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pple影響生命 Derek Ngai

從Apple影響生命 Derek Ngai
Derek Ngai MACitizen創辦人

2021年Apple以逾2.5兆美元再度取下全球最高市值公司的冠軍寶座,而其多年來於科技業界所創下的豐功偉業更是有目共睹可謂眾所周知。儘管如此,Apple的強大之處絕不僅止於技術開發或旗下一眾風靡全球的硬件設備,而是當中的設計理念、營銷策略以至售後服務,每個項目背後均深藏著足以成為研究議題的高深學問,不難理解Apple為何會被坊間形容為有如宗教信仰般的存在,而「信徒」更是遍佈全球的確絕非誇言。然而若論香港的Apple忠實粉絲實情亦為數不少,其中早於2001年創辦Mac機用家組織「大蘋果眾MACitizen (Mac.UserGroup.HK)」的Derek Ngai(魏志豪)則屬其一表表者,不僅對Mac機情有獨鍾,甚至打從中學直至現時,於人生不同階段期間亦曾因Apple而有所啟發,可見其影響的不單是科技業界的走勢,而是用家的生活態度與習性。

成長最佳玩伴・Apple II

Derek自小已對電腦產生興趣,直到升上中學時更開始迷上Apple,然而兩者之間的「訂情信物」,則是早於1977年面世、並視為Apple首款取得莫大成功的Apple II。「男孩們年幼時大多喜歡車或是模型,但我卻鍾情於電腦,縱然當時還不太清楚其用途;尤其在小學時正值Apple II面世初期,及後則有IBM PC的出現,那時大眾在選購電腦時還是離不開這兩個品牌。去到1985年我剛升上中學,學校裡的電腦室設置了十部Apple II,而我是在那段時間首次接觸到Apple II,雖然當年Mac機已經推出市場,但因為其定價非常昂貴,故此只屬很小眾的玩意更莫論學生;猶記得其時大多人均會到『黃金』、『高登』砌一部『CLONE』機,即使比起正版相對便宜,但仍需花費近二三千元。」

打從中一接觸過Apple II過後,Derek隨即醉心於Apple世界,更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Apple II。「儘管當年IBM的表現相當強勢並朝著Apple進發,但有很多人還在使用Apple II,當然我也很希望能擁有一部,故此在中三時不斷游說父親購買,就是這樣我就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腦;還記得主機、螢光幕連磁碟機整套定價為$7,520,在1987年來說已是非常昂貴。」

目標達成・成為Apple員工

自從擁有首部電腦即Apple II,Derek花上大量時間學習編寫程式及「打機」,縱然早已成為Apple粉絲,但在一次誤會之下購入Mac機過後,Derek更是「泥足深陷」而不能自拔,全力發掘Mac機當中的樂趣。「因為我對電腦深感興趣,故此在大學時也選修與電腦相關的科目,還記得當時Apple II逐漸被淘汰,反之很多人已改用PC,雖然我依舊覺得Apple II很好玩,但直到Year 1的暑假時,我也認為是時候換電腦。由於當年我對Apple的認識尚淺,誤以為Mac機是Apple II的進階版本,結果在購買過後才明瞭Mac機完全是另一回事,對其操作方式更是感到陌生,最後我花上整個暑假去學習使用,又到圖書館翻閱有關Mac機的書籍,從而慢慢了解到當中特性、性格,自此就對Mac機愈來愈感興趣,並不斷鑽研直至今天。」

Derek對Apple的熱愛又豈止於旗下產品,他在大學畢業過後,更不斷思考如何才可進入Apple工作,「我在1996年畢業,一年多後成功加入Apple任職支援部門,那時當然感到十分開心,因為可以率先接觸各款新產品,這亦是我想在Apple工作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其實由我購入Mac機到加入Apple工作的那幾年,正是Apple最頹喪的黑暗時期,公司情況『立立亂』之餘更是兵荒馬亂,坊間亦不斷流傳Apple會倒閉或被收購;作為支持者,我很欣賞Apple的原創性,它早就建立起一個非常好的平台,但若在當時就此被Windows擊倒,我會感到可惜並替Apple感到不值,因此我想盡一點綿力,希望能為品牌作出少許貢獻,故決意進入Apple工作。」

我不是收藏家

Derek雖然擁有眾多Apple「珍品」,但他卻謙遜地指自己稱不上是收藏家,「其實我不算是收藏,只是有很多產品是慢慢地演變而累積起來;尤其在進入Apple工作過後,除了能比大眾更快接觸到最新產品,同時公司亦會派很多我們稱作Premium的紀念品給員工,有如雨傘、錶、鎖匙扣以及卡片架等等;另一方面,因為我當時是擔任Support方面的工作,有時一些較相熟的客戶會在換新機過後把舊機交給我,並說知道我會好好『愛錫』它們,而有的客人則指換機過後會把舊機丟棄,說到這卻正正捅中我的死穴,結果還是會忍不住手把它們保留下來,及後就愈收愈多成為所謂的收藏品,但我只想拯救歷史,盡力『救得一件得一件』。」

