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價:回顧Apple拍賣成交價

歷史有價:回顧Apple拍賣成交價

自1976年創立以來,Apple不斷在科技上尋求突破,改變世界。推出下載各類應用程式的App Store平台、以觸控式螢幕取代實體鍵盤、推出智能語音系統Siri等,品牌在科技世界寫下無數個第一次的創舉。累積的成就,為過去近50年來的經歷賦予意義;今天的成功,為品牌的歷史增添價值。每件出現在品牌時間線上的產物及至標誌著其里程碑的相關物品均有價有市,新型號iPhone的炒賣潛力不用多說,罕有之物更是矜貴無價。就讓我們走一轉拍賣市場,看看Apple在大家心目中究竟值多少。每個成交價數字除了反映出物品本身的價值,背後還包含了時間與創意的醞釀過程,象徵了品牌的傳奇光環。


Two Original Exterior Office Building Sign, Apple Computer, Inc. LOT SOLD 35,000 USD, Courtesy of Bonhams
原掛在美國加州庫比蒂諾Apple總部大樓外的兩個標誌,分別為46×49×1.5英寸及33.5×36×6英寸,較大的標誌由硬身發泡膠製成,較小的則以玻璃纖維為材。前者本懸掛於向東的三號大樓,駕駛者在280號高速公路上向北行駛時可從遠處看到它,後於1997年拆掉送給一位Apple的長期員工。兩個標誌均有磨損的痕跡,顏色有輕微剝落或出現明顯裂紋。

要知道我們現在看到那咬了一口的蘋果,是品牌的第二代標誌。創立之時,Apple採用的設計相對複雜得多。聯合創辦人Ronald Wayne手繪了一個由圖像與文字構成的標誌,框內是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看書的畫面,框外則飾有英國浪漫主義詩人William Wordsworth的詩句:「Newton...a mind forever voyaging through strange seas of thought...Alone」及綴有一條寫著「Apple Computer Co.」的絲帶。這標誌僅僅用於Apple I而已,不足一年後便替換了新面貌。Steve Jobs認為設計有點守舊亦難以在較小面積複製如此複雜的圖像,因而邀請美國平面設計師Rob Janoff出手,希望新設計能夠「Think Different」並讓Apple之名及標誌融為一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就這樣,這設計成為了經典。多年來一直傳言標誌的靈感源自於自殺時吃了一口蘋果的人工智能之父Alan Turing,Janoff否認並直指是過度詮釋:「這其寶很簡單。我買了一堆蘋果放在碗裡,畫了一個星期左右,然後將形狀簡化。顏色背後也沒有太多隱藏的含義,這標誌比彩虹旗還要早一年出現呢。對我來說,這看起來就如螢幕上看到的彩色條紋,綠色條紋就放在葉子所在的頂部位置而已。」至於Bite及Byte的發音甚為相似,只是一個純粹偶然的巧合。至1998年推出iMac之時,標誌轉為單色設計。不論如何,這個標誌背後的傳說或是碰巧的對照概念實在教人津津樂道。

Andy Warhol, Apple, from Ads, 1985 LOT SOLD 67,500 USD, Courtesy of Bonhams
Lenox Museum board上的彩色絲網印刷,鉛筆簽名,編號為7/190,Rupert Jasen Smith負責印刷並由Ronald Feldman Fine Arts, Inc.發行。
Apple Inc. Neon Sign LOT SOLD 687,500 HKD, Courtesy of Sotheby's
在2014年的「NIGO®:一生二命」拍賣會上,其中一件拍賣品為Apple標誌的彩色霓虹燈。綠、黃、橙、紅、紫、藍六色順序排列,相當注目。早在2008年的《Eyescream》的NIGO專訪及《Casa Brutus》的NIGO家居空間特集中均可見牆上掛著Apple霓虹燈標誌,此物無疑是潮流達人品味的象徵。

