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Tower Records 如何完勝美國﹖
抵抗時代洪流 8層唱片店屹立澀谷市中心
Tower Records原本於美國起家,現在日本成行成市,但美國實體店早於2006年全部結業。而澀谷市中心這幢樓高8層、仍然主打實體唱片的Tower Records相信大家都有印象。1995年開業至今,撐過了盜版唱片和串流文化的衝擊,時至今日仍然人頭湧湧,甚至撐起日本的音樂和偶像文化。
1996年發起No Music, No Life. 企劃
日本Tower Records於1996年做了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就是於1996年正式發起「No Music, No Life.」企劃。除了成為品牌宣傳口號,更藉此拉攏不同音樂人及文化界別單位合作,不斷推出「No Music, No Life.」為主題的海報,時至今日仍然成為樂迷收藏的目標。
美、日命運分岔點 2002年日本獨立成軍
2002年可說是美、日Tower Records命運的分岔點。美國Tower Records業務僵化,實體店於2006全數結業;相反日本分部則有先見之明,於2002年進行管理層收購,購回美國總公司的版權,踏出把生意本地化的重要一步。而日本Tower Records亦由這時候起,正式獨立。
推動City Pop功不可沒
日本Tower Records對於2010年代City Pop音樂的復興,更是功不可沒。除了澀谷大樓3樓搜羅大量Cty Pop精選外,又於2019年日本創社40周年時找來City Pop(插畫及專輯封面)代表人物永井博,來負責一系列的視覺設計。2021年甚至合辦City Pop Voyage活動,精選大量City Pop的經典專輯,進一步推高人氣。
日本民眾更支持實體音樂﹖
翻查IFPI的數據,日本於2023年實體唱片銷售收入,仍然佔錄製音樂產業收入39%,是當中最大比例。但當以全球市場整體計算,實體唱片銷售收入就只佔17.8%,相反串流佔最大比例接近七成收入,證明日本市場相比其他國家與地區,有著更大比例的實體音樂支持者。
堅持最大原則:熱愛音樂
其實日本Tower Records成功之道,不外乎「熱愛音樂」。在聘請員工時,日本方面非常著重員工對於音樂的熱情,前線員工要於店內親自手寫廣告展示牌,又或傾注心血密密麻麻地寫下的各種評論,向顧客傳遞著溫度和熱誠。日本Tower Records更甚至聘用自己的編採團隊,去推廣不同類型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