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傳奇的一眾傳奇-Steve Jobs背後的重要人物

成就傳奇的一眾傳奇-Steve Jobs背後的重要人物

Steve Jobs離開我們轉眼經已十數載。這位被世人冠以「教主」稱號的風雲人物,憑藉「Think different」的理念化解過Apple的業務危機;對設計開發抱持的熱忱與執拗,亦造就了「現實世界扭曲力場」,改變了你我的生活習慣。然而,蘋果教主從來都不是聖人,操控狂的性格、自我中心、猜忌…… 眾人心目中所謂的傳奇人物,一樣需要朋友、家人、同事背後的支持,說穿了,教主也不過是一個人而已。

Apple的第二個「Steve」-Steve Wozniak

提到Apple,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走在最前線的Steve Jobs。但可別忘記,當日為Apple Computer Inc.開發出Apple I以及Apple II的幕後功臣,實際為另一個Steve,即Steve Jobs自高校時結識的好友-Steve Wozniak。

Steve Jobs(左)與Steve Wozniak (Source:CNBC)

Apple的成就,兩個Steve,從來是缺一不可。

Steve Jobs擅於市場策劃,Steve Wozniak則是技術工程的天才。Steve Wozniak的父親為美國著名航天工業公司Lockheed Corporation的工程師,自小耳濡目染之下,Wozniak在數理、邏輯方面成績都非常出眾。在Homestead High School就讀期間,Wozniak經朋友Bill Fernandez的介紹下認識了學弟Steve Jobs,因為興趣相近,彼此一見如故,更加奠定了日後創立Apple Computer Inc.的契機。

Wozniak重視友情,認為朋友比起金錢更加重要,就算Steve Jobs曾利用他一手製作的《PONG》電子遊戲底板到Atari Inc.面試求職亦沒有計較。1980年,Apple Computer Inc.招股上市,然而,公司在內部股權分配上就曾經鬧出過一輪小風波。當時Steve Jobs拒絕給予股份予部份元老級員工包括Daniel Kottke等人,最終就由Steve Wozniak把自己手上的部份股份作重新分配來息事寧人。

1985年,Apple Computer Inc.公司內部權鬥問題日益加劇,一心只想從事技術研發的Wozniak自覺在公司的存在仿佛多餘,於是比Steve Jobs更早離開Apple。後來Steve Jobs又創辦了萬用搖控器公司-CL 9;90年代更開始投身教育事業,2000年被列入美國國家發明家名人堂。

摯友成敵人-Daniel Kottke

Daniel Kottke為Steve Jobs就讀Reed College期間結識的好友,亦是他一生中負面、八卦新聞的男主角。Daniel Kottke喜歡禪學,受到學長Robert Friedland的影響,1974年,Kottke跟Jobs一同遠赴印度流浪,希望有機會拜會精神大師Neem Karoli Baba。七個月後,Jobs決定先行回國,因為Kottke的旅遊支票在旅程中被盜,Jobs更把自己僅餘的美元都送給Kottke。

Daniel Kottke(左)

Apple Computer Inc.後於1976年創立,Kottke在完成大學之後就在翌年加入公司,成為編號「12」的員工。他後來又搬到Cupertino,與Steve Jobs跟Chrisann Brennan同居,不久Brennan便懷有身孕,Jobs因此一直懷疑女兒Lisa並非自己的親生骨肉。1980年,Apple Computer Inc.上市,Daniel Kottke竟然沒有分得股票,有傳就是因為出於Steve Jobs的心結而一直懷恨在心。

Bill Fernandez

首位蘋果員工-Bill Fernandez

Bill Fernandez是Steve Wozniak在Homestead High School的好友,後來在他的介紹之下,較年長的Wozniak就認識了Steve Jobs。Wozniak在修讀大學期間,跟Fernandez一起在車房內以20枚晶片製作出「Cream Soda」電腦 (當時坊間的電腦動輒需要過百塊晶片運作) 成為一時佳話。在Apple Computer Inc.成立以後,Bill Fernandez則是第一位公司的合約員工。

Jony Ive(左)

