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坊返工也可以玩Crazy Golf、聽音樂會? 最大規模糖廠街市集11月16日至24日來臨 一連9日鬧市中集齊哥爾夫、食物及音樂

太古坊返工也可以玩Crazy Golf、聽音樂會? 最大規模糖廠街市集11月16日至24日來臨 一連9日鬧市中集齊哥爾夫、食物及音樂
2024太古坊糖廠街市集11月16日至24日再臨,是歷年最大規模, 一連9日有食街及音樂會,更有香港首個個室內外皆有的Crazy Golf。

有沒有想過返工途中可忙裡偷閒,享受一捍入洞的快感?太古坊糖廠街市集今年再臨,並以歷來最大規模走入鬧市。一如既往,太古坊糖廠街市集有美食街外,今年更有Crazy Golf迷你高爾夫及音樂會。一連九日的太古坊糖廠街市集橫跨工作日及假日,因此無論是上班期間或是周末,打工一族、家庭及朋友也可要留下玩樂、味覺及聽覺的體驗。

糖廠街早在百多年前是煉糖廠,見證著太古坊社區的變化。市集由2015年開始舉辦,在2016年起便有美食街,將不同味覺及文化帶到鬧市,成為了在港島東人日夜生活的最期待活動。今年太古坊糖廠街市集更以歷年最大規模再臨,在美食之外更加入Crazy Golf的迷你高爾夫球裝置,不論是在太古坊的打工一族或是家庭及朋友也可參與,亦是平日與周末的好去處!

香港首個室內外都市Crazy Golf

迷你高爾夫最早可追溯於美國,並在歐洲盛行,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比賽,大多都是在戶外進行。因此糖廠街市集便將這個極具玩味的遊戲帶到太古坊,令參加者可以感受到當中遊戲第一的快樂。Crazy Golf合共有九個洞,偏佈太古坊各處,是香港首個室內外皆有的迷你高爾夫裝置。迷你高爾夫一般是以趣味的設計及玩法吸引玩家,因此今次的球場設計融合太古坊的工作、生活及玩樂等元素,玩樂同時找到設計小心思。

歷年最大規模 過20間人氣美食

糖廠街市集今當然少不了美食,今次更集結了20多間本地新興人氣美食品牌,是歷年最大規模,部份攤檔更有糖廠街市集限定的食物!例如有米芝蓮比登推介的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帶來獨家的醉香鴨舌配搭麻辣油,並有Soho Bánh Mì及家傳餃子等提供具特色的街頭小食。

嗜甜愛好者也可以找到Jackson's Scone、Snack Baby Gelato及大安冰室等各式各樣甜點,而McCafé 咖啡更與市集首次合作,將不同受標誌食品及飲品帶到市集,更與平日不同的面貌示人,別具生氣及活力的面貌融入太古坊。除了味蕾與視覺的快樂外,麥當勞也帶來音樂的悠閒感。

首個戶外野餐音樂會「SUCH a Goooood Festival」

糖廠街市集首度與太古坊辦公樓租戶香港麥當勞合作,攜手呈獻首個戶外野餐音樂會「SUCH a Goooood Festival」。

市集一連九日均有音樂單位到場日夜交替表演。糖廠街市集首度與太古坊辦公樓租戶香港麥當勞合作,攜手呈獻首個戶外野餐音樂會「SUCH a Goooood Festival」。在11月21日及22日中午及傍晚有樂隊 Dear Jane、歌手馮允謙及周殷廷也將到場演出,為廣大樂迷送上精彩悅耳的音樂表演,留下太古坊更美好的回憶。

麥當勞更會與太古坊舉行戶外「野餐音樂節」,有獨特的設計角落,可以邊食東西,邊聽音樂,即使是上班或下班途中都非常「Good Feel」。

此外,糖廠街市集於其餘七日亦安排多位本地音樂人和 DJ 表演,無論是中午的流行搖滾音樂、午後的藍調曲目,還是下班後傍晚的 DJ 演出,每天都充份展現本地音樂文化特色,如張進翹及Novel Friday、Kendy Suen、藍調人、MAEL及Fengyi x Kuma 等,應有盡有。

太古坊糖廠街市集 2024

Crazy Golf 迷你高爾夫球體驗

  • 費用:HK$150/位(門票包含$50餐飲禮遇)
  • 購買方法:網站或現場購買
  • 額外加購:HK$120 Crazy Golf 迷你高爾夫球兒童套裝(糖廠街市集紀念袋內附有 2 個兒童尺寸球桿和 2 個高爾夫球)

Read more

香港建築界傳奇專書上架!

香港建築界傳奇專書上架!

