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兩大音樂程式的新舊交替 從iTunes發展至Apple Music

為遏止盜版和非法下載問題,同時有感其他線上音樂商店質素參差,STEVE JOBS在2002年提出建立更簡單、安全和合法購買數碼音樂的渠道,每首歌曲以$0.99美元出售,當中$0.7美元歸唱片公司所有。

Apple兩大音樂程式的新舊交替 從iTunes發展至Apple Music

因被ADOBE拒絕而生的ITUNES

iTunes與iPod一直保持共生的關係,帶領Apple音樂市場發展,而且前者比後者還要早出世。這個本來預載至Mac電腦的免費音樂程式,源自STEVE JOBS(史蒂夫.賈伯斯)所提倡的數碼生活中樞概念(DIGITAL HUB),即以個人電腦連接相機、攝錄機、音樂播放器等數碼產品,讓用家一站式傳輸及管理相片、影片、歌曲等資料;同時也可將複雜的功能轉移至電腦,令流動式數碼產品更輕巧易用。

最初,STEVE JOBS希望ADOBE開發Macintosh版本的ADOBE PREMIERE,方便用家經FireWire即時將影片從攝錄機傳輸至電腦進行剪接;然而對方當時卻以Apple產品使用率低為理由拒絕,繼而觸發Apple從1999年開始自行開發Final Cut ProiMovie、iDVD、iPhoto和GarageBand等創作類程式。

至於在2001年1月發表的iTunes,前身是音樂管理軟件SOUNDJAM,2000年被Apple收購後換上經過簡化的操作介面,以及增加CD燒錄功能,更與iPod及Mac電腦組成「鐵三角」:用家想在iPod聽歌便要先經Mac的iTunes載入歌曲,同時亦可在iTunes更有系統地管理音樂庫及建立播放列表。

ITUNES開拓史無前例的數碼音樂銷售渠道

為遏止盜版和非法下載問題,同時有感其他線上音樂商店質素參差,STEVE JOBS在2002年提出建立更簡單、安全和合法購買數碼音樂的渠道,每首歌曲以$0.99美元出售,當中$0.7美元歸唱片公司所有。不過縱使回報合理,由於STEVE JOBS起初堅持以單曲形式銷售而非整張專輯,令各大唱片公司有所顧慮,部份歌手亦認為破壞作品的完整性⋯⋯幸好Apple最後仍與UMG、EMI、BMG、SONY MUSIC、華納等業界龍頭取得共識,也得到U2THE ROLLING STONESSHERYL CROWDR.DRE等紅星支持,終於在2003年4月28日以「iTunes Music Store」之名面世,首日提供二十萬首音樂。

Apple起初保守估計半年內可賣出一百萬首歌曲,但短短六天已超額達標,三年後更躍升至十億首下載量!Apple在2003年發表WINDOWS版iTunes,藉此加強程式與iPod的普及性,而iTunes Store的貨品種類也逐漸增加,包括電影、劇集、有聲書和鈴聲等。

迎合音樂串流年代的APPLE MUSIC

iTunes成功締造史無前例的數碼音樂銷售模式,到近年卻因為另一番氣象而失去重要性。隨著SPOTIFY、TIDAL、DEEZER等音樂串流平台陸續面世,Apple亦在2015年6月發表Apple Music,訂閱後每月只需$9.99美元,便可隨時隨地享受成千萬首音樂作品,但同時難免用家不再願意花錢另外購買,隨之影響iTunes Store的銷量。

隨著Apple在2019年推出macOS系統Catalina,iTunes在Mac電腦正式完成服務,原有的功能分拆成TV、Podcasts、Book和Music四個程式,用家過往儲存在iTunes或經iTunes Store購買的音樂,以及建立的播放列表全數過渡至Music,若然是Apple Music的訂戶還可串流下載歌曲播放。至於資料傳輸/備份和更新/回復iPhone及iPad等裝置,則轉至Finder進行,若然仍是繼續使用舊iPod,同樣能經此與Music的資料庫同步,但只限於用家本身擁有的數碼音樂檔案。