美學角度同出一轍-Jony Ive

Jony Ive (全名Jonathan Paul Ive) 於1992年加入Apple Computer Inc.,在Steve Jobs回歸Apple成為行政總裁的年代,幾乎所有產品如彩色半透明的iMac、iPod、iPhone、iPad等等,均是出自這位工業設計天才以及其領導團隊之手。Steve Jobs說過,Jony Ive是他在公司之中的一個心靈之交,尤其大家都欣賞德國工業設計大師Dieter Rams的功能美學,因此對於產品設計的審美觀都非常一致。於是Ive在Apple中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Jobs更說過:「沒有人能叫Ive做甚麼事,或不做甚麼事。」

開啟電子學興趣之門-Larry Lang

Larry Lang為Steve Jobs在小學時結識的鄰居朋友,開展了Jobs對電子學的興趣。Jobs曾見識過他組裝喇叭、便發現與父親Paul Jobs所教授的略有不同。雖然Jobs自覺比起父親聰明,不過Jobs深知自己是被領養的關係,對於家庭逐漸感到疏離,覺得自己有點格格不入……

因「財」施教-Imogene Hill

小學時代Steve Jobs已經是一個聰慧的孩子,卻性情古怪,經常在學校鬧事、戲弄同學,難以適應傳統學校的教育模式。當時班上老師Imogene Hill就以非常手法,利用金錢、獎品來鼓勵Steve Jobs做作業,令Jobs意識到透過學習,除了得到獎勵,更能夠讓老師感到高興。後來Steve Jobs曾誇讚Imogene Hill,形容她是一位天使,多得這位恩師,自己才沒有誤入歧途。

電子學教授-John McCollum

因為Steve Jobs沒有正式修讀過電子學,因此在進入Homestead High School以後就選修了John McCollum教授的「Electronics 1」課程。McCollum進一步刺激了Jobs對電子設計的興趣。不過當時Steve Jobs正值反叛時期,曾因為跟老師發生過爭拗,讓Jobs後來在高中期間突然又轉攻文學學科……

組織第一個家庭-Chrisann Brennan 與 Lisa Jobs

Chrisann Brennan是Steve Jobs就讀Homestead High School時結識的女朋友。多年來,兩人的關係藕斷絲連,當Jobs考入Reed College以後,他倆感情一度因分隔兩地而變淡,不過Jobs不久就輟學回到灣區生活,兩人關係因此又再變得反反覆覆。70年代中,Jobs流浪印度,回國以後雖然經常與Brennan一起參加禪修,並開始過著非常簡約的生活,不過Jobs卻把大部份時間都分配到與乙川弘文老師坐禪、或跟Steve Wozniak一起工作,感到心灰意冷的Brennan於是另結識了Greg Calhoun。

Chrisann Brennan(左)與Lisa Jobs

1977年,創立了Apple Computer Inc.以後的Steve Jobs跟Brennan的關係變得更為錯綜複雜。當時Jobs搬到Cupertino辦公室附近居住,他希望與Brennan在一起又擔心氣氛變得尷尬,於是邀請了好友兼公司員工Daniel Kottke三人一起同住。當時Brennan在Apple負責安排負運工作,不久就發現自己懷有身孕。當時Steve Jobs對孩子的血緣一直抱有懷疑的態度,甚至開始遷怒於Daniel Kottke身上。

1978年,Jobs的女兒Lisa Brennan-Jobs出世,儘管得到DNA的科學鑑證,Jobs仍然無法接受Lisa是親生女兒的事實。當時Chrisann Brennan與女兒相依為命,而Jobs的冷漠程度,甚至拒絕為母女提供生活上的金錢援助。1983年,Apple推出新一代家用電腦「Lisa」,當時卻以「Local Integrated System Architecture」來解釋名字的意思。相隔多年,Steve Jobs先至在傳記作者Walter Isaacson面前,坦白承認電腦的名字其實是以女兒的Lisa來命名。

教主的最大倚靠-Laurene Powell Jobs

尋尋覓覓,Steve Jobs在1991年,終於找到了真正的靈魂伴侶。

跟Tina Redse分手之後,1989年,Steve Jobs在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個講座上認識了當時校內的商科研究生Laurene Powell。當時Jobs被Powell可愛的性格所吸引一見鍾情,在講座以後更答應她相約晚飯。當時Steve Jobs已經身為NeXT的行政總裁。一個晚上,他原本要出席公司會議,卻突然想起邀約了Powell,事業與愛情之間,Jobs竟然罕有地選擇了後者!