Derek明言自己絕少特意花錢購買收藏品,只是有時換機過後,舊機既不值錢又找不到知音人交托,那倒不如自己保存起來,而且他更形容要保存一眾Apple產品時痛苦卻比快樂多,「香港並不是一個適合收藏的地方,尤其電子產品忌潮濕又不可被太陽直接照射,加上儲物需要大量空間,若我花金錢購買收藏品後卻將它放入迷你倉,這樣的收藏又好像太沒有意思了吧。當然若有充足的存放空間,我也很想購買很多Apple的過往產品,有如1997年推出的廿周年版本Mac機,全球限量一萬部,香港更只獲分配十部,還記得其中一部以拍賣形式出售,而拍賣所得收益則捐出予樂施會,值得一提Mac機實情是在1976年面世,不知為何卻於1997年才推出廿周年版本;儘管這部Mac機相當罕有,但升值能力並不算高,奈何即使我能負擔得起價錢,但它的部件相當多,更以盒中盒的方式包裝,組成一個巨大立方體的紙箱實在難以收藏。」

數到Derek的稀世珍品,不得不提他在1996年入手的Apple股票,「我在1996年大學畢業,同時亦是Apple形勢最惡劣的時期,但我覺得Apple的性格、理念均值得讓人珍惜,若在當時公司真的倒閉或被人收購實在太過可惜,故此我在想有甚麼方法可以將它留為紀念;剛好其時發現了一個可供購買美股的外國網站,不僅Apple還有迪士尼、IBM等大公司的股票,買家可以每股方式購買,更會將紙本連框鑲起運到買家手上;而我在當時則買入一股,特別那時Apple的股價僅十多美元,但加上運費等費用卻需花上過千港元,而且還有機會變『廢紙』,現在回想起還真覺得相當奢侈。」

成立MACitizen・從Apple啟發人生

除了擁有眾多Apple產品,Derek更策劃以Mac機用家為號召的組織MACitizen,藉此提供讓大眾交流相關資訊的平台,「我由1997年起加入Apple工作,直到三年後有同事自立門戶開公司,並邀請我參與其中,故此我選擇了後者;而在其時Steve Jobs剛回歸Apple數年,公司形勢明顯有回勇之意,尤其iMac更成當中代表。儘管如此,我發現香港人當時接受Mac機的程度還是很低,若用家想與大眾交流或求助亦相對困難,在我參與過其他Mac機群組過後,有人建議我可創辦另一個相關組織,結果在貴人的幫助之下,在2001年MACitizen正式成立,猶記得早期我透過Newsgroup作宣傳,從而吸引到第一代會員;轉眼之間MACitizen至今已成立廿個年頭,惟現時已沒有舉辦任何實體活動,希望未來仍有機會可以相約會員再聚。」

對於Derek而言,Apple不僅透過科技改變世界,同時亦為其個人價值觀帶來了深遠影響。「問我Apple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我的答案坦白說沒有太大驚喜,那就是iPhone。對於當年的發佈會我印象十分深刻,第一代iPhone早於2007年初公佈,美國則在年中率先開賣,但當其時發售地區並不包括香港,直到2008年香港才正式推出後繼型號iPhone 3G;而在發佈會翌日,每份報紙、每個電台節目均談論著iPhone,當時令我最震撼的就是iPhone提供網路功能,儘管發佈會上當Steve Jobs形容iPhone集結了iPod、Phone及Internet功能時,後者獲得的掌聲其實是最少,但iPhone正正憑著網路功能深深影響著業界發展,尤其當iPhone推出後並不是由其改變世界,而是世界為iPhone而改變;有如早年的WhatsApp基本上已取代傳統SMS,這些轉變甚至連Apple也未必猜想得到,可見iPhone的確是一項影響著全世界的產品。另一方面,我是相當認同Apple在設計上的原則,正如Mac機的滑鼠由始至終堅持使用一顆按鈕,當然現在的Magic Mouse可以按個人需要調校按鈕分佈,加上滑鼠的對稱設計不論習慣使用左或右手的用家均可流暢使用,照顧到小眾用家的需要,這提醒我在日常生活當中亦理應照顧到社會小眾人仕。」

