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發佈會 3大系列新作速報 .iPhone 16系列更強更似相機.Apple Watch Series 10更薄更似手錶.AirPods 4如移植版AirPods Pro 2

Apple發佈會 3大系列新作速報 .iPhone 16系列更強更似相機.Apple Watch Series 10更薄更似手錶.AirPods 4如移植版AirPods Pro 2

iPhone 16 Pro續航力強 支援ProRaw 更似相機

由A18 Pro晶片驅動,相比上一代A17 Pro晶片快15%。機身邊框更薄,更擁有更大的螢幕,分別為6.3 吋及6.9吋,iPhone 16 Pro Max是現時擁有最大螢幕的iPhone。配備先進的Pro級拍攝系統,支持Camera Control(相機控制),能快速取用相機工具,新增了4K 120 fps拍攝,加上更強的續航力,以及支援ProRaw,令iPhone成為日常的便攜相機。

iPhone 16 Pro HK$8,599起 / iPhone 16 Pro Max HK$10,199起(9月13日接受預訂;9月20日有售)

iPhone 16「Camera Control」結合了傳統相機控制和智能功能

跟Pro一樣都可使用Apple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iPhone 16由A18驅動,配合全新4800萬像素融合式攝影鏡頭,帶來出色的照片體驗。iPhone 16新增了有Action按鈕和參考傳統相機控制的Camera Control,令自訂操控和打開相機更加方便。主相機鏡頭升級至4800萬像素,令拍攝更清晰細膩。相機鏡頭原為對角線配置,現改為直列式,主要是為方便拍攝Vision Pro的「空間影片」和「空間照片」而設。

Camera Control
iPhone 16 HK$6,899起 / iPhone 16 Plus HK$7,699起(9月13日接受預訂;9月20日有售)

邊框最薄 屏幕最大Apple Watch Series 10 提供睡眠窒息症通知

這是迄今最薄、螢幕最大的Apple Watch,厚度只有9.7mm,比上代薄9%,螢幕亦比上代大,比Series 4、5、6 及SE更增加達30%,亮度提升40%,支援快速充電,只需30分鐘便能充至80%電量,Series 10還添加了睡眠窒息通知的功能。

Apple Watch Series 10 HK$3,199起(現正接受預訂;9月20日有售)

Apple Watch Ultra 2追加新色與Hermès聯名版本

為終極運動、歷險及極度嚴苛環境而設的Apple Watch Ultra 2,推出了新款黑色鈦金屬錶殼,繼續與用戶的日常所需、健康和安全功能連繫。此外,Apple Watch Ultra 2首度帶來Hermès聯名版本,秉持雙方對精湛工藝與美感的追求。

Apple Watch Ultra 2 HK$6,399起(現正接受預訂;9月20日有售)
Apple Watch Ultra 2 Hermès HK$10,719起(現正接受預訂;9月20日有售)

移植Pro版本設定的AirPods 4

首次以開放式設計,備有主動降噪款可供選擇,移植了AirPods Pro 2的適應性音訊、通透模式功能,算是Pro代替版,兩者定價相差約20%。新設計戴起來更貼耳更舒適,音頻表現大幅提升。開放式設計,首次配上主動降噪款可供選擇。

AirPods 4 $1,099 / AirPods 4(主動消噪型號)$1,499(現正接受預訂;9月20日有售)

AirPods Max新色追加

罩耳式設計的AirPods Max沒有新一代推出,但就換上USB-C接口,充電更便捷,同時還帶來5款全新色調,分別有午夜暗色、星光色、藍色、紫色及橙色。其專業級主動消噪功能,減少擾人噪音,讓用戶沉醉於個人的音樂世界之中。

AirPods Max $4,599(現正接受預訂;9月20日有售)

Read more

香港建築界傳奇專書上架!

香港建築界傳奇專書上架!

本地建築師兼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花了足足7年時間梳理建築師何弢(1936-2019)留下的圖紙、筆記等,最近整理成新書《重遇:何弢——香港建築師的跨界宏圖》。為何要這樣花心力?他表示這不僅是對建築大師的致敬,更是一次重新發現香港城市願景的過程,深思城市的潛能。你知道何弢為香港留下了甚麼嗎? #01 文化沙漠煲無米粥 | 香港藝術中心(1977) 在香港藝術資源匱乏的70年代,何弢與白懿禮、盧景文等倡議成立一座民間藝術中心。最終政府只願撥出灣仔一塊三角形小地皮,何弢便巧妙地以三角形為主軸設計結構,將不同樓層連結成開放式的垂直空間。他希望建築能夠在香港這個所謂「文化沙漠」中也可以「煲出無米粥」,「『無米粥』希望對香港、對藝術文化有興趣的人,是一種刺激。」 #02 香港建築代表作? | 聖士提反書院科藝樓(1980) 這可說是香港粗獷主義(Brutalism)的代表作,是首批獲德國SOS Brutalism組織認證的香港粗獷建築。不加修飾的清水混凝土牆面與外露的結構,展現出雕塑般的魅力。為了不讓建築壓迫周遭環境,何弢特意將立面設計成往後縮的斜面,層層退讓,與山坡地形完美結合。粗獷不

