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眾MACitizen創辦人 Derek Ngai

大蘋果眾MACitizen創辦人 Derek Ngai

2021年Apple以逾2.5兆美元再度取下全球最高市值公司的冠軍寶座,而其多年來於科技業界所創下的豐功偉業更是有目共睹可謂眾所周知。儘管如此,Apple的強大之處絕不僅止於技術開發或旗下一眾風靡全球的硬件設備,而是當中的設計理念、營銷策略以至售後服務,每個項目背後均深藏著足以成為研究議題的高深學問,不難理解Apple為何會被坊間形容為有如宗教信仰般的存在,而「信徒」更是遍佈全球的確絕非誇言。

然而若論香港的Apple忠實粉絲實情亦為數不少,其中早於2001年創辦Mac機用家組織「大蘋果眾MACitizen (Mac.UserGroup.HK)」的Derek Ngai(魏志豪)則屬其一表表者,不僅對Mac機情有獨鍾,甚至打從中學直至現時,於人生不同階段期間亦曾因Apple而有所啟發,可見其影響的不單是科技業界的走勢,而是用家的生活態度與習性。

成長最佳玩伴・Apple II

Derek自小已對電腦產生興趣,直到升上中學時更開始迷上Apple,然而兩者之間的「訂情信物」,則是早於1977年面世、並視為Apple首款取得莫大成功的Apple II。「男孩們年幼時大多喜歡車或是模型,但我卻鍾情於電腦,縱然當時還不太清楚其用途;尤其在小學時正值Apple II面世初期,及後則有IBM PC的出現,那時大眾在選購電腦時還是離不開這兩個品牌。去到1985年我剛升上中學,學校裡的電腦室設置了十部Apple II,而我是在那段時間首次接觸到Apple II,雖然當年Mac機已經推出市場,但因為其定價非常昂貴,故此只屬很小眾的玩意更莫論學生;猶記得其時大多人均會到『黃金』、『高登』砌一部『CLONE』機,即使比起正版相對便宜,但仍需花費近二三千元。」

打從中一接觸過Apple II過後,Derek隨即醉心於Apple世界,更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Apple II。「儘管當年IBM的表現相當強勢並朝著Apple進發,但有很多人還在使用Apple II,當然我也很希望能擁有一部,故此在中三時不斷游說父親購買,就是這樣我就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腦;還記得主機、螢光幕連磁碟機整套定價為$7,520,在1987年來說已是非常昂貴。」

目標達成・成為Apple員工

自從擁有首部電腦即Apple II,Derek花上大量時間學習編寫程式及「打機」,縱然早已成為Apple粉絲,但在一次誤會之下購入Mac機過後,Derek更是「泥足深陷」而不能自拔,全力發掘Mac機當中的樂趣。「因為我對電腦深感興趣,故此在大學時也選修與電腦相關的科目,還記得當時Apple II逐漸被淘汰,反之很多人已改用PC,雖然我依舊覺得Apple II很好玩,但直到Year 1的暑假時,我也認為是時候換電腦。由於當年我對Apple的認識尚淺,誤以為Mac機是Apple II的進階版本,結果在購買過後才明瞭Mac機完全是另一回事,對其操作方式更是感到陌生,最後我花上整個暑假去學習使用,又到圖書館翻閱有關Mac機的書籍,從而慢慢了解到當中特性、性格,自此就對Mac機愈來愈感興趣,並不斷鑽研直至今天。」

Derek對Apple的熱愛又豈止於旗下產品,他在大學畢業過後,更不斷思考如何才可進入Apple工作,「我在1996年畢業,一年多後成功加入Apple任職支援部門,那時當然感到十分開心,因為可以率先接觸各款新產品,這亦是我想在Apple工作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其實由我購入Mac機到加入Apple工作的那幾年,正是Apple最頹喪的黑暗時期,公司情況『立立亂』之餘更是兵荒馬亂,坊間亦不斷流傳Apple會倒閉或被收購;作為支持者,我很欣賞Apple的原創性,它早就建立起一個非常好的平台,但若在當時就此被Windows擊倒,我會感到可惜並替Apple感到不值,因此我想盡一點綿力,希望能為品牌作出少許貢獻,故決意進入Apple工作。」

我不是收藏家

Derek雖然擁有眾多Apple「珍品」,但他卻謙遜地指自己稱不上是收藏家,「其實我不算是收藏,只是有很多產品是慢慢地演變而累積起來;尤其在進入Apple工作過後,除了能比大眾更快接觸到最新產品,同時公司亦會派很多我們稱作Premium的紀念品給員工,有如雨傘、錶、鎖匙扣以及卡片架等等;另一方面,因為我當時是擔任Support方面的工作,有時一些較相熟的客戶會在換新機過後把舊機交給我,並說知道我會好好『愛錫』它們,而有的客人則指換機過後會把舊機丟棄,說到這卻正正捅中我的死穴,結果還是會忍不住手把它們保留下來,及後就愈收愈多成為所謂的收藏品,但我只想拯救歷史,盡力『救得一件得一件』。」

Derek明言自己絕少特意花錢購買收藏品,只是有時換機過後,舊機既不值錢又找不到知音人交托,那倒不如自己保存起來,而且他更形容要保存一眾Apple產品時痛苦卻比快樂多,「香港並不是一個適合收藏的地方,尤其電子產品忌潮濕又不可被太陽直接照射,加上儲物需要大量空間,若我花金錢購買收藏品後卻將它放入迷你倉,這樣的收藏又好像太沒有意思了吧。當然若有充足的存放空間,我也很想購買很多Apple的過往產品,有如1997年推出的廿周年版本Mac機,全球限量一萬部,香港更只獲分配十部,還記得其中一部以拍賣形式出售,而拍賣所得收益則捐出予樂施會,值得一提Mac機實情是在1976年面世,不知為何卻於1997年才推出廿周年版本;儘管這部Mac機相當罕有,但升值能力並不算高,奈何即使我能負擔得起價錢,但它的部件相當多,更以盒中盒的方式包裝,組成一個巨大立方體的紙箱實在難以收藏。」

數到Derek的稀世珍品,不得不提他在1996年入手的Apple股票,「我在1996年大學畢業,同時亦是Apple形勢最惡劣的時期,但我覺得Apple的性格、理念均值得讓人珍惜,若在當時公司真的倒閉或被人收購實在太過可惜,故此我在想有甚麼方法可以將它留為紀念;剛好其時發現了一個可供購買美股的外國網站,不僅Apple還有迪士尼、IBM等大公司的股票,買家可以每股方式購買,更會將紙本連框鑲起運到買家手上;而我在當時則買入一股,特別那時Apple的股價僅十多美元,但加上運費等費用卻需花上過千港元,而且還有機會變『廢紙』,現在回想起還真覺得相當奢侈。」

成立MACitizen・從Apple啟發人生

除了擁有眾多Apple產品,Derek更策劃以Mac機用家為號召的組織MACitizen,藉此提供讓大眾交流相關資訊的平台,「我由1997年起加入Apple工作,直到三年後有同事自立門戶開公司,並邀請我參與其中,故此我選擇了後者;而在其時Steve Jobs剛回歸Apple數年,公司形勢明顯有回勇之意,尤其iMac更成當中代表。儘管如此,我發現香港人當時接受Mac機的程度還是很低,若用家想與大眾交流或求助亦相對困難,在我參與過其他Mac機群組過後,有人建議我可創辦另一個相關組織,結果在貴人的幫助之下,在2001年MACitizen正式成立,猶記得早期我透過Newsgroup作宣傳,從而吸引到第一代會員;轉眼之間MACitizen至今已成立廿個年頭,惟現時已沒有舉辦任何實體活動,希望未來仍有機會可以相約會員再聚。」

對於Derek而言,Apple不僅透過科技改變世界,同時亦為其個人價值觀帶來了深遠影響。「問我Apple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我的答案坦白說沒有太大驚喜,那就是iPhone。對於當年的發佈會我印象十分深刻,第一代iPhone早於2007年初公佈,美國則在年中率先開賣,但當其時發售地區並不包括香港,直到2008年香港才正式推出後繼型號iPhone 3G;而在發佈會翌日,每份報紙、每個電台節目均談論著iPhone,當時令我最震撼的就是iPhone提供網路功能,儘管發佈會上當Steve Jobs形容iPhone集結了iPod、Phone及Internet功能時,後者獲得的掌聲其實是最少,但iPhone正正憑著網路功能深深影響著業界發展,尤其當iPhone推出後並不是由其改變世界,而是世界為iPhone而改變;有如早年的WhatsApp基本上已取代傳統SMS,這些轉變甚至連Apple也未必猜想得到,可見iPhone的確是一項影響著全世界的產品。另一方面,我是相當認同Apple在設計上的原則,正如Mac機的滑鼠由始至終堅持使用一顆按鈕,當然現在的Magic Mouse可以按個人需要調校按鈕分佈,加上滑鼠的對稱設計不論習慣使用左或右手的用家均可流暢使用,照顧到小眾用家的需要,這提醒我在日常生活當中亦理應照顧到社會小眾人仕。」

