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必要留意的名字 ·中田慎介 Unlikely Dry Goods ·主導Nerd流儀·Layering之鬼

2025必要留意的名字 ·中田慎介 Unlikely Dry Goods ·主導Nerd流儀·Layering之鬼

Silly Thing
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
明報工業中心B座地下8號店

一切由BEAMS開始
中田慎介如何開創個人品牌Unlikely?

Unlikely Dry Goods主理人中田慎介(Shinsuke Nakada),2000年加入「BEAMS原宿」店員行列,並於2012年成為「BEAMS PLUS」總監,他與SSZ加藤忠幸同為BEAMS近代幕後重要推手。中田對古着及美式文化有深厚認知及獨特見解,更引發「Frisco IVY」之時尚熱潮。獨立發展後,除了展開Daiwa Pier39之監督工作外,2023年更創立個人品牌Unlikely Dry Goods,首個季度以荷里活影星活地亞倫作品《Annie Hall》作靈感,設定及細節一鳴驚人。來到2024-25年秋冬季度,Unlikely Dry Goods之3rd Collection亦正式登陸香港,冬服系列正在SILLY THING門店公開發售。

中田慎介著作《Unlikely Things》是不少人的流行指標

在中田慎介擔當「BEAMS PLUS」創意總監時期,便為母公司BEAMS創作了《Unlikely Things》一書,亦是品牌以周邊形式首度推出之員工個人書籍。中田可謂主導了男性休閒時尚之總括,內容以他私底下愛用及推介之175件單品為主,種類涵蓋服裝、藝術、古着、雜貨、室內設計⋯⋯等,透過《Unlikely Things》以進一步了解中田慎介之選品技巧與精準獨到之採購眼界,及如何演化成日後Unlikely Dry Goods之設計精神。

Unlikely的哲學
"創造很像已經存在,但其實未有人做過的Items"

B.D M-51 Field Jacket (Olive Drab): HKD6,880
City Chore Jacket (Vintage Indigo 1955 Wash):HKD3,380
Sawtooth Flap 2P Trousers Twill (Khaki):HKD3,080

細節狂迷的冬季習作

Unlikely Dry Goods推出至第三個季度,每一回都有強烈主題,變化雖大但風格統一,品牌很快便建立起自我形象。來到24-25AW季度,主題便以「He Has A Collecting Habit.He Is A Detail Nerd.He Is A Twisted Person」來發展,服飾就是為一個熱愛收藏又著重細節的偏執狂而設,活脫脫是中田先生的個人寫照。

中田慎介的設定就是去掉多餘的棱角,保留經典外觀同時,亦呈現出新意

6P Cap For Sweaty Twill (Navy):HKD1,180

日本瞬間完賣
向美式經典戶外致敬

Unlikely 2-Day Pack (Black):HKD2,580

中田有海量收藏之美式經典戶外服飾,亦是他的創作靈感Archive。這個非常受歡迎之2-Day Pack,在日本早已完賣,設計源頭便來自80年代的JANSPORT,只是他將主體變得更肥厚,Front Utility Pocket設定得細長一點,在經典細節與新派時尚間取得平衡,這方面中田可謂做到精準拿揑。

紳士軍事風
冬服之Military細節

B.D M-51 Field Jacket (Black): HKD6,880
USN Short Shirt (Beige): HKD2,380
Iregular BDU Pants (Olive Drab): HKD3,380

軍事系列服飾當然是中田另一拿手項目,對於Layering之穿搭,亦是不可或缺之要素。在24-25AW季度中,便帶來不少以軍服為靈感之Items。當然Military只是手段,創造出來依然是充滿Unlikely風格之紳士服。

"我對細節有一種迷戀。當我遇到以前從未見過的點子時,我會感到很興奮,這樣真的令我非常興奮!"

柔軟輕身的丹寧服

City Chore Jacket (Vintage Indigo 1955 Wash):HKD3,380

"我想到,也許我可以圍繞1977年創建一個新品牌
我可以通過不同的組合,讓服裝更具日式風格
這也是我創立UNLIKELY的原因"

Unlikely Dry Goods主理人中田慎介(Shinsuke Nakada),是近期活躍於時尚圈之創作人。2000年代加入BEAMS,由店員一路晉升至BEAMS PLUS總監,本身已具非凡實力,這些年帶起過不少美服文化風潮。2023年,中田開創個人品牌Unlikely Dry Goods,從細節展示與衆不同之面貌,發展三季以來已確立出獨特品牌風格,全新冬服系列單品,更於柴灣Silly Thing公開發售。

Read more

完美主義最高境界!每隻手鐲也是人手完成?

完美主義最高境界!每隻手鐲也是人手完成?

