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
iCloud
雲端儲存服務是近十年改變世界的技術。早在2008年Apple已經有類似概念的服務叫作MobileMe,直到在2011年Apple正式推出iCloud取而代之。iCloud與當時最新的iOS 5作出整合,最初提供5GB的空間,也可以購買儲存額外空間,用家能在iCloud中儲存音樂、相片、應用資料、檔案、聯絡人和日曆等,並可以通過無線網路分享到用家所有支援iCloud同步的Apple裝置上,其後更延伸出iCloud Drive和iCloud+更加強大的版本,成為Apple整個生態圈背後重要的支柱。
Siri
語音助理服務Siri首次於2011年的iPhone 4s中登場。有別於之前的Voice Command功能,Siri是通過網路連結到Apple的伺服器通過人工智慧分析學習,並使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讓用家可以用自然的對話與手機進行互動,完成搜尋資料、查詢天氣、設定手機日曆、設定鬧鈴等許多服務。起初Siri只是iOS平台其中一個第三方應用程式,後來被Apple收購並重新開發,自iOS5開始成為Apple裝置的預設應用程式。iPhone 4s發佈初期,Siri僅支援英語、法語、德語三種語言,現在Siri表現更快更聰明,不知不覺間成為你生活上不可多得的小助手。

Tim Cook
7Th Ceo Of Apple Inc.
August 24, 2011 – