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峯電影粉絲記得多少部? 6套香港電影大師有份作品

不少杜琪峯電影是香港人的共同回憶,刻劃了時代的歷程。MiLK今次完全純粹私心推介幾套杜琪峯電影,雖然涵蓋片種絕對未夠全面,但個人認為從創作性層面而言,每一齣都是值得一直傳頌的港產片典範!

杜琪峯電影粉絲記得多少部? 6套香港電影大師有份作品

上回說到杜琪峯電影元素,成為香港電影大師的美學要點。不少杜琪峯電影是香港人的共同回憶,刻劃了時代的歷程。MiLK今次完全純粹私心推介幾套杜琪峯電影,雖然涵蓋片種絕對未夠全面,但個人認為從創作性層面而言,每一齣都是值得一直傳頌的港產片典範!

1/《一個字頭的誕生》1997


導演:韋家輝 / 監製:杜琪峯

銀河映像開山之作,於邪典Cult片界絕對佔一席位,《一個字頭的誕生》是個關於「To Be Or Not To Be」的故事,講述一班黑道混混面對市道低迷(反映電影上映該年市況),要麼渾渾噩噩,要麼就大幹一場。過程中因為選擇不同,又衍生出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走向和結局。票房當年僅收三百多萬,但往後卻收獲了很多影迷,於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獲提名最佳編劇,更獲選為該年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推薦電影。

2/《PTU》2003


導演、監製:杜琪峯

《PTU》以電影中極具舞台感的Spotlight燈光而廣為人知,片中任達華於機舖的一句「咩事咁邋遢,捽甩佢」更成經典對白,但除此之外電影的整個架構和敍事更是完全顛覆傳統類型片的劇情推進模式,並非圍繞一個中心事件來著力形塑一個英雄個體,相反卻是著重透過關聯不明的事件去刻畫不同人物,帶有反英雄主義的創作傾向。故事中同時出現幾組矛盾,尋仇、失槍、尋槍、復仇以至無心插柳的巡警互相糾纏,焦點模糊但主體卻清晰可見。

3/《放・逐》2006


導演、監製:杜琪峯

作為經典之作《鎗火》的後繼作品,《放・逐》的故事結構大致承傳自《鎗火》,同樣都是「任達華要黃秋生去殺自己的兄弟」,吳鎮宇、林雪、張耀揚仍舊在陣,唯獨昔日的呂頌賢於《放・逐》換成了張家輝。據杜sir所言此片是真正零劇本狀態下出發澳門拍攝,原意是一班人放假,到埗才邊想邊拍,因此電影才取名《放・逐》。相比《鎗火》的個性張揚,《放・逐》更偏向英雄遲暮的浪漫憂傷,個人認為攝影調度更勝前作,獲提名競逐第六十三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4/《柔道龍虎榜》2004


導演:杜琪峯 / 監製:杜琪峯、林炳坤

《柔道龍虎榜》無疑是被嚴重低估的作品,不少人觀影時都因為戲中人人都懂得打柔道的設定而失焦,部分人又或因為不解主角古天樂本身的失焦散慢而失去觀影耐性,但實際上此作品卻是杜Sir非常言之有物之作,講述「撻得低要起得番身」的故事,同時向黑澤明導演作品《姿三四郎》致敬。其實角色背後的都市不過是個背景,杜Sir於戲中塑造出了一個只此一家的武林;同時片中「沿路執錢」與「拯救汽球」兩個場口更是藉著影像、不靠對白去說故事的經典教材。

5/《黒社會》2005 《黒社會以和為貴》2006


導演:杜琪峯 / 監製:羅守耀、杜琪峯

電影上映後多年,才驚覺杜Sir當日的眼界是有多前瞻;電影以「黑社會」為名,英文譯名定為「Election」,氣魄更是可一不可再。而且上、下兩集整個格局的規模,以至精準精練、去蕪存菁的對白處理,個人認為不遜於《教父》系列;至於將重點聚焦黑道成員各自宿命的劇本設定,也再一次完全顛覆黑幫類型片的創作方式。