一票難求的音樂節 ITUNES FESTIVAL・APPLE MUSIC FESTIVAL

以往除了在產品發佈會或特別活動的結尾安排歌手演出環節,Apple從2007年起每年均在英國倫敦舉辦iTunes Festival音樂節,目的是借助大型音樂節給予歌手更多曝光及演出機會,同時促進iTunes Store的歌曲銷量;由於Apple之名,音樂節獲得強大的號召力,歷年來曾吸引PAUL MCCARTNEYADELECOLDPLAYJUSTIN TIMBERLAKELADY GAGAKATY PERRY等眾多重量級歌手/音樂人參與,更變成發佈會以外果迷們每年期待的Apple活動。可是,觀眾要到現場欣賞並非易事,因為音樂節的門票不設公開發售,英國的Apple產品用家需透過指定途徑以抽籤方式才有機會贏取門票,其餘地區只能經Apple官方平台收看網上直播。2014年是iTunes Festival的高峰,不但首度移師至美國舉行,九月份倫敦站的演出陣容更是相當鼎盛,包括MAROON 5PHARRELL WILLIAMSBECKSAM SMITH等四十名嘉賓。

2015年為慶祝串流平台Apple Music上線,音樂節改名為Apple Music Festival,演出日數由過往一整月濃縮至十天,同樣提供全球轉播。音樂節在2016年踏入第十屆,Apple隆重其事回歸至iTunes Festival重要之地倫敦THE ROUNDHOUSE舉行,更邀請ELTON JOHNROBBIE WILLIAMSALICIA KEYSBRITNEY SPEARSONE REPUBLICCALVIN HARRISBASTILLECHANCE THE RAPPERMICHAEL BUBLÉTHE 1975等頂尖音樂人演出。可惜直到2017年,Apple在未有解釋原因下宣佈停辦Apple Music Festival,外界認為是基於Apple將音樂銷售業務的重心從iTunes Store轉移至Apple Music,令本是用作宣傳前者的音樂會漸漸失去重要性。

編輯/Ray.P

Read more

NIGO®全新HUMAN MADE x Clarks Original別注Wallabbe

NIGO®全新HUMAN MADE x Clarks Original別注Wallabbe

NIGO®對Clarks(特別是Wallabee)有多鍾情,大可從他過往推出過的一系列Manhunt知悉得到。今回HUMAN MADE x Clarks Original是兩大品牌初之聯名,分別帶來兩個全新名號 -Wallabee Made及Desert Made。其中Wallabee更如昔日Manhunt般將文字分佈在鞋面上,90年代最美好設定完全Come Back。 NIGO® 90年代用Wallabee襯APE 在Manhunt未誕生前,NOWHERE年代的NIGO®便經常以Clarks生膠底Wallabbe襯APE。也許自己著得多,終萌生製作Manhunt這個念頭,更成為潮流界䇄立多年的一個重要Icon。而NIGO®身傍高橋盾所穿的George Cox,也是他們當年經常着用之物,及後亦推出過HUMAN MADE之聯乘版本。 裏原傳奇NOWHERE 早年引入英倫名物Clarks 90年代由NIGO®和高橋盾所創立的NOWHERE店,成為引爆裏原風潮之不世傳奇。那年頭NIGO®是當店主力買手,經常到外國入貨,在他主理下,NOWHERE便引入過不少Clarks名作,昔年嚴

By chung
氣質插畫女生渡邉香織展東京開催!

氣質插畫女生渡邉香織展東京開催!

