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日本機甲系動畫為何沒落?由80年代經典《超時空要塞》睇如何改變市場

日本機甲系動畫為何沒落?由80年代經典《超時空要塞》睇如何改變市場

80年代經典動畫《超時空要塞》(Macross) 為何這麼令人著迷? 喜歡《超時空要塞》的都不只因為當中的俊男美女角色,又或者那首連外星人聽到也放下屠刀的主題曲,而是迷上了叫「機甲」的東西!特別是由著名日本機械設計師兼動畫導演河森正治以F-14雄貓戰機為藍本設計的變形戰機機械人韋基利(Valkyrie),這設計概念當年一推出已驚為天人,更試圖打破變形機械人玩具不會大賣的定律。 動漫作品發展到今時今日,收視已不再是大前提…… 成功作品的配套包括:漫畫作者、聲優、廣告、玩具、零食甚至電玩遊戲化,每項都是商機處處。惟當下大受歡迎的作品主要以異世界加魔幻為主,而AI人工智能的發達又為何未能為機甲創作帶來突破…… 今集我們聯同負責《超時空要塞》機械設定的大師河森正治、「香港重機」系列插畫師葉偉青、鑽研日本流行文化多年的Keyman Luk,以及香港著名漫畫家邱福龍,帶大家了解一下80年代神作《超時空要塞》的崛起與特色:寫實太空戰、以音樂平息戰亂及經典三角戀錯摸,再分析一下「機甲系」作品「沒落」的原因。

By 大秀
哪間學府字體設計課程堪稱全球最好?

文化

哪間學府字體設計課程堪稱全球最好?

英國學府藝術及設計課程:University of Reading排名第10位 國際權威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日前公佈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除了值得留意香港5間大學的排位之外,也不可小覷一些有潛質的學府。 位於英國南部的University of Reading(UoR)雖則於全球排名榜僅佔172位,可是在英國學府的藝術及設計課程排名榜上卻穩據第10位。其字體設計及平面傳意學系可是大有名氣,雲集不少投身於字體設計界的畢業名生。 香港平面設計師曾擔任University of Reading副教授 究竟University of Reading培育了幾多設計人才? 相信大家對仿似手寫的無襯線字體Comic Sans不會陌生,其設計師Vincent Connare便曾在UoR攻讀字體設計碩士。早年為《The Guardian》度身設計字體並獲選為全英國頭50位最佳設計師的Paul Barnes,以及為Penguin設計書籍的得獎設計師Coralie Bickford也是這間學府系的畢業生。而最值得一提,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副院長譚智恒(Ke

By emily
日本初代扭蛋機玩具大部分嚟自香港 前身係美國嘅自動販賣機!

日本初代扭蛋機玩具大部分嚟自香港 前身係美國嘅自動販賣機!

扭蛋由10円小玩兒扭出年賺610億円生意!幾蚊買個希望 但多扭強迫症?必中靠「意志」? 平時去日本旅行,經常見到街上到處都有扭蛋機。但你有沒有想過,原來扭蛋機並非日本發明而是來自美國?當年扭蛋機最初在日本出現時,裡面的玩具大部份為香港製造? 今集帶大家了解一下扭蛋的發展歷史:由1880年代叫「沉默的銷售員」自動販賣機開始,到1965年東京淺草首部美國進口扭蛋機「以10圓收集全世界的玩具!」,再到扭蛋掀起的四波 「扭蛋熱潮」,以及電子扭蛋Loot box同扭蛋變體盲盒的發展。亦會同大家分析一下,太沉迷抽扭蛋可能出現的賭徒謬誤、強迫症或控制錯覺偏誤! 扭蛋已由「幾蚊買個希望」小玩兒,到2022年,日本扭蛋業成為有超過4億美元生意額的賺錢金蛋!