6/《神探》2007


導演:杜琪峯、韋家輝 / 監製:韋家輝、杜琪峯

跟《放・逐》一樣榮獲提名角逐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作品當年的震撼再一次證明杜Sir與韋家輝先生雙劍合璧的威力。《神探》片中將人心中的「鬼」形象化,無疑帶來了非常革新的觀影體驗,超現實得來卻又真的能夠更具體地呈現角色的個性,劉青雲演技於片中更可堪登峰造極,失落該年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實在令人費解。結尾換槍一幕更是奠定了此片的神作地位,每次換搶都等於在把僅餘的良善割捨,與深淵對視,走向明夷無光,群魔亂舞。

導演事業以外 承先啟後 — 鮮浪潮

電影壇鬼才輩出,但真正能夠稱得上大師,就為數不多,因為真正「大師」除了完全駕馭自己的專業範疇之外,更必須委身提攜後輩,真正推動整個行業進步。2005年杜琪峯導演正式發起「鮮浪潮」計劃,與香港藝術發展局合作培育本地人才,鼓勵原創新力量。多年來除了一手撐起整個銀河映像,更委身為有志於電影業發展的年青人創造機遇,是為電影界一代宗師。而也有賴及早成立了鮮浪潮,成為改善香港電影界青黃不接問題的一股強大動力。2016年由杜琪峯、游乃海聯手監製的《樹大招風》就是鮮浪潮的成果,劇本取材昔日香港三大賊王,同時榮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所頒發的三個「最佳電影」大獎,當中三位導演皆從鮮浪潮的培訓出身。

第十六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本地競賽作品(2022)


來自鮮浪潮的《樹大招風》

《樹大招風》三位導演包括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均屬鮮浪潮導演,負責季正雄(林家東飾)部分的許學文憑《枉少年》獲第一屆鮮浪潮「最佳電影」獎;負責葉國歡(任賢齊飾)部份的歐文傑則以《聖誕禮物》奪得第二屆鮮浪潮「最佳電影」;至於執導卓子強(陳小春飾)部分的黃偉傑亦憑短片《快門》於2010年鮮浪潮公開組奪得「最佳攝影」;編劇之一麥天樞也曾於2008年鮮浪潮學生組以作品《行僧》參賽,並於2013年作為鮮浪潮公開組參賽作品《雷明登》的編劇。而根據幾位導演的訪談,《樹大招風》的成功、宏大與緊扣時代,實在有賴於被杜Sir不斷的推倒再重來;假如沒有杜Sir的監督,電影中的人物刻劃就不會如此絲絲入扣。「只有人物寫得好看,電影才會好看」,銀河映像多年來親身印證。

Read more

村上隆日常穿搭必備  新配色開賣!香港首間村上隆Ohana Hatake期間限定店開幕

村上隆日常穿搭必備 新配色開賣!香港首間村上隆Ohana Hatake期間限定店開幕

若提起日本藝術家村上隆,你又會否記起他的招牌衣著穿搭呢?他在工作室裡總是穿著一雙啡色塑膠拖鞋,快樂自在地工作。拖鞋已成為他的日常,去年更成立自家拖鞋品牌Ohana Hatake。作為ComplexCon香港2025官方商場合作夥伴的太古廣場,最近帶來全港首間村上隆Ohana Hatake期間限定店,率先推出4款全新配色,各位粉絲千萬不要錯過。 村上隆的「拖鞋」哲學 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在工作室裡總是穿著一雙啡色塑膠拖鞋,拖鞋或許是其靈感來源的秘密武器之一。在MNNK Bro.(村上隆與饒舌歌手JP THE WAVY二人組合)的新曲〈ローズ·セラヴィ さりながら、死ぬのはいつも他人なり MNNK MADE〉MV中,二人更以村上隆的招牌造型現身,那雙塑膠拖鞋成為時尚亮點。近年村上隆觀察到拖鞋在潮流界興起後,更決定將這份日常的舒適昇華為藝術表達,創立自家拖鞋品牌Ohana Hatake。品牌名字意指「花田」,直接呼應村上隆標誌的小花。 村上隆加持!限量新色搶先登場 村上隆相當重視這個項目並與鞋履品牌Violet St合作開發鞋款,推出Surippa Ohana 及Ohana Full

By emily
《Breaking Bad》導演愛用黃色?年度期待作11月開播!