Steve Jobs與Laurene Powell

1990年聖誕節,Steve Jobs正式向Laurene Powell求婚。兩人於1991年3月18日在乙川弘文禪師的主持下,於Jobs最愛的地方-Yosemite National Park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中的Ahwahnee Hotel中舉行婚禮,後來Powell更為Jobs誕下三個孩子。

生活上的共通點,讓Steve Jobs與Laurene Powell最終走在一起,雖然對於家居佈置等問題大家都會各持己見,不過Powell同為素食主義者,加上對日本文化的鍾愛與Jobs更是情投意合。於是Powell的出現,無疑是穩定了Jobs的生活,尤其是他在1997年回歸Apple以後,異常沉重的工作壓力讓Jobs身心俱疲,無暇顧及家庭,特別是家中的小朋友。Jobs曾公開表示,Powell持家有道,讓他可以集中於工作而全無後顧之憂。

天才的寶貝-Reed、 Erin、 Eve Jobs

Steve Jobs的親妹Mona Simpson說過,Jobs是一個異常忙碌的人,誇張得上完廁所連沖水的時間都沒有。不過對於Laurene Powell的三個孩子 (長子Reed、二女Erin 以及幼女Eve),他卻毫不吝嗇花時間在他們身上。Steve Jobs會帶子女到自己喜歡的地方,亦一樣會抽空陪伴他們旅行。儘管Jobs後來得上癌症,對於三個子女仍一樣疼愛有加。

Joan Baez

相距14年的姊弟戀-Joan Baez

Joan Baez為美國民謠歌手,亦曾經是Bob Dylan的情人。1980年,Baez與較她年輕14歲的Steve Jobs交往,Steve Jobs更希望可以跟Baez結婚,但二人最終因生育問題的分歧 (畢竟當時Baez已經40歲)而分手。

最了解教主的女人-Tina Redse

Tina Redse從事Programmer工作,被Steve Jobs形容為他一生中見過最美、最了解他的女人。據說Jobs自1985年至1989年期間曾兩度向她求婚,不過Redse一直認為自己不可能與Jobs生活在一起,於是兩度作出拒絕。

Read more

Casio Computer Co., Ltd. 計算機面世60年

Casio Computer Co., Ltd. 計算機面世60年

1949年,Casio的創辦人之一-樫尾忠雄在一個商業展上看見外國的電動計算機,於是決心利用之前賣「戒指」賺來的資金,與親兄弟合資開發自家的設計。樫尾先生最終以自己對電子學的認識,成功研發出首台電子計算機,並於1965年正式商品化。轉眼今年已是Casio計算器誕生60周年的日子,在此我們一同回顧一下品牌昔日玩味的設計,更會發現Casio的計算機從來不只限於計數功能。 1957 - 發明全球首部電晶體電子計算機 1946年,樫尾忠雄於東京創立樫尾製造所(Casio Computer Co., Ltd.前身)。隨後於1949年,樫尾先生在銀座的商業展當中首次看到電動計算機,於是就聯同自己的親兄弟合作,運用自己對電子學的認識開始開發無需馬達推動的「電子計算機」。直到1957年,品牌首個採用電晶體製作的電子計算機——14A正式問世。 Casio最早的發明竟然其實是戒指 樫尾製造所最初是從事顯微鏡零件製作,而樫尾的首項自家發明商品,卻並非甚麼電子儀器,而是「Yubiwa Pipe」。那是一隻可以插上香煙的戒指,讓煙民可以一邊食煙一邊工作。設計當年竟空前受歡迎,更為樫尾忠雄賺得第一桶金