By MiLK B
法國口袋名單:堪稱巴黎最美圖書

文化

法國口袋名單:堪稱巴黎最美圖書

日前,荷里活影后Natalie Portman(早在《這個殺手不太冷 Léon》童星出道,及後憑《黑天鵝 Black Swan》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寶座)因Dior之名走入圖書館挑選自己喜歡的書,這華麗的背景究竟在哪裡? Natalie Portman置身於法國最美圖書館? 這華麗的背景是位於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內的Salle Labrouste閱覽室。空間以其建築師Henri Labrouste命名,被譽為是19世紀的建築傑作。當中最大特色是天花頂部的九個圓形穹頂,玻璃小窗讓充足的自然光灑落於空間內;而為了支撐拱頂,空間放有如樹幹般的16根鐵柱,相當有氣派。細心留意,牆身上更飾有Alexandre Desgoffe的風景畫。 Natalie Portman看書時不介意劃書? 雖則這是為品牌而拍的廣告,可是Natalie Portman私底下確實有閱讀的習慣並會在自己的Instagram公開書單。她愛書愛得開設自己的讀書會專頁,差不多每個月都會讀一本書。她會邊讀邊在書頁間劃下喜歡的段落跟大家分享交流,最近便在讀美國作

By emily
1億日圓《海賊王》卡 背後的港日熱潮

文化

1億日圓《海賊王》卡 背後的港日熱潮

3月上旬,《海賊王》(One Piece)Trading Card Game(TCG)集換式卡牌在東京幕張舉行了冠軍錦標賽2023世界總決賽,最後由馬來西亞選手Guan Rong Kuik奪得新一屆總冠軍。由於當天那張冠軍獎品燙金「莫奇.D.路飛」Monkey D. Luffy(OP05-119)卡牌全球只有1張,因此TCG業界就估值高達1億日圓,約5百多萬港幣。而秋葉原卡牌買取店就開出了6千萬日圓即時回收價,是暫時最高買取《海賊王》卡牌。 《海賊王》25周年史上推出史上第一款TCG 2022年,為紀念25周年這個大日子,作者尾田榮一郎就宣佈《海賊王》終於來到最終章,同時將暑假某一天定為One Piece Day,以及推出動畫電影《One Piece Film Red》。同時間Bandai旗下卡牌部門Carddass就趁機發表《海賊王》史上第一款TCG,將《海賊王》的人氣推到另一個新高點,並引來不少Fans「入坑」

By 占咪 Jimmy Lui
入住京都任天堂舊總部改建酒店

文化

入住京都任天堂舊總部改建酒店

入住京都任天堂舊總部改建酒店 賣遊戲機前係靠賣紙牌起家?走入創辦人家族故居+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新樓 重新認識任天堂起源故 任天堂在成為世界遊戲產業龍頭之前,是在京都製作花札紙牌起家,當年的公司總部一直座落在鴨川旁的五條。這段塵封百年的歷史,在2022年舊總部改作酒店「丸福樓」之時,終於得以重見天日。 「丸福樓」分為四大部分 ——天堂花札前辦公室、任天堂創世家族山內家族故居、舊卡牌倉庫何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新樓。這集Follow Me帶大家入住丸福樓,體驗酒店服務,了解任天堂這段起源故事。

By MiLK B
「漫畫之神」鳥山明冥壽 《龍珠》如何影響中東、香港、球壇?

「漫畫之神」鳥山明冥壽 《龍珠》如何影響中東、香港、球壇?

4月5日是漫畫家鳥山明的冥壽,早前網上就發起了全球《龍珠》活動,希望全球各Fans可在今天香港時間晚上9時正一起為「元氣彈」集氣,向鳥山明致敬。 在3月上旬,當鳥山明因急性硬膜下血腫離世的消息一出,全球均有不同悼念活動,其中就以阿根廷《龍珠》迷最為瘋狂,近3萬Fans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方尖碑廣場聚集,一邊高舉雙手一邊合唱《龍珠》主題曲集氣,場面震撼。 鳥山明在漫畫界地位舉足輕重,在云云作品之中,就以《龍珠》最為人熟悉。《龍珠》最初期推出的42冊單行本,在全世界發行量高達2.6億,動畫在全球80多個國家播出,數字相當驚人。在這40年《龍珠》於全球俘虜數以千萬的Fans,陪伴不同年代人一起成長。為向鳥山明表示最崇高的致意,我們就特製了專題故事跟大家分析《龍珠》多年來如何影響不同文化、界別,當然少不了香港神級收藏家訪問。今集〈Big Brand Theory〉就與大家解說一下《龍珠》曾掀起的熱潮,以及感謝鳥山明為我們帶來珍貴的動漫回憶。

By 占咪 Jimmy Lui
「漫畫之神」鳥山明著作 《龍珠》如何影響 中東、香港、球壇?

