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市傳說|11大詭異事件全揭秘!油麻地跳軌、辮子姑娘、達德學校...你聽過幾個?

香港都市傳說|11大詭異事件全揭秘!油麻地跳軌、辮子姑娘、達德學校...你聽過幾個?

常言道「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儘管時下科技如何發達,但從古自今世界各地的確仍有許多超自然異象,並未能夠以科學角度逐一剖析;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種種各具特色的鬼怪之說。縱然每個國家的文化、歷史發展均不盡相同,但世上各處地方均總會流傳著富有當地特色的都市傳說,當然香港亦不成例外;姑勿論閣下相信與否,但這些耳熟能詳的奇異故事,實情卻一直陪伴著你我成長,或許撇開那份讓人不寒而慄的驚悚感,以下的都市傳說大概早就成為了香港市民的集體回憶。

香港都市傳說#1|油麻地站少女跳軌事件:集體撞邪還是虛驚一場?

早在1981年11月10日的下午一時半,一列從中環出發至觀塘的地鐵列車在途經油麻地站期間,一名身穿白色衣服的少女突然從月台上一躍而下跳落路軌,儘管月台上的其他乘客在目擊事發經過後隨即大聲呼叫停車,而車長亦立刻煞車惟未能阻止意外發生;正當警察、消防員到場進行長達一小時的搜索行動後,卻未有在路軌發現任何死傷者或血跡等受傷痕跡,隨後地鐵公司亦指出車長當時的精神狀況絕無任何問題,加上事發時月台上的部份乘客亦親眼目睹少女跳軌,故此在事件發生後亦傳出車長與乘客「集體撞邪」的傳言。

直到2019年3月份,傳媒工作者馮睎乾於專欄文章中重提此事,及後則有兩名讀者分別向馮睎乾表示認識當年跳軌的少女,更指事主當其時在產子後患上躁鬱症,從而一時衝動選擇跳軌輕生,惟最終打消念頭並躲於路軌中央位置得以活命,隨後更自行爬上月台逃離現場,而這宗「油麻地站少女跳軌事件」在事發接近四十年後總算「真相大白」。

香港都市傳說#2|中大辮子姑娘:無面女鬼的淒涼身世

香港中文大學早於1963年成立,而「辮子姑娘」則份屬校舍內最為廣泛流傳的都市傳說。香港中文大學鄰近東鐵線亦即前身「九廣東鐵」(火車),而早在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期間,有大量中國大陸民眾透過藏身於運送牲畜的火車中藉此偷渡來港。

然而相傳一名紮著長辮的姑娘在乘坐火車偷渡來港時,在抵達香港中文大學附近並準備跳車期間,卻因長辮被車廂夾著而被扯開頭皮慘死,自此其鬼魂則在香港中文大學校舍徘徊。

除此之外,早在六十年代傳聞一名中大男學生,曾在晚間於校舍內遇見一位正在低頭哭泣、紮著長辮的女生,隨後男學生問及女生為何哭泣,女生表示沒有人喜歡跟她談話,正當男學生安慰女生並表示願意與她談話之際,女生在抬起頭後卻露出沒有五官、臉上只有一條長辮的駭人樣貌,而「辮子姑娘」的校園傳說亦由六十年代流傳至今,甚至有人將位於中大校舍內的小徑「常青徑」,命名為「辮子路」或「一條辮路」。

香港都市傳說#3|四人歸西:麻將桌上的可怕禁忌?

打麻將貴為香港人至愛的消閑活動,不論是家庭聚會、各大喜慶場合甚至打風落雨,均成「開枱」的絕佳理由;然而打麻將實情亦與鬼神之說存有密切關係,有如傳言打牌期間不可「鬧」麻將、提及到「死」字等等各種禁忌,不過要數到最具代表性的麻將都市傳說,則不得不提四人歸「西」。