Read more

六國考察隊徒步橫越南極

六國考察隊徒步橫越南極

生存關鍵是「GORE-TEX」與「愛斯基摩人」? 當年今日,國際橫越南極考察START! 為喚醒國際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注,Will Steger與Jean-Louis Etienne早於1989年便發起了「The International Trans-Antarctica Expedition」,並聯同蘇聯科學家Victor Boyarsky、中國冰川學家秦大河以及日本、英國犬隻訓練師舟津圭三、Geoff Somers一行6人,以徒步形式於同年7月27日啟程橫越南極洲。而考察隊最終就以220日,步行將近6千公里,於1990年3月3日完成人類首次徒步橫越南極的創舉。 GORE-TEX、DuPont與THE NORTH FACE全力支援 1989年的國際橫越南極考察,主要由GORE-TEX幕後的W.L. Gore & Association以及保險公司Union d'Assurances de Paris(UAP)全力贊助。而6位隊員所穿著的禦寒裝備,則交由THE NORTH FACE(TNF)負責設計,並以北極「愛斯基摩人」的寬、

By 鬼
奧運冷知識:選手村面世100年!

奧運冷知識:選手村面世100年!

第一代選手村都無冷氣? 選手村因1924年法國奧運而出現? 1924年之前,參賽運動員被安排入住主辦城市的酒店、學校、軍營甚至是他們前往主辦城市的船上。然而如此成本高昂之餘,亦增添籌備及組織工作的難度。「現代 奧林匹克之父」Pierre de Coubertin於1894年便提出建造選手村的想法,就這樣,選手村在第8屆巴黎奧運會正式登場! 雖說是一條村,可是該屆運動員入住的是一排在奧林匹克體育場附近搭建的臨時木屋。每間屋有三張床,村內設有兌換店、洗衣店、理髮店、郵局等設施。 100年後的法國選手村變成怎樣? 熱話之一當然是基於環保理念,選手村部份房間內並無安裝冷氣(原計劃為100%無冷氣),迫使各國為了運動員的表現不得不「自備冷氣」。 今屆的選手村並非一次性的臨時住宿,而是以奧運會結束後變成住宅為目的、成為一個全新社區。整個項目由法國建築師Dominique Perrault規劃,由多間設計事務 所參與設計,每一幢外觀都不一樣。 選手村位於Seine-Saint-Denis,附近開設了由隈研吾設計的全新地鐵站,建築迷下次去巴黎可以順道潮聖。

By emily
本周必看3個藝文活動

本周必看3個藝文活動

Spot 01 傅秀璇 @黃竹坑 Spot 02 葉旭耀 @西九 Spot 03 洪忠傑 @中環 有得睇威尼斯雙年展參展藝術家作品? Spot 01 傅秀璇 @黃竹坑 用6分鐘體驗傅秀璇切身之痛 循環播放8組錄像作品 未能到訪今屆威尼斯雙年展,沒關係,Blindspot Gallery帶來了雙年展參與新加坡藝術家傅秀璇的《Good Morning Young Body》。她透過人工智能偽造重現過去曾作童星的自己,赤裸面對當時所遭受的網絡欺凌。 藝廊現分兩個階段循環播放9位藝術家的錄像作品,從個人身份擴展到社會政治等多個議題。溫馨提示,第一階段的作品每部約10分鐘長,第二階段的作品片長為10至20分鐘不等,大家可安排足夠時間慢慢欣賞。 循環播放VI 日期:即日起至2024年8月31日 時間:10:30am-6:30pm(星期二至六) 地點:Blindspot Gallery(黃竹坑道 28 號保濟工業大廈15樓) Spot

By emily
工作不順也可「蒸發走人」? 日本有間「夜間搬家公司」幫到你

工作不順也可「蒸發走人」? 日本有間「夜間搬家公司」幫到你

夜逃!重啟人生的機會? 最近百老滙電影中心上映一部名為《人間蒸發株式會社》的紀錄片,公開預售門票不久旋即售完,宣佈加場至8月中依然極速全院滿座。這部電影究竟有甚麼吸引力? 最重要當然是題材!Andreas Hartmann與Arata Mori兩位導演以日本「失蹤人口」為主題,用鏡頭追隨協助「失蹤者」逃跑的日本「夜逃げ屋」,揭露在日本這個高 壓社會之下出現的問題。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據日本其中一間夜間搬家公司「夜逃げ屋TSC」的官網資料,想夜逃的人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最多是因為家庭暴力(20%),其次則是逃離同居關係(15%)。當然也有一些難以曝光的暗黑原因,好像謀殺未遂、通姦、逃債等等,也有些人只是單純地想重新開始生活,你想得到的都是理由。這間公司的社長過往也是家暴受害者,是夜逃的過來人,所以不會道德批判夜逃的人。 人間蒸發要幾多錢? 「夜逃」費用大概10至25萬日圓(約$5,000至$12,000港元),根據逃走人數、行李數量、搬移距離、

By 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