文化

「漫畫之神」鳥山明著作 《龍珠》如何影響 中東、香港、球壇?

3月8日, 集英社與鳥山明工作室Bird Studio一起發佈了一則令動漫迷傷痛的消息,就是鳥山明已於3月1日因急性硬膜下血腫離世,享年68歲。 在眾多鳥山明的作品之中,就以《龍珠》(Dragon Ball)最為人熟悉。4月5日是鳥山明的冥壽,早前網上就發起了全球《龍珠》集氣活動,感謝鳥山明為我們帶來珍貴的動漫回憶。 3萬名《龍珠》迷為「元氣彈」集氣 向鳥山明致敬 4月5日是漫畫家鳥山明的冥壽,早前網上就發起了全球《龍珠》活動,希望全球各Fans可在香港時間晚上9時正一起為「元氣彈」集氣,向鳥山明致敬。 在3月上旬,當鳥山明因急性硬膜下血腫離世的消息一出,全球均有不同悼念活動,其中就以阿根廷《龍珠》迷最為瘋狂,近3萬Fans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方尖碑廣場聚集,一邊高舉雙手一邊合唱《龍珠》主題曲集氣,場面震撼。 沙地阿拉伯興建全球首個《龍珠》主題樂園 《龍珠》官方在近日就宣佈與沙地阿拉伯投資公司Qiddiya合作,攜手興建全球首個《龍珠》主題樂園。樂園佔地超過50萬平方米,

By 占咪 Jimmy Lui
由巴黎鐵塔到街角小書店 跟隨經典電影步伐 重遊巴黎地標景點

文化

由巴黎鐵塔到街角小書店 跟隨經典電影步伐 重遊巴黎地標景點

即使從來沒有到訪過巴黎,相信你都可以隨便說出三四個城市地標景點:巴黎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香舍麗榭大道(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無論你是從小時候的教科書、明信片,或是長大後所看的旅遊節目,對巴黎各個地標景點的描繪和投射,都滿是「巴黎是浪漫之都」的刻板印象。 但作為二戰前歐洲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化藝術中心,又豈能單單以「浪漫」兩字概括巴黎呢?我們不如從各經典電影的場景出發,由早年法國新浪潮導演杜魯福(François Truffaut)和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及至當代大師:活地阿倫(Woody Allen)和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的視角,重新體會「浪漫」以外的巴黎地標景點。

By Mr P
法國人文主義攝影:5位攝影師記錄巴黎的浪漫與詩意

文化

法國人文主義攝影:5位攝影師記錄巴黎的浪漫與詩意

攝影術誕生於法國,逾180年的發展也衍生出豐富而多元的攝影文化及流派。早期的相機笨重,往往只能定點拍攝風景或人像照片。1925年,Leica I相機的面世改寫拍照的方式,它擺脫三腳架的束縛,輕型的機身方便攝影師穿梭在街頭,記錄生活日常。 隨著《Vu》、《Regards》等刊物及攝影通訊社Rapho出現,孕育出André Kertész、Brassaï及布列松等攝影師,拍攝巴黎人的生活。二戰期間,德國入侵並佔領法國,許多文化與藝術活動紛紛停止,因此戰後的民眾更渴望接觸不同資訊,圖片刊物也迎來黃金時代,《Point de Vue》、《Paris Match》和《Réalités》等刊物均誕生在這段時期。這些圖像式新聞的報刊大受歡迎,為照片故事提供更大的空間,像布列松、Robert Doisneau及Willy Ronis等法國攝影師的照片均深受青睞 。 經歷過戰爭的殘酷,有感人類的生活脆弱而短暫,攝影師們把鏡頭轉向日常生活以及周遭的環境,在樸素的地方和面孔中尋找美麗,以一種簡單而真實的方式記錄生活。巴黎的街頭、咖啡館、樂天的兒童、親密的戀人,他們以隨身攜帶的小型相機快速而敏銳地按下快門