Perlée金質圓珠是Van Cleef & Arpels完美主義的最高境界,不同款式的圓珠尺寸也不一樣,如Pearls of Gold手鐲每顆只有3.5毫米。除了要達到精準的尺寸,工匠更需要利用特定的工具和力度反覆打磨,直至呈現出如鏡面般的光澤,完美反射光線。若有鑲嵌寶石的款式,更要確保其顏色、淨度、大小一致。就連搭扣的選材亦相當講究,因黃金硬度不及玫瑰金及白金,所以隱藏在黃金手鐲內的搭扣均以白金為材。 0:00 /1:06 1× 四葉草系列的神級工藝揭秘 或許你不知道,Van Cleef & Arpels經典的Alhambra四葉草系列,設計邊緣上那些圓珠粒就是運用了Perlée系列的金珠製作技巧。換句話說,沒有Perleé的精湛技藝早在1968年經已面世。Perlée不僅是一個獨立的珠寶系列,更是世家工藝的「秘密武器」。不要少看這些小圓珠,其製作工序極為繁複。由純金熔化拉成極細的金線,精準切割後再高溫熔化成完美的球狀,每一步都是考驗工匠的技藝。 要幾多個四葉草圖案? 喜歡四葉草設

By emily
Art Deco風潮Come Back?

Art Deco風潮Come Back?

1920年代盛行的Art Deco美學回歸?著重幾何對稱的奢華風潮從空間設計延伸至時尚界,帶有裝飾藝術色彩的服飾及珠寶再度成為焦點。Van Cleef & Arpels以金質圓珠為主要設計元素的Perlée系列,既呼應Art Deco的幾何美感,亦能低調展現優雅品味,完美融入Gen Z偏愛的Quiet Luxury穿搭風格。 Perlée之名藏玄機? Perlée一詞源自於法語,貼切展現出其精緻打磨的金質圓珠設計精髓。系列雖在2008年才正式登場,可是Van Cleef & Arpels早在20年代便在其珠寶創作中融入金質圓珠元素,作為邊緣裝飾或設計主題。金質圓珠以規律的間隔排列,構成一種視覺上的韻律感,散發出簡潔的魅力。隨著金質圓珠工藝愈來愈受大眾喜愛,才發展成一個獨立系列。 超級百搭!Perlée夢幻疊戴術 Art Deco與Quiet Luxury只是穿搭的基礙,學懂搭襯出自己的風格才是重點。線條簡潔俐落的Perlée,便能為造型提供各種Layering的可能。疊戴不同粗幼度的手鐲,便可營造出豐富的層次感;佩戴不同長度的項鍊,更可突出頸部線條;甚或與世家其他系列如Al

By emily
時尚界最「熊」,你認得哪些?

時尚界最「熊」,你認得哪些?

The North Face與Aimé Leon Dore的聯名有熊公仔;Polo Bear最近於YouTube都有宣傳短片,熊仔於服裝、潮流界一直為不同品牌擔當吉祥物的重要角色。大家心目中又有沒有一些經典的熊Icon呢? Aimé Leon Dore聯名見「熊」-The Nuptse Bear 今個月The North Face與當紅的Aimé Leon Dore首次展開聯名。焦點除了用上Casentino羊毛充填的Nuptse Jacket、以舊式消防員外套為靈感的Firefighter Jacket之外,造型照當中,還出現了一隻熊公仔! 其實The North Face的吉祥物熊仔都有名字,牠叫做「The Nuptse Bear」。The Nuptse Bear是2022年期間,The North Face為慶祝羽絨Nuptse Jacket面世30周年而推出的紀念吉祥物,其實就是一隻穿上Nuptse Jacket的小啡熊。至於為何是熊公仔?概念是源自80年代品牌贊助的登山家Mark Twight。據知他當年登山都會攜同一隻名為「Hermes」的小熊公仔,

By 鬼
被建築事業耽誤的藝術家?

被建築事業耽誤的藝術家?

「我從不會不帶一張紙就離開家門,我甚至把放在外套口袋裡那些小紙稱為『Pocket Papers』。」意大利建築師Michele De Lucchi將一張普通不過的A4紙一分成四,就成了他的日常必備物。「假如我有一個想法,便必須把它寫在紙上,最好是用削尖的8B鉛筆。」縱使現在可以運用科技輔助,可是他仍相當享受執筆寫畫自己的靈感火花。這個夏天他更以「Friday afternoons in summer」之名,每星期跟大家分享自己手繪的創意哲學。 每星期上一堂Michele De Lucchi創意哲學課 Michele De Lucchi分享的手繪並非建築或設計草圖,而是一些個人的思考或創意想法。以自己為主角——鬍子加上圓框眼鏡的模樣,再加上簡單句子,他形容為「圖文並茂的箴言」。表達形式有如英國藝術家David Shrigley的作品,只是少了諷刺意味,反增添了哲學意識。「我想每天都拿著鉛筆。」喜歡繪畫的他更曾言繪畫是讓Michele De Lucchi決定成為建築師的主要原因,大概他是被設計事業耽誤的畫家? 「大腦與作品之間最短的路程來自於手。」- Michele De Lucc

By 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