THE DESIGN

今天你跟我都是Apple發佈會的「座上客」,安坐家中在其官網直播收看新品發佈。回首Apple第一件產品,那是Steve Wozniak設計及手造的Apple I。這並說不上是真正的電腦,而是一塊組合好的電路板,需要另配鍵盤、顯示器等外部設備才能使用。產品首於1976年4月在加州Homebrew Computer Club露面,同年7月以666.66美金的價位公開販售。品牌共生產了約二百件,其中百多件於九至十個月內售出。加州Computer History Museum館長曾言:「這是Apple的創造史,是追溯Apple難以置信的成功史起源之有形遺物。」正因如此,今天這塊密密麻麻的電路板依舊有其價值。

這設計讓Apple稍露光芒,而讓品牌站穩陣腳的是翌年推出的Apple II——搭載鍵盤、彩色顯示螢幕、音效等多項設備,購買後即可使用。可是成功並非一直伴隨Apple同行,舉例如1978年開始埋手製作的Lisa便是一例。Lisa於1983年推出,是全球首款配有滑鼠、採用圖像使用介面(GUI)的個人電腦,可是因當時定價近一萬美金而在市場上慘敗。失敗是成功的先決條件,自不然也有其價值。失敗的設計有價,不曾推出市場的設計亦有價。Steve Jobs這樣形容可以免費撥打付費電話的Blue Box:「我百份之百確定,沒有Blue Box就沒有Apple。Steve Wozniak和我學會怎樣一起工作,我們也在解決技術難題和將發明投入生產的過程中獲得了自信。」

Blue Box, Wozniak, Steve B.; And Steve Jobs, 1972 LOT SOLD 125,000 USD, Courtesy of Bonhams

老實說這談不上是Apple的設計產品,可是它是促成Apple誕生的重要之物。故事的起點發生於1971年,雜誌《Esquire》發表了一篇以「Secrets Of The Black Box」為題的文章,副題寫著「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甚至可能讓你為電話公司而難過」,內文關於一班工程師利用「Blue Box」發出的特定頻率音調去干擾破解貝爾電話系統。一篇報導就此改變世界,年輕工程系學生Steve Wozniak讀過此文後打給好友Steve Jobs分享報導的資訊,翌日他倆就興致勃勃地往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圖書館尋找《Esquire》提到的訊息線索以梳理此事的運作。最後他們找到了,Steve Wozniak興奮得抱住Steve Jobs:「看著手上的資料,腎上腺素隨之飆升。我們一直在說:『噢……』及『嘩,這是真的!』,雞皮疙瘩,一切恍然大悟。」

沒錯,早在五十年代,一眾偷雞不付錢打電話的人已使用「Blue Box」的原理享用免費電話服務,可是第一個正式設計出Blue Box的是Steve Wozniak並在1972至1973年間於加州出售。這是一個黑色的塑膠盒子,上面可見到電話按鍵的排列:0至9的數字及*跟#兩個符號。當時有一個關於梵蒂岡的傳聞,據說Steve Wozniak曾假裝為Henry Kissinger打電話給教皇(可惜當時他睡著了)。Steve Wozniak表示當時他們的產量為四十到五十,Steve Jobs卻說是一百,最後賺了六千美金。不論誰真誰假,肯定的是電話竊聽者逮捕的數量在1973至1975年期間不斷增加,因此不少原裝Blue Box也被沒收了。Blue Box雖與Apple的科技沒有直接關係,但此物無疑象徵了兩位Apple巨頭的首次商業合作。


THE MAN

無庸置疑Steve Jobs是一代傳奇,與Apple之名劃上等號。他的身世背景在此就不多說明,大家可以翻讀前文深入了解。這位神一樣的男子在2011年不敵病魔而離世,他的殞落讓人悲痛不已,而他留下的一切因不能重來一遍而變得大有價值。Steve Jobs離世10周年,美國波士頓拍賣行RR Auction舉行了一場名為「Apple And Steve Jobs」的網上拍賣會。早年RR Auction亦曾舉行一場「Steve Jobs + Apple」的拍賣會,可是成交價比不上離世10周年那一回。「Apple And Steve Jobs」拍賣品共30件,其中Steve Jobs 簽名的Apple II使用手冊以超過78萬美金成交,絕對是天價。