By LAU Tung-Pui
從《弱水三千》到《心經》 書法家陳靄凝首個作品展《凝神靜慮》

藝術

從《弱水三千》到《心經》 書法家陳靄凝首個作品展《凝神靜慮》

本地書法家陳靄凝修習書法十年,多年來曾與香港電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著名機構合作,最近她舉辦首次個人書法作品展《凝神靜慮》,展出包括麥浚龍《弱水三千》歌詞到《心經》內容在內近六十幅書法作品。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iLK MAGAZINE(@milkmagazine_hk)分享的貼文 展覽名稱可見陳靄凝的創作狀態,凝神靜慮是每次執筆寫字前的狀態,整理好雜念,她才全神下筆。靜慮,靈感自佛學,不等於停頓,正正是沉澱下來後,陳靄凝才更清楚自己想要達到的創作。「凝神,讓身心結合;靜慮,澄明的內心不再輕易受外界影響。」在鑽研書法的歲月裡,陳靄凝也對人生及創作有新領悟。 你甚麼時候學習書法?學習的原因是甚麼? 我在2013年入讀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那時開始接觸書法,至今已有十年時間。「書法基礎」是每位藝術系學生第一年入學必修的科目,從老師的教導和不斷練習中,我慢慢被書法中的基本元素——點、線和結構所吸引,而古人對書法基本元素的極致追求,甚至加入主觀情感於筆墨當中,擺脫從前字體的實用價值,並把文字昇華到藝術層面,令人佩服他們對書法美的執著。 唐代著名書法家張

By althea
香港凉茶歷史:從茶舖黃金時代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整演變

文化

香港凉茶歷史:從茶舖黃金時代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整演變

凉茶 vs. Cafe:半世紀前的香港年輕潮流 咖啡、花果茶、梳打類、以至各款COCKTAIL,無疑是現今港人於CAFE享用的飲料首選;然而就在大概半個世紀以前,當時凉茶舖還是年輕人平日熱愛的蒲點,人們於店內一邊欣賞電視節目和聽外國流行曲,一邊呷著的卻是傳統的廿四味或五花茶。假如當時有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凉茶文化又會否比今天的咖啡更受歡迎﹖ 凉茶是甚麼?地道港味的CAFE文化 凉茶,是為中國嶺南地區(包括現今香港、廣州和澳門地區)一種由中草藥結合而成的保健飲品,味道大多苦澀中帶甘甜。由於位處亞熱帶,冬暖夏熱又多雨潮濕的環境容易滋生病菌,再加上地方水土特性及生活風俗文化的配合,因此當地人特別容易熱氣上火,因此民間普遍流行以藥性偏寒涼的中草藥煎成茶來飲用,從而收清熱生津、去濕解毒之效。 開埠初期:凉茶是華人民間醫藥 開埠初期上環太平山區一帶是華人聚居地,當時英政府禁止華人享用西醫服務,同時間在港華人更抗拒西醫文化,因此便靠飲用凉茶作醫理保健。後來到了1864年國家醫院才准許華人進入,其後東華醫院於1872年正式成立,西醫才逐漸於香港普及。 雖然英國政府相繼引入西醫院和西醫系统