By 鬼
香港第一件作品印於$20元  英國傳奇建築師離世

香港第一件作品印於$20元 英國傳奇建築師離世

英國傳奇建築師Terry Farrell日前離世,終年87歲,結束其他輝煌的建築生涯。其中於1994年完工的MI6總部大樓,成為James Bond電影中的經典場景。他與香港有深厚的連繫,早在1964年憑獎學金初次來港,對這個城市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後贏得「老襯亭」重建項目,促使他於1991年正式在香港設立建築事務所。1997年完成第一項香港建築作品:凌霄閣,這座矗立於太平山頂的建築不僅成為遊客必到之地,甚至一度印在$20元紙鈔上,成為香港的視覺符號之一。其後,他先後參與英國駐港總領事館、港鐵九龍站、堅尼地城游泳池等超過12香港建築項目。 不足1小時完成凌霄閣設計? 山頂凌霄閣原址為香港建築師鍾華楠設計的爐峰塔,俗稱「老襯亭」。90年代建築因旅遊業蓬勃而重建,舉辦國際比賽邀請各地建築師提交設計方案,最終由Terry Farrell贏得項目。他取得一張從中環眺望山頂的照片後,用塗改液塗掉建築,在不到一小時內便構想好初步模樣。他認為原塔樓的造型在遠觀時不夠醒目,需要一個清晰可辨的造型。 凌霄閣能否成為香港地標? Terry Farrell試過蛋形、方形、矩形等各種形態,最終選定如

By emily
夠買3部iPhone 17 Pro?蘋果前首席設計師新作

夠買3部iPhone 17 Pro?蘋果前首席設計師新作

日本家電品牌Balmuda的名作不再止有多士爐,還有日前公佈與設計事務所LoveFrom聯手帶來的新作:Sailing Lantern。LoveFrom是蘋果前首席設計師Jony Ive離開Apple後於2019年開設的事務所,先後與Airbnb、Ferrari等品牌合作,有他的加持就等同設計的保證。這盞燈具一點也不普通,定價為¥550,000(約$29,000港元),而且全球限定推出1,000盞。這個價錢,你大概可買幾部iPhone 17 Pro。 0:00 /0:45 1× 為何是航海燈? 這一切全因Jony Ive個人所需!從小熱愛航海的他,認為會遇上在極端環境使用航海燈的狀況。出乎意料的是,他在坊間找不到一盞適合放在沙灘上或能在鹽霧及海水環境中使用的燈具,這位以創意解決問題的設計師便決定親自落手設計。設計驟眼看來難免令人聯想起Fresnel lamp,但無論用料還是線條也刻意避免加添懷舊元素。精密加工的不鏽鋼框架內嵌鏡面拋光的玻璃模組,內藏LED光源。

By emily
為機械流淚?亞洲首度登場!

為機械流淚?亞洲首度登場!

你有試過為機械流淚嗎?或許這件作品足以令你動情,那不斷揮動的機械臂看得令人心痛。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家孫原與彭禹的《難自禁》,作品初於2016年在紐約Guggenheim Museum的展覽「Tales of Our Time」中展出,隨後於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再度展出,成為當年最受矚目的大型裝置作品之一。最近移師至大館,為初次於亞洲登場。這件作品不僅在國際藝術界引起巨大迴響,近年更在社交媒體平台意外成為熱話,觸動全球數百萬人的心靈。 保持在線:雲中遊蕩 日期:即日起至2026年1月4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 11am-7pm 地點:大館賽馬會藝方 永恆任務:西西弗斯般清理「血跡」 如籠子般的玻璃屋內,一隻前端裝有鏟子的工業機械臂置於中央。深紅色的液體不斷向四周擴散,這隻機械臀每當感測到液體流出邊界時便會不停揮動鏟回原位;殘酷的是它永遠無法清理乾淨,地面留下斑駁的痕迹。整個過程如西西弗斯不斷地推石頭,是無窮無盡的循環。藝術家為機械臀預設了32種動作,這些動作使機械臂看起來猶如獲得意識,變成了一個被捕獲並囚禁的生命體 。隨著時間推移,機械臂由最初爽快的動作變得越來越緩慢,到最後猶如絕望

By 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