若你早年曾迷上日本戀愛實境節目《雙層公寓》,大概對這位現身於東京篇的短髮女生有印象吧。渡邉香織是一位90後的全職插畫家,以「foxco」之名先後與Thom Browne、Ralph Lauren、Barbour、Chanel等不同品牌合作,Netflix日劇《再見的延續》的周邊宣傳也是找她出手。最近渡邉香織(foxco)在東京開辦個展「The Longest Night」,值得到訪。 東京必訪!foxco個展 渡邉香織自2022年移居英國生活,近乎每個星期也會上傳VLOG分享最新動向。自移居英國生活後,渡邉香織經常遇到新鮮的體驗,是次在新展將自己的體會經歷化為6幅全新畫作。 The Longest Night 日期:即日起至1月19日 地點:Spiral Garden(東京都港區南青山5-6-23) 時間:11:00至19:00 日期:1月24至26日 地點:京都・新⾵館(京都市中京區⾞屋町245番地2)

By emily
光學科技如何見證人類文明演進﹖ 德國蔡司推動太空探索及航天發展 
個人化鏡片把頂尖光學帶到眼前

光學科技如何見證人類文明演進﹖ 德國蔡司推動太空探索及航天發展 個人化鏡片把頂尖光學帶到眼前

光學科技除了應用於日常眼鏡鏡片及相機鏡頭領域之外,還可以怎樣推動人類文明演進﹖ 早於1846年蔡司這個改變世界的品牌由Carl Zeiss成立,於不同範疇都有份推動科技發展。例如研發出現今眼鏡界常用的測量單位、直接影響鏡片清晰程度的「阿貝數」, 以及可以矯正人類視力嘅醫療設備,甚至成就了超過30位諾貝爾獎的得主的科研成果!除此之外,蔡司的相機及鏡頭更幫助人類探索宇宙,1965年雙子星計畫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中,太空人Edward Higgins White成功創下美國第一次(全球第二次)太空行走的里程碑,亦攜同蔡司採用燃氣推動的太空專用相機Contarex出勤,拍下第一張在軌太空船影像。此外,1968年從外太空拍攝的經典照片「地出」,亦同由蔡司鏡頭所拍攝。足見品牌於光學領域的代表性。 然而大眾最易接觸到的蔡司光學科技範疇,必然是日常使用的眼鏡鏡片。蔡司的個人化訂製鏡片會先透過先進德國科技精準驗眼和定位,來獲取不同人的光學指紋,運用這些詳盡的視力數據,訂製多點測量的鏡片。再由香港蔡司工場的職人負責裁形、車邊、定位、安裝等工序,每個細節一絲不苟。今集《Big Brand Theory》主

By Germo Leung
屬於新時代的實用機能主義!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得主的革新設計視野

屬於新時代的實用機能主義!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得主的革新設計視野

時裝設計除了追求美感之外,近年亦愈來愈講究如何透過設計來回應日常生活不同層面所需,因此擺脫傳統僵化思維的新派年青設計師於時裝界及創意圈中亦愈來愈受重視。而為探究年青設計師的破格美學視野,今次就進一步剖析兩位新鮮出爐「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得主林宇喬(Jeremy Lam)以及葉嘉祺(Wilson Yip)的設計哲學,一同走進他們那種實用主義與創新意念並存、同時又各具不同個性的創意國度。 透過實用機能重新詮釋象徵主義 -「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林宇喬 於中央聖馬丁學院主修女裝設計的林宇喬(Jeremy Lam)非常著迷於功能性服裝,分別於倫敦的Aitor Throup Studio和巴黎的Sharon Wauchob Atelier實習、並於香港理工大學獲得時裝及紡織設計碩士學位後,在2019年正式加入了男裝機能服品牌Nilmance主理設計。驟眼看Nilmance的機能風設計,可能會誤以為林宇喬的作品定必以高科技防水透氣物料為基礎,但其實他最初會迷上功能性的服裝設計,卻是因為昔日的軍服:「例如美軍經典的N-3B及M-51 Parker,雖然外觀和質感都很Vintage,但

By Germo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