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後》1個革命性設定 成傳世經典喪屍電影

被奉為「現代喪屍電影始祖」的《28日後》(28 Days Later),全新續篇作品《28年後》(28 Years Later)由原版導演丹尼波爾(Danny Boyle)與編劇阿歷士嘉倫(Alex Garland)最新聯手打造,令影迷極為期待,不過要超越《28日後》的經典,難度極高。

《28日後》2002年在英國上映時,已震驚全世界,電影以全新革命性設計奔跑喪屍襲地球,直接影響之後大部份喪屍影視、漫畫等潮流文化。而倫敦末世空盪質感的超強衝擊力,估不到相隔近20年後,因新冠疫症大爆發,倫敦封城令街頭真實上演空無一人的情況,電影更被喻為神預言!

革命性奔跑喪屍 恐怖升級
在c出現之前,傳統影視作品中的喪屍多為緩慢移動的「行屍走肉」,但《28日後》首次大膽設計出動作快速、兇猛如野獸般的「感染者」。這種速度感令觀眾的恐懼大升級,也重新定義了喪屍片,往後這20多年,幾乎所有與喪屍有關的影視創作,都跟從這種設定,對後來的經典末世喪屍作品如《活死人凶間》(Dawn of the Dead 2004)、《地球末日戰》(World War Z)、《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等都有深遠影響。


實驗電影風格與DV攝影機
導演丹尼波爾拍攝片中英國街頭空洞場面,選擇使用Canon XL-1 DV攝影機拍攝,營造出粗糙、不穩定的真實感,這種紀實風格不但強化了災後世界的荒涼與不安,也打破了傳統荷里活災難片的光鮮公式。

不過這既是風格一部份,也是因為製作條件所限有關,由於全片僅得800萬美金成本,導演在倫敦街頭拍攝時,必須要靈活機動,因此用上MiniDV攝影機,以方便攝製隊調動。
倫敦空城的震撼場面
《28日後》片頭男主角獨行在荒廢的倫敦市中心,街道空無一人,畫面極具視覺衝擊力。如今要製作這樣的畫面靠電腦特技就能輕鬆辦到,但是當時劇組卻是在倫敦街頭真實拍攝,工作人員通常在周日清晨開始布置,並在日出後的45分鐘內封街拍攝相關畫面。


《28日後》這個封鎖倫敦場面,竟在電影上映差不多20年後,因新冠疫情大流行而真實在英國街頭出現。2020年3月23日,英國政府因疫情爆發,下令史無前例的全國封城,國民被勒令留在家中禁止外出,倫敦街頭空無一人的情景,令觀眾充滿既視感。


但是大家又怎會想到在電影上映近二十年後,疫情爆發令真實的倫敦空城重現大家眼前。
《In the House – In a Heartbeat》成經典配樂
《28日後》由John Murphy創作的主題曲《In the House – In a Heartbeat》,節奏緩慢、層層堆疊,從低沉到爆發,完美捕捉角色的恐懼、絕望與反抗情緒。

該曲在片中只出現在一頭一尾的地方,由其片尾主角單獨對付軍人一幕,完美展現其力量,不但成為電影代表性配樂,更被廣泛引用於其他影視作品與預告片中,包括《勁揪俠》(Kick Ass)及日本動畫《學園默示錄》都有出現,成為影史經典BGM之一。


《In the House – In a Heartbeat》被廣泛引用於其他影視作品與預告片中,包括《勁揪俠》(Kick Ass)及日本動畫《學園默示錄》都有出現,成為影史經典BGM之一
Cillian Murphy由避喪屍變身影帝
《28日後》的主角Jim,由Cillian Murphy飾演,這是他首部擔正主演的作品,他在電影初登場時更全裸躺在病床上,瘦弱的身形帶給觀眾極大震撼。大導演Christopher Nolan曾在訪問中提到,2005年拍攝《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時,選了Cillian做稻草人這個角色,正正是因為當年看過《28日後》對Cillian印象深刻,二人的合作旅程亦從此展開。

直至Nolan開拍人物傳記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時,Cillian被選中擔正演出原子彈之父,結果電影為他贏得人生首個奧斯卡影帝殊榮,一切都因《28日後》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