By Germo Leung
“YUM CHA"  港人品茗文化源流

文化

“YUM CHA" 港人品茗文化源流

身為香港人,對於「飲茶」,從不陌生。須知道上茶樓飲茶,從來不單純是滿足果腹之欲,不少家庭選擇星期日跟長輩「飲早茶」,一盡孝道之餘,對於忙不開交的港人而言,一盅兩件的時光更是難得共聚天倫的QUALITY TIME;另一方面,香港人素來亦喜歡以「得閒飲茶」為說話打圓場 (撇除箇中另有回絕之意),「飲啖茶、食個飽」,一路以來就是有著一種CHILLOUT、凡事都可以在茶樓細斟慢酌的意味。 儘管時代轉變,茶樓行業日漸式微,不過「飲茶」兩個字,對生於斯長於斯的我們,仍然是別具意義。 苦力、讀書人歇腳之處 香港人口中的茶樓,追本溯源前身實為廣州舊日的茶館以及茶居。茶館、茶居兩者都會提供點心、熱茶,不過就只會做早市及午市。最早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廣州一帶已經流行起一種名為「一厘館」、「二厘館」的茶館小店,設施簡陋,猶如古裝劇中的場景,通常只有木枱、木凳,門前架起一塊寫著「茶話」二字的木招牌,而消費群主要就是從事體力勞動的「

By 鬼
香港老茶樓歷史:茶花女侍應、點茶手勢密碼與龍鳳禮堂的昔日風華

文化

香港老茶樓歷史:茶花女侍應、點茶手勢密碼與龍鳳禮堂的昔日風華

從「茶花」到「十大美人」:香港茶樓女侍應曾遭歧視 香港開埠以來,社會風氣保守,至二十世紀初,大部份人仍然認為婦女不應拋頭露面,更遑論上茶樓飲茶,因此茶樓「企堂」、侍應,都以男性為主。二十年代期間,武葬仙館及嶺南等茶樓破天荒開始聘用女侍應,一度導致業界發起罷工。當時又有茶樓會給茶客送上印有「茶花」肖像的煙盒,女待應變相被外間與「石花」(石塘咀妓女)以及「油花」(油麻地妓女)相提並論,帶有貶義、歧視成份。 然而,女待應事實上的確為茶樓帶旺生意,加上港府亦帶頭反對取締茶樓女待應,於是在往後的日子,更多茶樓、酒家都陸續聘請女員工,如戰後在灣仔開業的英京大酒家,就曾經標榜四樓的金鑾大禮堂是由酒家的「十大美人」負責招呼茶客。 茶樓曾與夜總會有關係? 早於二十年代,部份茶樓如武葬仙館、得名酒樓等都會在茶樓內設有「娛樂場」,主要是聘請妓女或歌姬等上台獻唱。而日治時代,部份茶樓、酒樓為求生計,唯有轉型成字花場等娛樂場所。 後來於五十年代,

By 鬼
細數中國鬼怪傳說: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刑天

文化

細數中國鬼怪傳說: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刑天

◎text_鬼 |◎design_MarcoC 除了日本的「百鬼夜行」,中國也有「百鬼」概念,知名的有引領死者鬼魂的黑白無常、捉拿孤魂野鬼的牛頭馬面等,帶你細數幾個中國鬼怪的起源和型態。 黑白無常:靈魂嚮導 引領鬼魂投胎 西方有死神負責引領死者的鬼魂,中國的道教當中,亦有無常鬼——黑白無常擔當靈魂嚮導、引領鬼魂投胎轉世。 黑白無常,民間又慣稱為七爺、八爺,為地府的勾魂使者,一黑一白象徵一陰一陽,亦是閻羅王或城隍的部下。相傳黑白無常生前是衙門的一對官差,白無常原本叫謝必安,身材高瘦;而黑無常則名為范無救,長得比較矮小。兩人自幼結義,在一次到河邊遊玩期間,謝必安認為天將降雨,於是回家拿傘,而范無救則在河邊守候,期間河水突然暴漲,范不忍失約最終當場淹死,謝得知此事深感內疚,於是亦在河畔自縊身亡。而二人信守承諾的行為最終感動到玉帝,最後獲封成為神明。 范無救因為淹死的緣故,於是臉容發黑;而謝必安因為自縊而亡,因此白無常就一直伸著長舌。除了全黑、全白衣裝外,黑無常亦頭戴著一頂寫有「天下太平」

By 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