要追溯回四人歸「西」的最早出處大概無從得知,不過早在1953年3月6日刊登的一則《華僑日報》報導,卻被坊間形容為屬四人歸「西」的真實案例。事源在1953年3月4日大約晚上十一時,位於彌敦道油麻地書院對面的一幢舊式住宅中,有人報警並稱遇到靈體,全因當時事主與三名友人打牌期間,竟發現枱面多出兩雙呈灰白色的手正在摸牌,於是四人大感驚慌更破門而出,並直奔往油麻地警署報案,及後案發現場更引來數百人圍觀,而警方亦派人驅趕人群更入屋進行調查;惟正當衝鋒隊隊員調查不果並返回警署時,發現四名報案事主卻消失無蹤,更有傳言指警員當時於案發現場發現四人打牌所坐的位置,分別各放有一隻「西」牌。

香港都市傳說#4|彩虹站第三路軌:通往陰間的廢棄軌道

由於港鐵興建於地底不見光,有見及此港鐵亦被視為屬陰氣相對較重的交通工具,隨之而來的則是與各大港鐵站相關的都市傳說,而其中一則卻與彩虹站有關。

彩虹站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啟用,但傳言首度通車時卻曾發生意外,當時一列列車遲遲未到月台,期間更失去聯絡,直到列車終於抵達彩虹站時,車上各人包括車長卻臉色蒼白,更有多人受驚過度需要送院;除此之外,更有傳相關工作人員在事後離奇死亡,而地鐵公司及後為安撫人心,亦特意安排道士在月台上作法;至於事發地點亦即現位於中間的路軌則由此荒廢,隨後更開拓一條全新路軌沿用至今。

時至今天,彩虹站位於中間的路軌被坊間形容為是通往陰間的道路,儘管港鐵公司於早年指出該路軌是讓列車駛向九龍灣車廠以作維修之用,但彩虹站第三路軌的都市傳說依舊流傳甚廣。

香港都市傳說#5|九鐵廣告鬧鬼疑雲:隊伍突然多咗個小朋友

電視廣告設計橋段層出不窮,有如某主題樂園多年來所推出的萬聖節宣傳廣告,當中的驚嚇、血腥情節更成功引起坊間熱議;但對比起早在1993年播映的九廣鐵路廣告,後者一度惹來鬧鬼疑雲,而廣告在播出往後數十載仍被大眾廣泛討論,其驚悚程度比起萬聖節宣傳廣告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個九鐵鬧鬼廣告由奧美廣告公司製作,並選址中國大陸地區拍攝,其中廣告內容講及一群小孩於樹林中,一個接一個把雙手搭著前方小孩的肩膀藉此扮演行駛的火車,惟廣告畫面的低色彩飽和度、配合陰沉配樂卻營造出異常詭異的氣氛;加上當廣告播出過後,有觀眾指出第二段情節中出現了一名低著頭、從未現身於廣告中的神秘小女孩,更有說法指小女孩的嘴角出現血跡,故此傳出鬧鬼疑雲。

隨後,九廣鐵路公司亦曾因各大觀眾表示感到不安而將廣告停播;值得一提當年流傳參與拍攝廣告的小孩全數離奇死亡,及後九廣鐵路公司亦特意邀請眾多小孩出席推廣活動為此闢謠。

大家睇玩又有咩感覺呢?

香港都市傳說#6|元朗達德學校鬧鬼傳聞

位於元朗的達德學校早於1931年成立,並在1965年將校舍搬遷至屏山南北路;惟直至1998年,學校因收生不足自此停辦至今。

然而達德學校自啟用新校舍以來一直流傳著眾多鬧鬼傳聞,而且原因眾說紛紜,有說法指1941年日本攻佔香港期間,日軍殺害大批屏山居民,以至當地陰氣極重;而另一方面則指英國在1899年接管新界時,屏山原居民因極力與英軍抵抗,結果造成大量民眾被殺,而屍骸更被亂棄於達德學校新校舍原址附近。

不僅如此,更有傳言指達德學校其中一任校長的妻子,曾於女廁內身穿紅衣上吊自殺,縱然從未有任何紀錄證明確有此事,但在長年以訛傳訛的流言之下,種種事件均為達德學校抹上一股陰森恐怖氣息。直至2011年9月20日的中午時份,十二名少年闖進達德學校進行靈探,但其中一名少女聲稱在學校附近的山墳目睹紅衣女鬼,其情緒不但失控更咬傷同行友人,最後需要報警求助。

