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紐西蘭「哈比村」尋電影場面及細節 體驗哈比人食玩睡生活

走進紐西蘭「哈比村」尋電影場面及細節 體驗哈比人食玩睡生活

說到經典作品,《魔戒》與《哈比人》絕對是歷史上數一數二,不論小說或電影都將不少人帶到中土的夢幻歷險。當中,位於紐西蘭北島Matamata電影拍攝場地「哈比村」Hobbiton,是衆多Fans夢寐以求之「聖地巡遊」場所,不但保留了當日電影的場面外,更可走進哈比人的居所,體驗他們的生活。就在《魔戒:洛汗人之戰》上映前夕,MiLK Magazine先帶大家到電影的起源、故事的中心「哈比村」Hobbiton。

哈比村 Hobbiton Moive Set資訊

  • 地址:501 Buckland Road, Hinuera, Matamata 3472
  • 日期:星期一至日(門票會售罄,建議先預約)
  • 時間:09:00–17:30 (最後入場時間按體驗門票而不同)
  • 門票價格
    • 成人:由NZ$120起,約 HK$ 542
    • 青年(11至17歲):由NZ$60起,約 HK$ 271
    • 小童(10歲以下):免費
  • 交通方法請按此
  • 備注:不同門票有不同體驗時間,記得留意交通;部份包含飲食的體驗,小童亦會收費,以官方收費作標準

《魔戒》及《哈比人》系列由J·R·R·托爾金所創作,將中土概念帶到世界,影響不少作品,如《龍與地下城》,開創了精靈、哈比人、半獸人等不同種族的大宇宙,令人充滿幻想。因此粉絲之一的Peter Jackson便為此而拍出電影,在紐西蘭的北島及南島取景拍攝,令不少人冒名而到紐西蘭,走入不同景點,而哈比村 Hobbiton Moive Set便是北島必到之處。

骨灰級粉絲導賞 解《魔戒》小細節

今次我們從奧克蘭出發,前往哈比村的Matamata車程大約為兩小時半,沿經不同大草地,處處都可見到羊隻躺在地上,城市外就是他們的「主場」,駕車時真的要份外小心。

參觀「哈比村」,最好是先行預約,因為當地暑假的時候便會門票售罄,有中或英語團供選擇,不用擔心聆聽問題,而且大部份工作人員也是《魔戒》支持者,正所謂「紋曬身知咩事」(譯:身上有刺青便知有多少份量),參觀者可以隨便向他們問問題,他們可以解釋每一個拍攝細節。

體驗哈比人生活 建滿哈比洞的小村落

首先他們先帶我們到哈比村的製作工房,工房內收錄了不同哈比村的建造草圖,鉅細靡遺地顯個袋底洞(Bag End)的結構及尺寸,如果跟著製作,說不定可以在自己故鄉仿照一個。及後工房也收集了,屋內的道具是如何製作,例如烹煮的煲是有機關令其不斷震動,令村落仿如真的有人居住。

看畢過後並穿過小路,便真真正正踏入哈比村,是Bilbo在《哈比人》跑出外歷險的場面,也是Frodo《魔戒》最初遇見甘道夫的位置。

經圓門走進屋內,是完完全全還原了哈比人的生活動線。大廳寬闊舒適,樓底不高,可算是身高焦慮的人之福地,每穿過一道門都要屈身而進,難怪甘道夫在電影內不斷撞頭,相信不是刻意的。

不過說到顯高神器的話,就必定是他們的床,一躺上床雙腳便會突出,可是會滿滿的自信!提到哈比人就不得不提食物,廚房也是舖滿食物,真的想試試可否食用。

魔戒粉絲必到景點 《魔戒》與《哈比人》電影取材地

「哈比村(HOBBITON MOVIE SET)」既是電影取景地,亦是一個真實存在於世的景點,兩者能夠完美融合,實在是娛樂與旅遊產業互動扣連的典範。1998年,紐西蘭人導演Peter Jackson尋找《魔戒》的拍攝場地,在紐西蘭找到這片靈氣之地,綠油油的牧場中,有巨樹有湖泊及無數羊隻,與《魔戒》劇本中的構想近乎一致。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於是電影製作團隊便向地主Alexander家族協商,將將這裡建造成哈比人聚居之地 - Shire,更搭建了44戶哈比洞小屋,還有工房和小橋,創造出一個嚴如置身世外桃源的小社區,成為《魔戒》與《哈比人》系列的源頭。

原本《魔戒》電影完結後,劇組要還原該地,後來留下了17個塑膠門面,在2002年地主便開放給人參觀。直至2009年,Peter Jackson籌備《哈比人》電影系列,用木材、磚頭及石頭將哈比村重建,用永久保留,所以才有Bilbo奔走的畫面。

最後經歷電影拍攝,這些房子及設施並沒有被拆除,更以「Hobbiton Movie Set」之名發展成旅遊項目,永續《魔戒》在影迷心目中的存在意義。

《魔戒三部曲》小酒館
Green Dragon Inn

《魔戒三部曲》其中一個著名場景╴綠龍酒館Green Dragon Inn,亦是「哈比村」的重要設施。在電影中,這裡是村民聚會之地,喝酒聊天快樂不知時日過,永遠都是那麼熱鬧。遊人來到Green Dragon Inn,亦會獲贈飲品一杯,咖啡、紅茶、啤酒、汽水⋯⋯隨意選擇。當然這裡完全來自電影佈景的內裝,才是重點環境。置身其中,真的有回到奇幻世界之感。

國際哈比人日International Hobbit Day

9月22日,是Bilbo與Frodo的誕生日,同時亦被定為「國際哈比人日」(International Hobbit Day)。每年這一天,「哈比村」內都會大事慶祝,而當天的入場券亦是絕早完賣的。在這個節日中,遊人都會穿上電影系列中的服飾,在「哈比村」歡度一個晚上。「A Night To Remember 」,對於每一個《魔戒》Fans,這絕對是夢寐以求的一個晚上。