《Breaking Bad》導演愛用黃色?年度期待作11月開播!

Vince Gilligan,這個男人的名字就是保證。你會想看他製作的所有作品:由經典科幻影集《The X-Files》到在IMDb奪得9.5分的神作《Breaking Bad》,至衍生作《Better Call Saul》,全部叫好叫座。日前Vince Gilligan宣佈在Apple TV+帶來最新原創影集《Pluribus》,更與Gordon Smith、Alison Tatlock、Diane Mercer等老拍檔聯手執行製作。新作預定於11月7日正式開播,未開播經已確認續訂第二季,第二條預告片更留下一個現實可接通的電話號碼。背後這位靈魂人物Vince Gilligan究竟有多厲害? Vince Gilligan有多愛黃色? 新作《Pluribus》預告海報及宣傳車均用上鮮黃色,令人想起《Breaking Bad》主角那身黃色的防護衣。那不僅是單純的防護,更象徵主角在道德上逐漸被污染和侵蝕的過程。Vince Gilligan以精準的視覺語言,為觀眾提供深入理解角色心理與故事氛圍的線索。在炸雞連鎖店上班時的Gustavo Fring以一身黃色上衣登場,隱藏其大毒枭的身份。與

By emily
有一種字叫「香港字」?

有一種字叫「香港字」?

香港版畫工作室的翁秀梅早前出版《香港字二百年:從世一、大白象至世界文化遺產之路》,最近更與百老匯電影中心合作放映兩場活版印刷紀錄片《Pressing On: The Letterpress Film》,藉此道來「香港字」的故事。相信不少人因早年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的「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展覽而認知「香港字」,本地作家董啟章亦一樣。他在展覽中見識「香港字」真身後甚為撼動,繼而寫下《香港字:遲到一百五十年的情書》記錄「香港字」故事的小說。究竟甚麼是「香港字」? 「香港字」為傳教而出現? 19世紀清廷嚴禁洋人在中國傳教,輕則監禁驅逐重則處死。Robert Morrison獲英國倫敦傳道會委派來華傳教,他偷偷學習中文,翻譯《聖經》實行靠活字印刷無聲傳教。及後來華的傳教士台約爾(Samuel Dyer)開始在馬六甲英華書院研發鑄造中文鉛活字,後來書院遷港、再由Richard Cole完成這套活字。因最後最後這套活字在香港完成,因而稱為「香港字」

By emily
專訪阿仙奴球員Riccardo Calafiori 追蹤香港倫敦打毗前哨活動

專訪阿仙奴球員Riccardo Calafiori 追蹤香港倫敦打毗前哨活動

最近有不少足球球會訪港在啟德體育園比賽,先有利物浦對對AC米蘭,接下來又有香港版的「北倫敦打毗」阿仙奴對熱刺,令不少球迷進入足球狂熱。在比賽之前,一班阿仙奴球員與球迷見面,而《MiLK》更找到機會,與阿仙奴球員Riccardo Calafiori進行專訪,談論來季的新面貌。 來自意大利的Riccardo Calafiori上季加盟阿仙奴,司職左後閘,但不時會推進上前場進攻,更成為中場一部份進行協防,更一度射穿曼城大門,令這位球員受到女性注目的同時,男球迷更因其勤奮的表現而拜服。 他說今次是第一次來香港,雖然未能在這場友賽上陣,但他一直很期待來到香港,更說這裡的風景是相當好。今季阿仙奴轉會窗相當積極,已經簽下6名球員,包括: 1. Viktor Gyokeres 6400萬英鎊 2. Noni Madueke 5200萬英鎊 3. Christian Norgaard 1000萬英鎊 4. Cristhian Mosquera 1300萬英鎊 5. Kepa Arrizabalaga 500萬英鎊 6.

By Alex C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