香港都市傳說#7|新界北茶餐廳外賣靈異事件

早在1989年12月,位於新界北大埔田的潮湧記茶餐廳,接到一張來自喜秀花園別墅的外賣訂單,當中客人下單要「加底」炒飯、干炒牛河等四人份量的食物,隨後正當茶餐廳員工送外賣到上址時,按下門鈴卻無人應門,直到大力敲門過後才有人開出一道小門縫,並告訴茶餐廳員工將外賣放於門口地上即可,而員工亦按指示照做,在收錢過後返回茶餐廳;而茶餐廳老闆於當晚點算收入時卻發現收銀機夾藏著數張冥鈔,更以為是員工存心整蠱。

接著第二天,茶餐廳再次接到來自喜秀花園別墅同樣地址的訂單,當中下單的食品、數量亦一如過往,惟茶餐廳老闆亦在晚間點算時發現冥鈔,一怒之下質問員工卻無人知曉箇中原因,只好決定親自出馬送外賣查探究竟。

來到第三天,茶餐廳果然再次接到來自喜秀花園別墅的訂單,於是茶餐廳老闆親身送外賣並檢查清楚收到的是「真金白銀」,直到晚間點算款項時卻再次發現冥鈔,最後只好報警求助。然而正當警方派人前往喜秀花園別墅該單位調查時,發現屋內具有四具已死去逾一個星期的屍體,但離奇的地方在於四人體內卻存有茶餐廳外賣訂單食物的殘餘物;縱然如此,但故事中的「潮湧記茶餐廳」、「喜秀花園別墅」卻從來未有過任何照片或資料記載,因此這個都市傳說多年來一直均被大眾質疑其真確性。

香港都市傳說#8|西貢結界傳說

儘管常言道「欺山莫欺水」,但獨自遠足實情仍有著一定風險;尤其份屬行山熱點的西貢,同時又被坊間形容為「香港百慕達」,全因西貢多年來一直與「結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僅其迂迴而廣闊的地形導致多宗行山失蹤案件發生,更有傳言指出西貢的磁場有別於其他地區,容易招惹靈體以至頻生行山意外。

2005年9月11日,一名反黑組休班警員丁利華在早上十時獨自前往西貢麥理浩徑遠足;直到中午十二時四十五分,報案室接到一通報案電話,一名男子指自己於西貢迷路,然而在長達七分鐘的通話過程中,該名男子卻始終未能清楚指明自身所在地或提供準確座標,而這通電話正是由丁利華所撥出。

丁利華在報警期間大聲呼叫救命後便掛線,縱使其失蹤後的一星期內,警方、消防兩方曾先後動員逾二千人上山搜索,惟仍未有任何發現,而丁利華自此亦恍如人間蒸發般消失。直至今天,這宗行山失蹤案件仍屬未能破解的懸案,更成為西貢結界傳說中最具代表性的真實事例。

香港都市傳說#9|銅鑼灣溫莎公爵大廈狐仙殺人事件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位於銅鑼灣的溫莎公爵大廈(現為皇室堡),其外牆的一塊雲石磚在一場大雨後竟出現合共七個狐狸頭圖案;而同期傳言有一對夫婦在溫莎公爵大廈頂層的酒樓內為兒子擺滿月酒大宴親朋,惟回到家中正當深宵入睡時,妻子在夢中遇見一隻擁有紅眼睛、滿嘴尖牙的狐狸,並怒斥竟敢在牠的地方大排筵席而不向其敬酒,更表示要咬死她的兒子;隨後妻子驚醒並向丈夫道出一切,不料此時兩人卻發現睡在嬰兒床上的兒子面無血色並停止呼吸,結果送往醫院搶救無效不幸離世,而此事亦成為至今依舊流傳甚廣的「銅鑼灣溫莎公爵大廈狐仙殺人事件」。