Read more

FamilyMart襪遇勁敵?日本雜誌《日経TRENDY》 附錄MONO擦膠三色條紋襪 顏色似Fragment AJ1

FamilyMart襪遇勁敵?日本雜誌《日経TRENDY》 附錄MONO擦膠三色條紋襪 顏色似Fragment AJ1

在短短4年熱賣2,800萬對的FamilyMart襪子,在這月遇上勁敵,事關《日經TRENDY》雜誌11月號與日本文具Tombow(蜻蜓牌)的MONO擦膠聯手,推出藍、白、黑三色經典襪子,更找來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美國襪子品牌Renfro協力製作,抗菌防臭。其標誌性的色調與包裝造型,立即掀起網絡人氣熱話。 《日経TRENDY》×MONO擦膠襪 由美國百年襪子Renfro協力製作 抗菌防臭 這對MONO擦膠經典配色的襪子設計,由創立於1921年、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美國襪子品牌Renfro協力製作。襪子採用厚實耐穿的布料,具備抗菌防臭功能,兼具趣味與實用性。 襪子用上MONO擦膠經典 藍白黑三色條紋包裝設計 《日經TRENDY》雜誌展開全新企劃「熱門商品開發所」,與各種長青或話題品牌進行合作,為讀者帶來另類商品。第一彈便是與日本文具Tombow(蜻蜓牌)的MONO擦膠聯手,開發出結合品牌經典藍、白、黑三色條紋設計的襪子,作為《日經TRENDY》2025年11月號增刊的贈品。此襪子特別收納於如同真正MONO擦膠一般的「套式包裝」中,細節別具巧思。 日本百年文具品牌Tombow標

By 占咪 Jimmy Lui
它不是《芝麻街》,日本新生代新寵-PUPPET SUNSUN

它不是《芝麻街》,日本新生代新寵-PUPPET SUNSUN

它不是《芝麻街》裡的角色!今年只有 6 歲的 SUNSUN,是布偶劇《PUPPET SUNSUN》的「藍」主角。由匿名創作者一人製作、原本是為小朋友而設的短片,怎料 SUNSUN 的呆萌形象卻意外成為療癒系的新一代代表。近年在日本人氣飆升,吸引了眾多品牌甚至電視台合作,大家又認識 SUNSUN 嗎? GU、Zoff 10月份的聯名「藍」神 今年10月,日本眼鏡品牌Zoff以及時尚代表GU都分別與同一人氣角色聯名合作,它究竟是何方神聖?藍色的外表看似是《芝麻街》裡的Cookie Monster,其實那是誕生於2019年的布偶角色-SUNSUN。 高中生最愛卡通角色第三位 早於今年初,日本一家公關、廣告公司-株式會社ING做過一項關於最喜愛卡通角色的小型調查,訪問了100個高中學生,得出SUNSUN排名第三,第一、二位分別是Esther Bunny以及Hello Kitty的結果。不過下半年度在同一調查,頭三甲的順序則已經變為Labubu、

By 鬼
元気寿司「未來GO!」企劃開動!

元気寿司「未來GO!」企劃開動!

「追夢」兩個字,在現今世代好像變得很奢侈。在競爭激烈、生活節奏急促的城市裡,「追夢」這件事情更彷似遙遠……而紮根香港30年的元気寿司,就選擇了為新一代突破框框,推出首個「未來GO!」企劃,為本地年輕人提供一個實現夢想的平台。 元気寿司香港創店30周年重點活動「未來GO!」 1995年從日本來港的元気寿司,也是由金鐘一間店舖,憑藉夢想,努力拓展成全港80家分店的規模。而為了支持年輕一代追夢,「未來GO!」企劃將公開招募年齡介乎6-24歲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從中選出有潛力的30個計劃為其提供起步追夢的支援,包括但不限於資金贊助、人際網絡、專業指導,以至其他需要支持的範疇等等,更特別邀請了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作為協辦機構,希望透過其在青年服務領域的專業經驗,協助與一眾參加者緊密聯繫,助大家逐步向實現夢想的目標邁進! 評審委員陣容強大 是次企劃的評審委員會成員,包括香港元気寿司代表、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代表、亞運銀牌得主、港隊奧運代表前劍擊運動員張小倫,以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及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得主、香港導演、編劇及填詞人黃綺琳,透過評審們的自身經驗及獨

By MiLK Digital
GenZ撐起50年老舖,德島碩果僅存地毯廠-三好敷物

GenZ撐起50年老舖,德島碩果僅存地毯廠-三好敷物

德島的三好市曾經是生產簇絨地毯的重鎮,不過隨著人口老化;年輕人都流向大城市工作,令三好市的地毯工業步向式微。其中一家工廠-三好敷物本來也難逃結業命運,卻因為新人事、新作風,在年輕世代的團結之下,成功把傳統地毯設計轉型成為藝術、潮流單品,讓職人手藝得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傳承。 miyoshirug.com 簇絨模仿炸雞皮的德島老舖 今年10月6日,日本FamilyMart推出了一款「睡拖」聯名單品,巧妙地運用了簇絨地毯技術製作名物「Famichiki」的炸雞脆皮,而幕後協助生產的,就是來自德島的三好敷物(MIYOSHI RUG),一家銳意改革求存、有超過50多年歷史的手工地毯工廠。 0:00 /0:59 1× 拯救德島夕陽工業 德島的三好市昔日是手工地毯業重鎮。不過隨著人口高齡化,不少工廠都因為後繼無人而陸繼關閉。目前當地只剩下三家地毯工廠仍然營運。而三好敷物原本都要準備結業,不過跟工廠有業務往來的市川先生卻毅然接手了這盤生意,並希望借助設計的力量,傳承職人的技藝。 工廠一半是GenZ

By 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