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交錯而成的澀谷PARCO 藝術家QUIST從森羅萬象下預言

四面交錯而成的澀谷PARCO 藝術家QUIST從森羅萬象下預言

文化滲入人心,也滲入血液,不知不覺影響人的作品風格,又改變對世界的看法;在「Shibukaru Matsuri」出展過的Quist曾覓,驀然回首才發覺一直躺在名為澀谷文化的海。

Quist初出茅盧時專為雜誌攝影,並不時舉辦個人相展及藝術展覽。在孤獨的創作過程,她也是到了瓶頸,所以在2011年嘗試投身電影行業,專拍攝影劇照攝及設計概念海報。直至2018年,由PARCO舉辦的文化活動「Shibukaru Matsuri」,她展出了名為《Village Vanguard》的立體裝置藝術。裝置為六角形,前後兩層布面印上各種奇怪的人。她說是為了表現他們在現實世界中,活於自己的空間,卻輕視了外在的險惡,而兩層的布面就是為了造成空間與自我的錯感。

2018年,Quist參加「Shibukaru Matsuri」時,展出了名為《Village Vanguard》的裝置藝術,從以前便有鮮明的風格。
2018年,Quist參加「Shibukaru Matsuri」時,展出了名為《Village Vanguard》的裝置藝術,從以前便有鮮明的風格。

在她身後的畫作《Bloody Pool》便是當時其中一面作品。「我參加『Shibukaru Matsuri』是種緣份。在承諾參加之前,自己已著手《Village Vanguard》。當我回看,發覺自己確實受澀谷文化所影響,因為《Bloody Pool》的兩個主角,其實是滲透了澀谷的暴走族印象,所以不論衣服或是造形都有相當強烈的風格。」她解釋:「作品是講述兩個自以為型格的人,可毫無恐懼,然而已深陷如曼陀羅的血腥命運。它像個預言,因為現在每分每秒都充斥不同陷阱,不少人也因財損失。」

作者已死,就如日本漫畫《二十世紀少年》一樣,書內書外都無意之間成了預言書;在森羅萬象的世界,事件易測,但人心永遠百變。在資訊爆發的年代,理論上應該更能分辨事物的真確,卻好像所有事反過來,就如疫情一樣,令她更懷念遊日滋味。

自小深受日本文化受薰陶,就如各八十後一樣,愛看木村拓哉,愛「Don’t worry, Be Happy」,常常遊歷日本,每次到東京都會往澀谷的十字街口走走,更必然地遊覽一次澀谷PARCO。「PARCO」一字其實取自於意大利文公園的意思,在日本全國有共十八間店,而澀谷PARCO於1973年開幕,五十年來都讓人們可以聚集在歡樂空間之中,見證著都市中的主流或次文化演變。

「日本文化有很多層面,八十後的我們會看到明亮的、也有踩界的,如暴走族的衣著及文化,駕著重機大吵大罵、又或者看蜷川實花及荒木經惟等攝影師、形形色色的電影等等。很多人會覺得這一切很誇張,雖然的確有不好的元素,我卻覺得非常有型,甚為喜歡。即使現在沒有沉浸其中,但這種文化及質感已『入骨』。」

世界各地常有人將這種低成本的製作放到網上。近年,香港也流行起散步學,目的地「無目的」,光是在都市中穿梭,這種無憂已叫人回味。「我以前會好奇,為甚麼有人喜歡看別人漫步的影片,沒有特別的聲音及事件。可是疫情期間,我終於明白。一打開電視,看著別人在澀谷遊走,單是環境聲、店面及人們的交錯,就已經令人懷念,忍不住看下去,想像自己去了澀谷PARCO。」她解釋:「以前的人是看著照片懷念,現在轉為透過影片,所以我自己也決定永遠帶相機,在澀谷拍下更多的片段。」

她說自己不幸之中大幸,雖然疫情後至今仍未重遊日本,但疫情前、2019年尾看到澀谷PARCO重新開幕的盛況。重新開張的澀谷PARCO主張「Fashion」、「Art & Culture」、「Entertainment」、「Food」四個概念,樓層並非按品牌類型而劃分,例如在B1樓層是以「CHAOS」為名,將各色彩鮮明的餐廳組成美食街,搭配GLLERY X BY PARCO及黑膠唱片店,以意想不到的手法結合美食與藝術空間。「就像其他香港人一樣,以前我會走馬看花,集中於購物消費,但現在澀谷PARCO藝術空間更多,並推廣一些新晉藝術家,可以協助他們展出作品,這個概念令我更加喜歡它。」

