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五金店引入Red Wing曾開倉減價$500!木村拓哉將美國工作鞋起死回生 日本90年代炒價曾達12萬日元 鞋底易蝕是刻意設計?
Red Wing曾經是香港人甚至是整個亞洲人人要有的鞋,90年代最高峰曾達十二萬日元一對。香港最初由五金店老闆引入,但曾經試過要減價至幾百元賣出,但木村拓哉效應下,在Red Wing開倉當日大排長龍。由工作鞋變成潮流名物,是如何做得到?

為城鎮而設的工作鞋
十九世紀,歐洲人開始陸續移民到Red Wing定居。之前,這裡是由一位名叫RED WING的印弟安酋長統治。Charles H. Beckman在17歲時便由德國移民來到美國Red Wing市,找到了一份在皮革廠的工作,開啟了他對造鞋的興趣。

1905年,Beckman與14位志同道合的投資者創立Red Wing Shoe Company,及後在1914年交SWEASY家族所擁有,慢慢發展不同鞋款,為工作而穿著,如型號101是專為郵差而設。

50年代奠定經典橡膠底
RED WING SHOES於50年代初推出狩獵靴系列#877 「Irish Setter」,特點是平底橡膠製鞋底,墊底緩衝功能極高。這有助獵人行走時減低聲音、在泥沼地帶行走時減低入泥,令狩獵更成功,當其時只有RED WING SHOES把這種鞋底用於男裝鞋。狩獵靴系列除了得到獵人大力推薦,更獲工人一致喜愛,特別是木匠和建築工人。

由五金店帶到香港
已故的陳兆輝早期以營辦傳統五金物資及輪船用品供應為主要業務。在1982年的新加坡的一個展覽會,他發現鑽油台上的工人都穿著同一款工業靴,最後與Red Wing Shoes家族達成協議,於1984年帶到香港。不過當時Red Wing的美式風格,最初並未能走入香港主流,要減價發售。

Amekaji帶動Red Wing
TAKE5的Benny於 2000年代開店,主力賣日本牛仔褲,及後亦有賣Red Wing。他指日本人千禧年代對於Red Wing非常狂熱,一對難求,當時有不少書本都介紹這個品牌,自己亦買下了Engineer Boots。

二戰後,日本人都非常鐘情Amekaji,而木村拓哉受到兩位造型師大久保篤志及野口強影響。


大久保篤志(左)及野口強(右)深受Amekaji影響,令木村穿搭盡顯美式風情。
穿搭以美國西岸造型為主,牛仔褲加Red Wing的組合經常在人氣劇集出現,《悠長假期》片頭、《Hero》、《戀愛世紀》等,木村成為亞洲男士爭相模仿對像。



木村效應反彈成潮鞋
在木村效應下,Red Wing的8875、9111、8133、8268等一躍成為潮流名物,90年代不少香港人爭相購買,森美直言當年自己買也是買不到。在青衣開倉清貨前,不少人已經連夜排隊,只為買到一對鞋,日本方面最高價曾達曾達12萬日元一對!


Red Wing換底是必經之事?
由於最初的設計不是作為潮流而設,所以很快便會消耗,Red Wing亦是預計用家會不斷換底。如Beckman系列在亞洲天氣嚴熱的地方行走,鞋底一路行一路溶解。另外標誌的白底最初是為了狩獵,預計在泥地使用,而並非石屎地,令到不少人會到不同鞋店換底,其中一間便是位於銅鑼灣的「有得補」。

Red Wing仍保留人手製鞋工序,在120年能夠歷久不衰,因此經常成為潮流界的寵兒。


Red Wing經常成為潮流界的聯名對象。
除了有Red Wing x Fragment、更有Red Wing x McQueen與Red Wing x Fendi 的聯乘,甚至Super Mario的超大版。

最近經典型號#9111於11月11號亦正式回歸,於不同C.P.U.分店有售!
今集《MiLK》的〈Big Brand Theory〉一起帶大家重新認識Red Wing,回顧當年不少經典款式及有趣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