然而當年溫莎公爵大廈外牆出現狐狸頭圖案過後,大批市民蜂擁而至爭相觀看,促使大廈甚至曾停業一天,並以布塊覆蓋外牆,最後更將雲石外牆拆除,狐仙事件才得以平息。

香港都市傳說#10|蘋果廣告製作公司神秘廣告

早在2018年聖誕節期間,無綫電視翡翠台於黃金時段播出一個神秘廣告,廣告以煙花畫面作背景,加上僅出現黃色「蘋果廣告製作公司」字樣,滿佈九十年代風格之餘,當中設計亦異常簡陋,而廣告播映當晚更隨即惹來觀眾熱議,紛紛表示收看廣告後感到不安。

隨後數天廣大網民熱烈討論此神秘廣告,有網民指出早在2003年己出現過類似的電視廣告,同樣以煙花作背景,惟出現的字樣則改為「蘋果電影」,而讓人細思極恐的地方在於當年廣告播出後,香港隨即爆發非典型肺炎(SARS)。直至今天,不少網民仍認為每逢播出「蘋果廣告製作公司」神秘廣告即屬凶兆,全因當廣告在2018年年末播出後,踏入2019年香港亦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加上出現社會運動等種種因素,促使「蘋果廣告製作公司」神秘廣告被視為不祥之兆。

縱然蘋果廣告製作公司曾發出聲明解釋廣告純粹為慶祝普天同慶日子,並不打算用作宣傳之用,故未有在廣告加入更多與公司相關資訊,但一眾網民仍就著該廣告而延伸出各種說法的陰謀論。

網民認為每逢播出「蘋果廣告製作公司」神秘廣告即屬凶兆

香港都市傳說#11|北角七姊妹道

香港眾多街道名稱的背後,均記載著各式各樣的歷史故事,而位於北角的七姊妹道亦非例外,其名稱源自一個關於七名少女的友情故事。相傳在一個鄰近海邊的村落,有七名青梅竹馬的少女情同姊妹,及後更結義金蘭,共同立下誓言「終生不嫁」;惟三妹長大後卻被父母許配予一名同鄉男生,縱然與其他姊妹發誓終生不嫁,但三妹卻因不想違背父母而陷入兩難局面;而在三妹出嫁前一晚,七姊妹相擁痛哭,及後更一同前往海邊,說出「雖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只能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後便攜著手投海自盡;惟事後村民無法搜尋到七人下落,但海邊卻出現了七塊大小不一的礁石,而這堆石塊亦被視為是七姊妹的化身。

隨著七姊妹事件發生,該村落亦改名為「七姊妹村」,原址為現時的北角東部;直到1911年,香港中華遊樂會選址七姊妹村附近的海邊建設泳棚,但自泳棚開放以來曾發生過眾多遇溺事件,而且大多均為男泳客,因此亦有傳言為七姊妹有意尋找男生作伴,而發展出流傳至今的北角區靈異故事。

Read more

元気寿司「未來GO!」企劃開動!

元気寿司「未來GO!」企劃開動!

「追夢」兩個字,在現今世代好像變得很奢侈。在競爭激烈、生活節奏急促的城市裡,「追夢」這件事情更彷似遙遠……而紮根香港30年的元気寿司,就選擇了為新一代突破框框,推出首個「未來GO!」企劃,為本地年輕人提供一個實現夢想的平台。 元気寿司香港創店30周年重點活動「未來GO!」 1995年從日本來港的元気寿司,也是由金鐘一間店舖,憑藉夢想,努力拓展成全港80家分店的規模。而為了支持年輕一代追夢,「未來GO!」企劃將公開招募年齡介乎6-24歲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從中選出有潛力的30個計劃為其提供起步追夢的支援,包括但不限於資金贊助、人際網絡、專業指導,以至其他需要支持的範疇等等,更特別邀請了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作為協辦機構,希望透過其在青年服務領域的專業經驗,協助與一眾參加者緊密聯繫,助大家逐步向實現夢想的目標邁進! 評審委員陣容強大 是次企劃的評審委員會成員,包括香港元気寿司代表、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代表、亞運銀牌得主、港隊奧運代表前劍擊運動員張小倫,以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及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得主、香港導演、編劇及填詞人黃綺琳,透過評審們的自身經驗及獨