人人皆知Steve Jobs 很少會為粉絲簽名並經常拒絕簽名的請求,簽名的加持讓一本印刷物升值。有趣的是,在同一場拍賣會上有一封Steve Jobs 寫於1983年5月11日、寄給L. N. Varon的信函,他將收件者資料及想傳達的訊息以打字機打在Apple Computer Inc.的信紙上,內容是相當簡單的一句:「很榮幸你寫信給我, 但恐怕我不會簽名。」奇怪的是Steve Jobs在下款位置以獨特的小寫簽名作結,不知這是有意還是無意之舉。。

就如前文所言,Apple II是第一部以個人電腦面貌現身的產品,有一定程度的歷史價值。超過四十年的Apple II電腦使用手冊當然更為罕有。更甚,這本手冊上有Steve Jobs親筆寫字兼簽名加持,其價值自然加倍甚至好幾千倍。 JOBS於1980年以藍色墨水筆寫下:「Julian,你們這一代是與電腦一起長大的第一代。去改變世界吧!」下款分別可找到Steve Jobs及Apple第二任CEO兼大股東Mike Markkula的簽名。

二人提字簽名之時正身處於英國推廣Apple並與商人Mike Brewer洽談Apple產品的獨家經銷權,後來Mike Brewer成為Apple英國區的第一任董事總經理。Julian是Mike Brewer的兒子,當時年僅十多歲,「那時我正在睡房裡使用Apple II,爸爸叫我到客廳去與客人碰面,沒料到那是Steve Jobs及Mike Markkula而我正好帶著Apple II的使用手冊。後來才得悉要獲得Steve Jobs的簽名是難得的事情,更何況會寫下這樣一段字。他和爸爸相處得很好,所以我覺得這番話是用心寫下的。」

Steve Jobs Apple Business Card LOT SOLD 12,905 USD, Courtesy of RR Auction

他著用過的衣物同樣有是人人趨之若鶩之物,其曾於1983年在IBM標誌前舉中指時穿著的深啡色皮褸便以超過六萬美金成交。「1983年12月在Mac發佈前幾個星期,我們前往紐約與《Newsweek》碰面的短途旅程中,隨意在曼克頓遊逛時拍下的。」這件Wilkes Bashford出品的皮褸就這樣成了標誌之物。

若回看Apple的時間線,品牌於1980年以每股二十二美金上市,這讓我們或多或少理解得到當時Steve Jobs對Apple及個人電腦的願景。當Apple I主要面向業餘愛好者,產量不到二百;Apple II才是真正改變世界之作,讓大約六百萬家庭及企業首次使用個人電腦。Apple II的收入推使Apple成功上市,成為當時最大的科技IPO。他寫下那番話的確有預言色彩,看看Larry Page、Sergey Brin、Jeff Bezos、Elon Musk等X世代就是第一代與電腦結伴長大的一群人,他們確實以科技改變了世界。

Read more

林家謙〈夏日之子〉MV 用2部iPhone完成拍攝

林家謙〈夏日之子〉MV 用2部iPhone完成拍攝

香港導演Sheng Wong用上兩部iPhone 16 Pro Max和兩天時間拍攝林家謙的新歌〈夏日之子〉MV,這次拍攝就像用手機記錄生活一樣隨心,尤其是在拍攝水彈和玩水的情節時,效果自然真實,達到絕佳的第一身視覺體驗,喚起青春的回憶。 棄大型器材 用iPhone拍攝第一身視角 這星期林家謙發佈了新歌〈夏日之子〉MV,由Sheng Wong執導。由於是次MV很多鏡頭都是以第一身角度呈現﹐加上很多走動和下水的畫面,因此Sheng認為這次不便使用大型的器材,於是便嘗試用上iPhone作拍攝,給予樂迷主觀視覺,同時帶來更多的共鳴感。 拍攝猶如日常生活記錄 這次使用iPhone拍攝,Sheng和攝影指導Derek覺得就如同平時用手機記錄日常生活般隨心。對攝影師來說iPhone輕便易用,隨時隨地都能拿起來進行拍攝,便於快速捕捉瞬間。特別是在拍攝玩水的場景時,能捕捉到同學們的歡樂時光,效果自然、真實且純粹。 特定格式拍攝 方便後期調色 〈夏日之子〉MV用上iPhone 16 Pro Max以Apple Log格式拍攝,方便後期進階調色。在充足陽光下,Apple Log的表現尤為

