且身形浮腫;直至1819年,作家JOHN WILLIAM POLIDORI的小說作品《THE VAMPYRE:A TALE》,以及1897年BRAM STOKER撰寫的《DRACULA》,才奠定了吸血鬼出生貴族、臉色蒼白、瘦削、能變成吸血蝙蝠等經典形象。

燈籠傑克

南瓜燈是萬聖節最具代表性的標記,但為何會是南瓜?一切起源於愛爾蘭的一個傳說,相傳當地有位名為STINGY JACK的男子,天性吝嗇,有一日JACK邀請撒旦喝酒,卻沒錢付帳,於是戲弄撒旦要它變成硬幣,怎料JACK此時卻把硬幣以十字架鎮住,並要求撒旦承諾不能取走他的靈魂,才肯把它釋放;而另一版本則是JACK把撒旦騙上樹,隨之在樹幹上刻上十字架,讓它動彈不得…… 如是者在JACK死後,因為上帝不歡迎他進入天堂;同時撒旦亦遵守承諾決不帶走JACK的靈魂,只肯為JACK送上煤炭灰燼,放在白蘿蔔之中當成提燈好讓他可以尋找休息的地方,於是JACK的亡靈就被迫永遠困於人間。如是者,人們每逢萬聖節都會模仿傳說把蠟燭置於刮空的白蘿蔔、薯仔之中,藉此嚇退亡靈。直至十九世紀中期,歐洲人開始移居美洲才逐漸以南瓜取而代之,成就出經典的南瓜燈 (JACK O'LANTERN)。

報喪女妖

報喪女妖 (BANSHEE),是源於愛爾蘭傳說的女精靈。名字原本為「BEAN SINDHE」,有著洗衣婦的意思,相傳她們會為死去的人清潔衣服或盔甲,因此報喪女妖都被視作擁有預視死亡的能力。而且她們較常依附於歷史悠久的豪族,每當家族中有人將要離世,報喪女妖都會在附近的森林放聲嚎哭。通紅的雙眼、披頭散髮,象徵不幸的報喪女妖形象無疑令人生畏,故事後來輾轉於十八世紀傳入美國,精靈被演繹成一種在山頭上哭泣的食屍鬼,大概如此,報喪女妖才搖身一變成為鬼魅的化身。

死神

每逢萬聖節,總有人喜歡打扮成骷髏外型、手執大鐮刀的死神 (DEATH)。然而,死神實為冥神之一員,或掌管死亡的精靈。歐洲自中世紀以來,就一直以骷髏象徵死亡,至於鐮刀則代表對死者亡靈的修割,因此死神又有「GRIM REAPER」的別稱。然而,死神的職責就好比中國傳說中的黑白無常,主要是擔當死者嚮導,並不會加害無辜的人;而在伊斯蘭教中,亦有死亡天使充當死神的角色,如亞茲拉爾 (AZRAEL) 就是手操生死簿的死亡天使之一。

Read more

九龍城寨效應?日本香港迷寫書

九龍城寨效應?日本香港迷寫書

一部《九龍城寨之圍城》再加《九龍大眾浪漫》,令日本人對香港的好奇度大增。日經新聞報導不少日本人特意訪港來個「聖地巡禮」,就連日本雜誌《Popeye》早前也特地來港為亞洲一人旅遊的專題取材。有位日本大叔南口俊樹更把自己出遊香港的經歷編集成書,上月蜂鳥出版更為此作推出繁體中文版。以局外人的眼光回看的香港,會更精彩嗎? 日本香港迷日行4萬步?用雙腳丈量香港 這位日本大叔並非單純的觀光遊客,他是東京獨立出版社「Right, there is nothing.」創辦人之一兼藝術雙人組合sesamespace的成員。他在2013年初次訪港,書中以碎碎唸的散文形式記錄了他自2013至2024年間在香港的所見所聞,而並非那種打卡遊遊景點推介。除了銅鑼灣、尖沙咀這些觀光地,他還走訪了錦上路、天水圍、柴灣等,從港九新界走到大嶼山。就如我們到訪日本一樣,他也行得多,疫情開關後再度來港的第一天便行了4萬步。 日本人大多玩過《九龍風水傳》? 香港並非初次成為日本人的熱話,90年代香港電影一度成為海外話題。而早在1997年推出的冒險遊戲《九龍風水傳》亦是關鍵,玩家以超級風水師一角走進已不存在的「九龍城

By emily
Downtown搞笑巨匠-浜田雅功都開個人畫展?