Read more

林家謙〈夏日之子〉MV 用2部iPhone完成拍攝

林家謙〈夏日之子〉MV 用2部iPhone完成拍攝

香港導演Sheng Wong用上兩部iPhone 16 Pro Max和兩天時間拍攝林家謙的新歌〈夏日之子〉MV,這次拍攝就像用手機記錄生活一樣隨心,尤其是在拍攝水彈和玩水的情節時,效果自然真實,達到絕佳的第一身視覺體驗,喚起青春的回憶。 棄大型器材 用iPhone拍攝第一身視角 這星期林家謙發佈了新歌〈夏日之子〉MV,由Sheng Wong執導。由於是次MV很多鏡頭都是以第一身角度呈現﹐加上很多走動和下水的畫面,因此Sheng認為這次不便使用大型的器材,於是便嘗試用上iPhone作拍攝,給予樂迷主觀視覺,同時帶來更多的共鳴感。 拍攝猶如日常生活記錄 這次使用iPhone拍攝,Sheng和攝影指導Derek覺得就如同平時用手機記錄日常生活般隨心。對攝影師來說iPhone輕便易用,隨時隨地都能拿起來進行拍攝,便於快速捕捉瞬間。特別是在拍攝玩水的場景時,能捕捉到同學們的歡樂時光,效果自然、真實且純粹。 特定格式拍攝 方便後期調色 〈夏日之子〉MV用上iPhone 16 Pro Max以Apple Log格式拍攝,方便後期進階調色。在充足陽光下,Apple Log的表現尤為

By 占咪 Jimmy Lui
Louis Vuitton 2025秋冬男裝系列專書上架!Pharrell Williams×NIGO合作之旅全公開

Louis Vuitton 2025秋冬男裝系列專書上架!Pharrell Williams×NIGO合作之旅全公開

《MiLK》為Louis Vuitton 2025秋冬男裝系列推出特刊《Journey to Connect》,全書共分為五個部份,梳理了這段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和事件,拼湊出Louis Vuitton、Pharrell Williams與NIGO三方合作背後的文化脈絡與情感連繫。 現可於網上訂購: www.milkmart.com/products/journey-to-connect 7月9至16日期間訂購,網上訂購可獲9折優惠及本地免運費;各書報攤及誠品書店亦有售。 《Journey to Connect》Highlight 1 :雙封面設計!揭示Inner Circle創作密碼 《Journey to Connect》為雙封面設計,簡而有力地記錄Louis Vuitton 2025秋冬男裝系列從靈感誕生到成形的過程。封面圖紋取材自這個系列的全新單品,象徵Pharrell Williams與NIGO這對摯友逾20年來的深厚友情,從相知相惜到聯手為Louis Vuitton創造傳奇之作,為未來帶來無限想像。封面特別採用鏤空圓形設計,預告本書將解構系列背後的Inner Cir

By emily
看《28年後》喪屍也看英國名雕塑!

看《28年後》喪屍也看英國名雕塑!

災難喪屍電影《28年後》上映不久,全球票房收入經已達至超過1億美元,成為系列裡最成功的作品。導演Danny Boyle除了將攝影機放在動物身上拍攝,並用20部手機圍成如裝置藝術的攝影裝備之餘,同樣值得留意是他拍下了英國當代雕塑家Antony Gormley的作品《Angel of the North》。多年來不少人為了這件雕塑,而特意到訪英國北部走一轉,究竟這件雕塑有甚麼特別? 《28年後》出現英國最強地標! 《Angel of the North》是Antony Gormley於1998年於Gateshead創作的巨型地標雕塑,20米高加上比波音757或767客機還要長的54米展翅,堪稱得上為世上最巨型的天使雕塑。它就有如紐約自由女神像或是里約熱內盧救世基督像那樣突出,據說每年有數千萬人在高速公路上經過,成為最多人看過的雕塑之一。《Angel of the North》造價為80萬英鎊,在1998年2月竣工。以耐候鋼為材,所使用的鋼材足以製造16輛英國雙層巴士;單是地面可見部份重達200噸,地底則藏有500噸重的地基。 「人們總是問,為甚麼是天使?我唯一的答案是,沒人見過天使

By emily
Dior Men被忽略的軍事細節? 箇中都有向Hedi Slimane致敬?

Dior Men被忽略的軍事細節? 箇中都有向Hedi Slimane致敬?

Jonathan Anderson早前於巴黎時裝周正式發表上任男裝總監後的首個collection。設計被譽為是從Dior的經典成就新經典,Bar Jacket、Delft Dress等元素之外,其實舞台上面亦出現了華麗的軍裝設計,不其然令人回憶起20年前的Dior Homme。 榮軍院內展示19世紀軍服概念 Jonathan Anderson成為Dior創意總監的首個collection早前揀選了在巴黎的榮軍院舉行(又稱傷兵院,原本為治療退伍軍人的醫院;後來拿破崙亦遷葬於此)。被譽為是2026S/S巴黎時裝周最賞心悅目的系列,Anderson在設計中除了向Dior昔日的Bar Jacket致敬、將Delft Dress(1948)演繹成Cargo Shorts;天橋上亦出現過幾套以19世紀軍服為靈感的設計,別忘記,這亦曾是Dior男裝的標記! 20年前Dior Homme的經典 2000年代初,Hedi Slimane的「Dior Homme」年代帶起過病態美的Skinny Jeans風潮。然後在2006年春夏系列,他更一度把19世紀騎兵的軍服元素帶到時裝天橋,而那個年代

By 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