By emily
買定機票去丹麥!最無敵光之穹頂

買定機票去丹麥!最無敵光之穹頂

早前奇洛李維斯與女友在美國藝術家James Turrell的作品《Roden Crater》拍下熱吻照,因超現實得如AI而引起熱論,令藝術家之名再度獲提起。James Turrell之作其實不難接觸得到,近一點在日本瀨戶內海也找到其常設展。近日公佈明年初夏(6月19日)將在丹麥ARoS Aarhus Art Museum帶來其最大規模作品《As Seen Below - The Dome》,直徑達40米而高約16米,令人甚為期待。 James Turrell為丹麥帶來全新文化地標 歷經10年時間籌備,此為James Turrell的「Skyspace」系列中最宏大的篇章,同時作為美術館擴建計劃「The Next Level」的重頭戲。觀者需經由地下通道步入一個封閉而開闊的圓頂空間,極簡主義的建築結構將天空緊緊環抱,階梯級座位環繞延伸。光線並去用來勾劃而是作品本體,觀者抬頭仰望體驗成就了整件作品。光線、時間與空間,變得夢幻。 James Turrell與地平線共舞 生於1943年的James Turrell年少時便取得飛行執照,在天空中觀察到光線與色彩隨高度、時間及至天氣的變

By emily
為何日本時裝大師 會與「阿伯底衫」聯乘?

為何日本時裝大師 會與「阿伯底衫」聯乘?

近年,利工民吸引了許多不同品牌與單位要求合作。其中今年最矚目的就是與日本時裝大師山本耀司的聯乘企劃。這次合作採用了Yohji Yamamoto在2022年推出的副線Wildside,雙方團隊來回溝通、修改,籌備時間長達兩年。整個系列堅持香港製造,連包裝也參照利工民的傳統紙盒設計,展現出品牌的傳承與匠心。 逾百年工藝歷史 提起「香港製造」或「香港品牌」,不少人會想到利工民。這個品牌的故事可追溯至1923年,當時創辦人馮壽如在廣州開設了第一間針織廠,主要生產襪子。五年後,他們來到香港設廠,但翌年便遇上全球經濟大蕭條。當時香港的內衣產品全靠進口,為了開拓市場和增加收入,他們決定開始自行生產。 「老香港」的品牌代表 在60、70年代,香港很多勞動階層都會穿上又薄又爽的底衫作外衣,及後不少中年和長輩受港產片的影響,僅穿著白色底衫逛街,久而久之,大家看到白底衫,便自然想到「阿伯底衫」這個形象,驟眼看那些款式與利工民十分相似,加上利工民的廣告口號深入民心,所以便被視為「老香港」的代表。 祖傳「一條龍」式製作 利工民在香港歷年多次搬遷,現今位於荔枝角的廠房於2006年啟用。廠房分為上

By 占咪 Jimmy Lui
等足9年值得嗎?只為重遇無名路人

等足9年值得嗎?只為重遇無名路人

攝影界一度流行街拍,有日本雜誌近年更重拍20年前的街頭素人。相較之下,丹麥攝影師Peter Funch的《42nd and Vanderbilt》則近乎執念——不是回顧,而是持續觀察。從2007到2016年,每個工作天他也守候在同一個街角,以半長焦鏡頭拍下從Grand Central Station湧出的上班族。他辨認出當中的「常客」:有人每天喝杯冰咖啡,有人每天在同一垃圾桶旁徘徊。重複的日常,流露淡淡的詩意。 Peter Funch街頭觀察企劃:近10人一齊打呵欠? 在這個考驗耐性的實錄之前,Peter Funch早在2006年經已開始街頭觀察企劃《Babel Tales》。他拍攝了城市裡無數個瞬間,再把不同時間的路人拼合成一個不曾存在的「場景」。近10個人在同一條街上同時打呵欠、合上眼甚或拿著氣球。這種群像幻想,展現出他對時間與群體行為的敏銳觀察。 Peter Funch之都市人類學:重複的命運 Peter Funch於今年初將這兩個系列結集成《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攝影集,帶來全新的閱讀可能;最近,

By 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