By MiLK Digital
GenZ撐起50年老舖,德島碩果僅存地毯廠-三好敷物

GenZ撐起50年老舖,德島碩果僅存地毯廠-三好敷物

德島的三好市曾經是生產簇絨地毯的重鎮,不過隨著人口老化;年輕人都流向大城市工作,令三好市的地毯工業步向式微。其中一家工廠-三好敷物本來也難逃結業命運,卻因為新人事、新作風,在年輕世代的團結之下,成功把傳統地毯設計轉型成為藝術、潮流單品,讓職人手藝得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傳承。 miyoshirug.com 簇絨模仿炸雞皮的德島老舖 今年10月6日,日本FamilyMart推出了一款「睡拖」聯名單品,巧妙地運用了簇絨地毯技術製作名物「Famichiki」的炸雞脆皮,而幕後協助生產的,就是來自德島的三好敷物(MIYOSHI RUG),一家銳意改革求存、有超過50多年歷史的手工地毯工廠。 0:00 /0:59 1× 拯救德島夕陽工業 德島的三好市昔日是手工地毯業重鎮。不過隨著人口高齡化,不少工廠都因為後繼無人而陸繼關閉。目前當地只剩下三家地毯工廠仍然營運。而三好敷物原本都要準備結業,不過跟工廠有業務往來的市川先生卻毅然接手了這盤生意,並希望借助設計的力量,傳承職人的技藝。 工廠一半是GenZ

By 鬼
香港曾經有「重慶市場」?

香港曾經有「重慶市場」?

最近香港空間史研究計劃舉辦的「鐵鳥凝視:戰時航空照片中的九龍」展覽裡,展示了近百張相片記錄日佔時期的深水埗、九龍城和油尖旺區地景。這批照片為盟軍和日軍在三萬呎高空的偵察機上所捕捉的影像,偵測地貌以為空襲前作好準備。這些冰冷的軍事記錄,在80年後的今天成了珍貴的視覺檔案,填補香港歷史中的空白。 花50萬港元重現香港歷史? 兩年多前,計劃負責人兼歷史學者鄺智文與一位美國歷史學者交流時,得知對方從美國國家檔案館取得冷戰時期的航空照片。由此推使他向檔案館查詢是否保存有香港二戰時期的航空照片,結果得到正面回應,最後團隊花費約50萬港元複印了約300至400張香港戰時的照片。當時美軍大多使用Fairchild K-17相機(Fairchild Camera and Instrument設計)進行高空拍攝,這批照片於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30日的日佔期間拍攝,為盟軍和日軍在三萬呎高空的偵察機上所捕捉的影像偵測地貌為空襲前作準備。 重慶大廈前身為重慶市場 照片雖原為軍事目的而拍攝,卻確切記錄了當時的城市景觀。有些消失了建築得以重現眼前,如謎一般的圓形商:「重慶市場」(Chu

By emily
用一塊布造一盞燈?亞洲初展出

用一塊布造一盞燈?亞洲初展出

這是A-POC ABLE ISSEY MIYAKE與瑞士設計工作室atelier oï(由Aurel Aebi、Armand Louis及Patrick Reymond三人創立)的合作項目「TYPE-XIII Atelier Oï project」,以一塊布和一根金屬線為概念,將三宅一生的布料哲學延伸至照明設計。今年4月米蘭設計週舉行期間,企劃於ISSEY MIYAKE米蘭旗艦店首度曝光,成為設計界焦點熱話。最近項目終於來到亞洲,於日本21_21 DESIGN SIGHT首次展出,讓大家有機會近距離體驗這份獨特的機能美學。 一枚の布から生まれる、新しい光のかたち 日期:即日起至11月24日 時間:10:00-19:00 地點:21_21 DESIGN SIGHT(東京都港區赤坂 9-7-6) Atelier Oï project:醞釀2年的成品 於2021年誕生的A-POC ABLE ISSEY MIYAKE由宮前義之領軍,

By 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