一身前衛黑色配搭的她,絲絲滲出澀谷型格文化,不認識的人會以為拒人千里,但事實上是一種沉穩。「年輕時,我被貼上『風格強烈』的標籤,所以不是所有商業工作都可接洽得到。後來打滾了一段長的日子才能慢慢有更多的工作。所以一個藝術與商業融合的空間相當重要。」一「疫」過後,每個人都被偷走了三年,也許忘記當中經過了甚麼事,卻各自有自己的得著。Quist學會了命理,也看到自己的方向。「自己近年想與更多年輕藝術家合作,為他們創造機會,若有類似澀谷PARCO的平台,便可以讓他們可以有更多人認識,盡早接觸到商業工作。若果社會要前進,便是由新血注入新的看法及創意,令藝術可不斷變化下去。」近年,Quist除了有為電影攝影及設計概念海報,更著手於在數碼化創作中變化,例如3D 動畫或NFT等。「若果能在澀谷PARCO展出,我希望作品是可以如澀谷十字路般四面交錯,將藝術、文化、商業及科技四者融合,日本的3D立體屏幕就是最佳例子,能夠有驚豔的視覺效果,又可以與不同動漫及品牌合作,成為新世代的藝術。」

SHIBUYA PARCO 澀谷PARCO

地址:東京都澀谷區宇田川町15-1
網址:https://shibuya.parco.jp/

Read more

與傳奇塗鴉藝術家Futura對談:個展全解構!

與傳奇塗鴉藝術家Futura對談:個展全解構!

年輕時他叫Lenny,後來成為了Leonard、Futura、Futura 2000、Futura Dos Mil……這些名字都屬於我們認識的美國街頭藝術傳奇人物。他,本名為Leonard Hilton McGurr,15歲之時因面對個人身份危機而走入塗鴉世界,從此成為我們熟知的Futura。過去50多年來在創作世界裡來來去去,最後眼前的Futura還是選擇手執噴罐作畫。 Futura日前親身來港,為全新個展「The Return of the Spray Wizard」作準備。他花了好幾天時間即場繪畫4幅新作,讓大家可以近距離看到他的真跡,體會其創作精神。其中一幅選用其招牌的原子元素主題,而另外三幅為他近年的新嘗試。我們特意於開展前與Futura對談,了解今次新作背後的故事。 Futura新作之一以新界取名? 來港頭兩天Futura跑到大埔入手氣霧噴漆、塑膠彩、畫筆等作畫工具,所以完成後順理成章地將其中一幅畫作名為《New Territories》去記錄這段創作經歷。另一幅作品則名為《Repulse Bay Village》,直截以他創作之地作為作品名字。「我在這裡創作,所以

By emily
US WWII Wooden Folding Chair 二次大戰摺櫈變時尚家具?

US WWII Wooden Folding Chair 二次大戰摺櫈變時尚家具?

二次大戰期間,美軍委託了多家本土的家具生產商為前線生產摺疊木椅,相距80年,日本Pacific Furniture Service再次復刻當年的Wooden Folding Chair,將舊時代的設計重新演繹成家居時尚。 打仗仍追求典雅 戰時為應對前線所需,美國與盟軍陣營委託了American Seating Company等公司協助生產木製摺椅。當時軍方選中了由Walter Nordmark於30年代設計的夾板摺疊款式,椅子在摺起時椅背會隨結構向前收納,節省空間之餘亦成為設計一大特色。同時木椅又選用了相對奢侈的「四分切」方式切割橡木,讓製成的夾板有著整齊的橫向木紋,在戰時的緊張氛圍下仍然講究設計的優雅。 經濟復興成為公共設計 為應付龐大需求,當時軍方又委託了Acme Chair Company、Northern Furniture等多家公司協助生些摺疊木椅,原木顏色以外又分別打造過灰、橄欖綠色等版本。在戰事結束後,盟軍隨後將椅子分別轉贈予教會、圖書館等公共機構,經濟復蘇初期,部份亦轉售予共眾,於是市場上又會出現一些被重新上色的軍用摺疊椅,被當成一般家居使用點綴空間。

By 鬼
法國口袋名單:堪稱巴黎最美圖書

法國口袋名單:堪稱巴黎最美圖書

日前,荷里活影后Natalie Portman(早在《這個殺手不太冷 Léon》童星出道,及後憑《黑天鵝 Black Swan》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寶座)因Dior之名走入圖書館挑選自己喜歡的書,這華麗的背景究竟在哪裡? Natalie Portman置身於法國最美圖書館? 這華麗的背景是位於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內的Salle Labrouste閱覽室。空間以其建築師Henri Labrouste命名,被譽為是19世紀的建築傑作。當中最大特色是天花頂部的九個圓形穹頂,玻璃小窗讓充足的自然光灑落於空間內;而為了支撐拱頂,空間放有如樹幹般的16根鐵柱,相當有氣派。細心留意,牆身上更飾有Alexandre Desgoffe的風景畫。 Natalie Portman看書時不介意劃書? 雖則這是為品牌而拍的廣告,可是Natalie Portman私底下確實有閱讀的習慣並會在自己的Instagram公開書單。她愛書愛得開設自己的讀書會專頁,差不多每個月都會讀一本書。她會邊讀邊在書頁間劃下喜歡的段落跟大家分享交流,最近便在讀美國作

By 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