本地建築師兼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花了足足7年時間梳理建築師何弢(1936-2019)留下的圖紙、筆記等,最近整理成新書《重遇:何弢——香港建築師的跨界宏圖》。為何要這樣花心力?他表示這不僅是對建築大師的致敬,更是一次重新發現香港城市願景的過程,深思城市的潛能。你知道何弢為香港留下了甚麼嗎? #01 文化沙漠煲無米粥 | 香港藝術中心(1977) 在香港藝術資源匱乏的70年代,何弢與白懿禮、盧景文等倡議成立一座民間藝術中心。最終政府只願撥出灣仔一塊三角形小地皮,何弢便巧妙地以三角形為主軸設計結構,將不同樓層連結成開放式的垂直空間。他希望建築能夠在香港這個所謂「文化沙漠」中也可以「煲出無米粥」,「『無米粥』希望對香港、對藝術文化有興趣的人,是一種刺激。」 #02 香港建築代表作? | 聖士提反書院科藝樓(1980) 這可說是香港粗獷主義(Brutalism)的代表作,是首批獲德國SOS Brutalism組織認證的香港粗獷建築。不加修飾的清水混凝土牆面與外露的結構,展現出雕塑般的魅力。為了不讓建築壓迫周遭環境,何弢特意將立面設計成往後縮的斜面,層層退讓,與山坡地形完美結合。粗獷不

By emily
買定機票去丹麥!最無敵光之穹頂

買定機票去丹麥!最無敵光之穹頂

早前奇洛李維斯與女友在美國藝術家James Turrell的作品《Roden Crater》拍下熱吻照,因超現實得如AI而引起熱論,令藝術家之名再度獲提起。James Turrell之作其實不難接觸得到,近一點在日本瀨戶內海也找到其常設展。近日公佈明年初夏(6月19日)將在丹麥ARoS Aarhus Art Museum帶來其最大規模作品《As Seen Below - The Dome》,直徑達40米而高約16米,令人甚為期待。 James Turrell為丹麥帶來全新文化地標 歷經10年時間籌備,此為James Turrell的「Skyspace」系列中最宏大的篇章,同時作為美術館擴建計劃「The Next Level」的重頭戲。觀者需經由地下通道步入一個封閉而開闊的圓頂空間,極簡主義的建築結構將天空緊緊環抱,階梯級座位環繞延伸。光線並去用來勾劃而是作品本體,觀者抬頭仰望體驗成就了整件作品。光線、時間與空間,變得夢幻。 James Turrell與地平線共舞 生於1943年的James Turrell年少時便取得飛行執照,在天空中觀察到光線與色彩隨高度、時間及至天氣的變

By emily
為何日本時裝大師 會與「阿伯底衫」聯乘?

為何日本時裝大師 會與「阿伯底衫」聯乘?

近年,利工民吸引了許多不同品牌與單位要求合作。其中今年最矚目的就是與日本時裝大師山本耀司的聯乘企劃。這次合作採用了Yohji Yamamoto在2022年推出的副線Wildside,雙方團隊來回溝通、修改,籌備時間長達兩年。整個系列堅持香港製造,連包裝也參照利工民的傳統紙盒設計,展現出品牌的傳承與匠心。 逾百年工藝歷史 提起「香港製造」或「香港品牌」,不少人會想到利工民。這個品牌的故事可追溯至1923年,當時創辦人馮壽如在廣州開設了第一間針織廠,主要生產襪子。五年後,他們來到香港設廠,但翌年便遇上全球經濟大蕭條。當時香港的內衣產品全靠進口,為了開拓市場和增加收入,他們決定開始自行生產。 「老香港」的品牌代表 在60、70年代,香港很多勞動階層都會穿上又薄又爽的底衫作外衣,及後不少中年和長輩受港產片的影響,僅穿著白色底衫逛街,久而久之,大家看到白底衫,便自然想到「阿伯底衫」這個形象,驟眼看那些款式與利工民十分相似,加上利工民的廣告口號深入民心,所以便被視為「老香港」的代表。 祖傳「一條龍」式製作 利工民在香港歷年多次搬遷,現今位於荔枝角的廠房於2006年啟用。廠房分為上

By 占咪 Jimmy Lui
等足9年值得嗎?只為重遇無名路人

等足9年值得嗎?只為重遇無名路人

攝影界一度流行街拍,有日本雜誌近年更重拍20年前的街頭素人。相較之下,丹麥攝影師Peter Funch的《42nd and Vanderbilt》則近乎執念——不是回顧,而是持續觀察。從2007到2016年,每個工作天他也守候在同一個街角,以半長焦鏡頭拍下從Grand Central Station湧出的上班族。他辨認出當中的「常客」:有人每天喝杯冰咖啡,有人每天在同一垃圾桶旁徘徊。重複的日常,流露淡淡的詩意。 Peter Funch街頭觀察企劃:近10人一齊打呵欠? 在這個考驗耐性的實錄之前,Peter Funch早在2006年經已開始街頭觀察企劃《Babel Tales》。他拍攝了城市裡無數個瞬間,再把不同時間的路人拼合成一個不曾存在的「場景」。近10個人在同一條街上同時打呵欠、合上眼甚或拿著氣球。這種群像幻想,展現出他對時間與群體行為的敏銳觀察。 Peter Funch之都市人類學:重複的命運 Peter Funch於今年初將這兩個系列結集成《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攝影集,帶來全新的閱讀可能;最近,

By 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