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紐西蘭「哈比村」尋電影場面及細節 體驗哈比人食玩睡生活

走進紐西蘭「哈比村」尋電影場面及細節 體驗哈比人食玩睡生活

說到經典作品,《魔戒》與《哈比人》絕對是歷史上數一數二,不論小說或電影都將不少人帶到中土的夢幻歷險。當中,位於紐西蘭北島Matamata電影拍攝場地「哈比村」Hobbiton,是衆多Fans夢寐以求之「聖地巡遊」場所,不但保留了當日電影的場面外,更可走進哈比人的居所,體驗他們的生活。就在《魔戒:洛汗人之戰》上映前夕,MiLK Magazine先帶大家到電影的起源、故事的中心「哈比村」Hobbiton。

哈比村 Hobbiton Moive Set資訊

  • 地址:501 Buckland Road, Hinuera, Matamata 3472
  • 日期:星期一至日(門票會售罄,建議先預約)
  • 時間:09:00–17:30 (最後入場時間按體驗門票而不同)
  • 門票價格
    • 成人:由NZ$120起,約 HK$ 542
    • 青年(11至17歲):由NZ$60起,約 HK$ 271
    • 小童(10歲以下):免費
  • 交通方法請按此
  • 備注:不同門票有不同體驗時間,記得留意交通;部份包含飲食的體驗,小童亦會收費,以官方收費作標準

《魔戒》及《哈比人》系列由J·R·R·托爾金所創作,將中土概念帶到世界,影響不少作品,如《龍與地下城》,開創了精靈、哈比人、半獸人等不同種族的大宇宙,令人充滿幻想。因此粉絲之一的Peter Jackson便為此而拍出電影,在紐西蘭的北島及南島取景拍攝,令不少人冒名而到紐西蘭,走入不同景點,而哈比村 Hobbiton Moive Set便是北島必到之處。

骨灰級粉絲導賞 解《魔戒》小細節

今次我們從奧克蘭出發,前往哈比村的Matamata車程大約為兩小時半,沿經不同大草地,處處都可見到羊隻躺在地上,城市外就是他們的「主場」,駕車時真的要份外小心。

參觀「哈比村」,最好是先行預約,因為當地暑假的時候便會門票售罄,有中或英語團供選擇,不用擔心聆聽問題,而且大部份工作人員也是《魔戒》支持者,正所謂「紋曬身知咩事」(譯:身上有刺青便知有多少份量),參觀者可以隨便向他們問問題,他們可以解釋每一個拍攝細節。

體驗哈比人生活 建滿哈比洞的小村落

首先他們先帶我們到哈比村的製作工房,工房內收錄了不同哈比村的建造草圖,鉅細靡遺地顯個袋底洞(Bag End)的結構及尺寸,如果跟著製作,說不定可以在自己故鄉仿照一個。及後工房也收集了,屋內的道具是如何製作,例如烹煮的煲是有機關令其不斷震動,令村落仿如真的有人居住。

看畢過後並穿過小路,便真真正正踏入哈比村,是Bilbo在《哈比人》跑出外歷險的場面,也是Frodo《魔戒》最初遇見甘道夫的位置。

經圓門走進屋內,是完完全全還原了哈比人的生活動線。大廳寬闊舒適,樓底不高,可算是身高焦慮的人之福地,每穿過一道門都要屈身而進,難怪甘道夫在電影內不斷撞頭,相信不是刻意的。

不過說到顯高神器的話,就必定是他們的床,一躺上床雙腳便會突出,可是會滿滿的自信!提到哈比人就不得不提食物,廚房也是舖滿食物,真的想試試可否食用。

魔戒粉絲必到景點 《魔戒》與《哈比人》電影取材地

「哈比村(HOBBITON MOVIE SET)」既是電影取景地,亦是一個真實存在於世的景點,兩者能夠完美融合,實在是娛樂與旅遊產業互動扣連的典範。1998年,紐西蘭人導演Peter Jackson尋找《魔戒》的拍攝場地,在紐西蘭找到這片靈氣之地,綠油油的牧場中,有巨樹有湖泊及無數羊隻,與《魔戒》劇本中的構想近乎一致。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於是電影製作團隊便向地主Alexander家族協商,將將這裡建造成哈比人聚居之地 - Shire,更搭建了44戶哈比洞小屋,還有工房和小橋,創造出一個嚴如置身世外桃源的小社區,成為《魔戒》與《哈比人》系列的源頭。

原本《魔戒》電影完結後,劇組要還原該地,後來留下了17個塑膠門面,在2002年地主便開放給人參觀。直至2009年,Peter Jackson籌備《哈比人》電影系列,用木材、磚頭及石頭將哈比村重建,用永久保留,所以才有Bilbo奔走的畫面。

最後經歷電影拍攝,這些房子及設施並沒有被拆除,更以「Hobbiton Movie Set」之名發展成旅遊項目,永續《魔戒》在影迷心目中的存在意義。

《魔戒三部曲》小酒館
Green Dragon Inn

《魔戒三部曲》其中一個著名場景╴綠龍酒館Green Dragon Inn,亦是「哈比村」的重要設施。在電影中,這裡是村民聚會之地,喝酒聊天快樂不知時日過,永遠都是那麼熱鬧。遊人來到Green Dragon Inn,亦會獲贈飲品一杯,咖啡、紅茶、啤酒、汽水⋯⋯隨意選擇。當然這裡完全來自電影佈景的內裝,才是重點環境。置身其中,真的有回到奇幻世界之感。

國際哈比人日International Hobbit Day

9月22日,是Bilbo與Frodo的誕生日,同時亦被定為「國際哈比人日」(International Hobbit Day)。每年這一天,「哈比村」內都會大事慶祝,而當天的入場券亦是絕早完賣的。在這個節日中,遊人都會穿上電影系列中的服飾,在「哈比村」歡度一個晚上。「A Night To Remember 」,對於每一個《魔戒》Fans,這絕對是夢寐以求的一個晚上。