By 占咪 Jimmy Lui
Louis Vuitton 2025秋冬男裝系列專書上架!Pharrell Williams×NIGO合作之旅全公開

Louis Vuitton 2025秋冬男裝系列專書上架!Pharrell Williams×NIGO合作之旅全公開

《MiLK》為Louis Vuitton 2025秋冬男裝系列推出特刊《Journey to Connect》,全書共分為五個部份,梳理了這段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和事件,拼湊出Louis Vuitton、Pharrell Williams與NIGO三方合作背後的文化脈絡與情感連繫。 現可於網上訂購: www.milkmart.com/products/journey-to-connect 7月9至16日期間訂購,網上訂購可獲9折優惠及本地免運費;各書報攤及誠品書店亦有售。 《Journey to Connect》Highlight 1 :雙封面設計!揭示Inner Circle創作密碼 《Journey to Connect》為雙封面設計,簡而有力地記錄Louis Vuitton 2025秋冬男裝系列從靈感誕生到成形的過程。封面圖紋取材自這個系列的全新單品,象徵Pharrell Williams與NIGO這對摯友逾20年來的深厚友情,從相知相惜到聯手為Louis Vuitton創造傳奇之作,為未來帶來無限想像。封面特別採用鏤空圓形設計,預告本書將解構系列背後的Inner Cir

By emily
看《28年後》喪屍也看英國名雕塑!

看《28年後》喪屍也看英國名雕塑!

災難喪屍電影《28年後》上映不久,全球票房收入經已達至超過1億美元,成為系列裡最成功的作品。導演Danny Boyle除了將攝影機放在動物身上拍攝,並用20部手機圍成如裝置藝術的攝影裝備之餘,同樣值得留意是他拍下了英國當代雕塑家Antony Gormley的作品《Angel of the North》。多年來不少人為了這件雕塑,而特意到訪英國北部走一轉,究竟這件雕塑有甚麼特別? 《28年後》出現英國最強地標! 《Angel of the North》是Antony Gormley於1998年於Gateshead創作的巨型地標雕塑,20米高加上比波音757或767客機還要長的54米展翅,堪稱得上為世上最巨型的天使雕塑。它就有如紐約自由女神像或是里約熱內盧救世基督像那樣突出,據說每年有數千萬人在高速公路上經過,成為最多人看過的雕塑之一。《Angel of the North》造價為80萬英鎊,在1998年2月竣工。以耐候鋼為材,所使用的鋼材足以製造16輛英國雙層巴士;單是地面可見部份重達200噸,地底則藏有500噸重的地基。 「人們總是問,為甚麼是天使?我唯一的答案是,沒人見過天使

By emily
Dior Men被忽略的軍事細節? 箇中都有向Hedi Slimane致敬?

Dior Men被忽略的軍事細節? 箇中都有向Hedi Slimane致敬?

Jonathan Anderson早前於巴黎時裝周正式發表上任男裝總監後的首個collection。設計被譽為是從Dior的經典成就新經典,Bar Jacket、Delft Dress等元素之外,其實舞台上面亦出現了華麗的軍裝設計,不其然令人回憶起20年前的Dior Homme。 榮軍院內展示19世紀軍服概念 Jonathan Anderson成為Dior創意總監的首個collection早前揀選了在巴黎的榮軍院舉行(又稱傷兵院,原本為治療退伍軍人的醫院;後來拿破崙亦遷葬於此)。被譽為是2026S/S巴黎時裝周最賞心悅目的系列,Anderson在設計中除了向Dior昔日的Bar Jacket致敬、將Delft Dress(1948)演繹成Cargo Shorts;天橋上亦出現過幾套以19世紀軍服為靈感的設計,別忘記,這亦曾是Dior男裝的標記! 20年前Dior Homme的經典 2000年代初,Hedi Slimane的「Dior Homme」年代帶起過病態美的Skinny Jeans風潮。然後在2006年春夏系列,他更一度把19世紀騎兵的軍服元素帶到時裝天橋,而那個年代

By 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