Downtown搞笑巨匠-浜田雅功都開個人畫展?

日本著名搞笑組合Downtown(ダウンタウン)的成員浜田雅功(Masatoshi Hamada)經常被拍檔松本人志尊稱為「畫伯」,其實是嘲諷他那幼稚、拙劣的畫功,經常成為綜藝節目的笑點。但意料不及吉本興業今年竟然會聯同東京麻布台的HILLS GALLERY合作,於稍後的10至12月為浜田舉辦一個名為「Contrails Crossing The Sky」的個人畫展,讓大家有機會可以欣賞到一代笑匠充滿童真的畫作。 漫才界「畫伯」終於有個展 早前,日本的吉本興業株式會社公佈,旗下最知名搞笑漫才組合-Downtown的浜田雅功將於今年10月至12月期間,於東京麻布台會舉辦一個名為「Contrails Crossing The Sky」的個人畫展,繼綜藝、電視劇、電台、音樂、時尚領域之外,進一步拓展藝術創作的領域! Contrails Crossing The Sky 日期:10月19日至12月21日 會場:東京港區虎ノ門5-8-1 麻布台Hills Garden Plaza A

By 鬼
64歲洛文「籃板王」出山示範 公牛復刻戰衣

64歲洛文「籃板王」出山示範 公牛復刻戰衣

「籃板王」洛文 現身宣傳公牛復刻戰衣 當大家關心芝加哥公牛隊在轉會市場有甚麼新動作之時,竟見這名64歲的傳奇又活躍起來!公牛發表下賽季將復刻1995-96經典紅/黑直間球衣,更找來「籃板王」洛文(Dennis Rodman)協力宣傳,他表示:「我嘅Style全部來自Chicago,呢件紅/黑真係好經典,著上身勾起好多回憶,十分正。」 四度復刻 令人難忘的三巨頭戰衣 芝加哥公牛隊這款球衣早於1995-96賽季登場,及後亦於1996-97、2007-08及2012-13賽季再度現身,陪伴佐敦、柏賓、洛文及一衆戰友寫下輝煌。2025年再度復刻,有著令人期盼球隊再度稱霸聯盟的意味。 永遠的「壞孩子」 他是天才與怪物的混合體,同時亦是個徹頭徹尾的壞孩子;在那個90年代,洛文Dennis Rodman在球場裡裡外外都是令人頭痛的人物,在去年面世的Michael Jordan與「芝加哥公牛王朝」紀錄片《最後之舞》(The Last Dance)中,洛文總結自己的籃球生涯,他毫不在意人們當他是瘋子,只淡然說:「是自己製造了自己這頭怪物⋯⋯」。對於「

By chung
UNIQLO、WORKMAN的山旮旯競爭對手-SHIMAMURA

UNIQLO、WORKMAN的山旮旯競爭對手-SHIMAMURA

提到價格大眾化的日本休閒服代表,除了UNIQLO、GU又或者近年非常多人討論的WORKMAN之外,原來還有一家相當具規模的しまむら(SHIMAMURA)。雖然SHIMAMURA於日本全國擁有超過2,000家分店,不過因為大部份都選址深入社區、即遠距離主要市中心,因此對於遊客而言都不太方便。但就因為節省了租金、物流成本,於是品牌的商品都可以調低價錢,大家遊日又有沒有逛過SHIMAMURA呢? 創業逾70年的陌生名字 SHIMAMURA由島村恒俊於1953年在埼玉縣創立,最初名為「株式会社島村吳服店」,1972年,才更名為「株式会社しまむら」。除自家品牌之外,同時亦有採購其他廠商的出品,多年來SHIMAMURA一直以高CP值商品見稱,但為何感覺總有點陌生? 遊客難到!因為刻意避開市區 SHIMAMURA制霸全國都道府縣、並擁有2,000多家分店,不過店舖選址卻大多集中在鄉郊、住宅區。鮮有落戶人煙稠密的市中心,最方便的一家可能已經是高田馬場的分店…… 而SHIMAMURA解釋做法其實是為了降低租賃成本,於是商品價格就有下調空間。而店舖其實亦一直以服務社區、貼近家庭客群為目標。公司

By 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