Read more

NIGO®全新HUMAN MADE x Clarks Original別注Wallabbe

NIGO®全新HUMAN MADE x Clarks Original別注Wallabbe

NIGO®對Clarks(特別是Wallabee)有多鍾情,大可從他過往推出過的一系列Manhunt知悉得到。今回HUMAN MADE x Clarks Original是兩大品牌初之聯名,分別帶來兩個全新名號 -Wallabee Made及Desert Made。其中Wallabee更如昔日Manhunt般將文字分佈在鞋面上,90年代最美好設定完全Come Back。 NIGO® 90年代用Wallabee襯APE 在Manhunt未誕生前,NOWHERE年代的NIGO®便經常以Clarks生膠底Wallabbe襯APE。也許自己著得多,終萌生製作Manhunt這個念頭,更成為潮流界䇄立多年的一個重要Icon。而NIGO®身傍高橋盾所穿的George Cox,也是他們當年經常着用之物,及後亦推出過HUMAN MADE之聯乘版本。 裏原傳奇NOWHERE 早年引入英倫名物Clarks 90年代由NIGO®和高橋盾所創立的NOWHERE店,成為引爆裏原風潮之不世傳奇。那年頭NIGO®是當店主力買手,經常到外國入貨,在他主理下,NOWHERE便引入過不少Clarks名作,昔年嚴

By chung
氣質插畫女生渡邉香織展東京開催!

氣質插畫女生渡邉香織展東京開催!

若你早年曾迷上日本戀愛實境節目《雙層公寓》,大概對這位現身於東京篇的短髮女生有印象吧。渡邉香織是一位90後的全職插畫家,以「foxco」之名先後與Thom Browne、Ralph Lauren、Barbour、Chanel等不同品牌合作,Netflix日劇《再見的延續》的周邊宣傳也是找她出手。最近渡邉香織(foxco)在東京開辦個展「The Longest Night」,值得到訪。 東京必訪!foxco個展 渡邉香織自2022年移居英國生活,近乎每個星期也會上傳VLOG分享最新動向。自移居英國生活後,渡邉香織經常遇到新鮮的體驗,是次在新展將自己的體會經歷化為6幅全新畫作。 The Longest Night 日期:即日起至1月19日 地點:Spiral Garden(東京都港區南青山5-6-23) 時間:11:00至19:00 日期:1月24至26日 地點:京都・新⾵館(京都市中京區⾞屋町245番地2)

By emily
光學科技如何見證人類文明演進﹖ 德國蔡司推動太空探索及航天發展 
個人化鏡片把頂尖光學帶到眼前

光學科技如何見證人類文明演進﹖ 德國蔡司推動太空探索及航天發展 個人化鏡片把頂尖光學帶到眼前

光學科技除了應用於日常眼鏡鏡片及相機鏡頭領域之外,還可以怎樣推動人類文明演進﹖ 早於1846年蔡司這個改變世界的品牌由Carl Zeiss成立,於不同範疇都有份推動科技發展。例如研發出現今眼鏡界常用的測量單位、直接影響鏡片清晰程度的「阿貝數」, 以及可以矯正人類視力嘅醫療設備,甚至成就了超過30位諾貝爾獎的得主的科研成果!除此之外,蔡司的相機及鏡頭更幫助人類探索宇宙,1965年雙子星計畫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中,太空人Edward Higgins White成功創下美國第一次(全球第二次)太空行走的里程碑,亦攜同蔡司採用燃氣推動的太空專用相機Contarex出勤,拍下第一張在軌太空船影像。此外,1968年從外太空拍攝的經典照片「地出」,亦同由蔡司鏡頭所拍攝。足見品牌於光學領域的代表性。 然而大眾最易接觸到的蔡司光學科技範疇,必然是日常使用的眼鏡鏡片。蔡司的個人化訂製鏡片會先透過先進德國科技精準驗眼和定位,來獲取不同人的光學指紋,運用這些詳盡的視力數據,訂製多點測量的鏡片。再由香港蔡司工場的職人負責裁形、車邊、定位、安裝等工序,每個細節一絲不苟。今集《Big Brand Theory》主

By Germo Leung
屬於新時代的實用機能主義!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得主的革新設計視野

屬於新時代的實用機能主義!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得主的革新設計視野

時裝設計除了追求美感之外,近年亦愈來愈講究如何透過設計來回應日常生活不同層面所需,因此擺脫傳統僵化思維的新派年青設計師於時裝界及創意圈中亦愈來愈受重視。而為探究年青設計師的破格美學視野,今次就進一步剖析兩位新鮮出爐「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得主林宇喬(Jeremy Lam)以及葉嘉祺(Wilson Yip)的設計哲學,一同走進他們那種實用主義與創新意念並存、同時又各具不同個性的創意國度。 透過實用機能重新詮釋象徵主義 -「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林宇喬 於中央聖馬丁學院主修女裝設計的林宇喬(Jeremy Lam)非常著迷於功能性服裝,分別於倫敦的Aitor Throup Studio和巴黎的Sharon Wauchob Atelier實習、並於香港理工大學獲得時裝及紡織設計碩士學位後,在2019年正式加入了男裝機能服品牌Nilmance主理設計。驟眼看Nilmance的機能風設計,可能會誤以為林宇喬的作品定必以高科技防水透氣物料為基礎,但其實他最初會迷上功能性的服裝設計,卻是因為昔日的軍服:「例如美軍經典的N-3B及M-51 Parker,雖然外觀和質感都很Vintage,但

By Germo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