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風之教堂」放哪位藝術家作品?

這並不是AI畫面,而是日本藝術家岩崎貴宏在神戸六甲ミーツ‧アート 2025 beyond帶來的新作《Floating Lanterns》。作品在安藤忠雄的「風之教堂」內展示,相當震撼。建築模型主要由在地震和戰爭中損毀的建築物組成,懸浮的碎片彷彿通通被吸進背後的十字架裡。
神戸六甲ミーツ‧アート 2025 beyond
日期:即日起至11月30日
時間:10:00-17:00

岩崎貴宏生活在《AKIRA》中的「新東京」?
「我就像生活在《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第二次衝擊後的世界,或者像《AKIRA》中東京被摧毀後的『新東京』。換句話說,我生活在一個在出生前就經歷了巨大災難的城市。」因成長於曾被原子彈摧毀及復興重生的廣島,在他眼中,城市脆弱得瞬間就會消失。
8月6日早上8點15分,一枚原子彈從頭上飛過的飛機落下的畫面,在動漫、電視劇甚至小說中一遍又一遍地印在他的腦海裡。這讓他小學時害怕飛機在頭上飛過,恐怕上空會出現原子彈。他帶著這份瞬間消失的恐懼視覺去看自己的城市,至大學時接觸保存了數百年的建築,才驚覺:「嘩,竟然還有這樣的世界?」

岩崎貴宏為何使用牙刷做作品?
岩崎貴宏在作品中經常使用牙刷、毛巾、垃圾袋甚至自己的頭髮等日常物品,這跟其成長地有密切關係。廣島市現代美術館在他國中時才開館,在此之前,他唯一會去的美術館就是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那裡的展品大都是日常物品,如破爛的衣服或燒焦的便當盒。在美術館裡,日常物品成了整個城市的象徵。
另一原因是在愛丁堡留學後,當時錢不夠,買不起材料。一張畫畫用紙要200日元,但那可以用來買果醬,結果他就花錢去買果醬。這讓他開始嘗試用家裡的廣告紙、在街上撿到的橡筋、香煙盒等來創作作品。



岩崎貴宏之定居地:倫敦、東京或廣島?
在愛丁堡完成學業後,岩崎貴宏大可去倫敦或東京這些大城市定居。可是看到當地藝術家為自己出生地而自豪,又不想跟人競爭,他搬回廣島。一邊在廣島思考如何守護自己成長地的文化,一邊暗地羨慕人才濟濟的東京,「受到才華橫溢的人的啟發固然是一大優勢,可是這座城市的人才消耗速度也很快,所以對我來說,最好的距離就是偶爾去那裡尋找靈感。」


除了出纖細脆弱的地景模型,他還製作一系列反射模型,以檜木重現歷史建築映照在水面的景象。平等院、金閣寺、嚴島神社等,在他的詮釋下變得如海市蜃樓般夢幻。微型作品背後,是沉重的歷史及社會議題。他的作品獲東京森美術館、金澤21世紀美術館、M+等收藏,2017年更代表日本參展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他值得獲更多人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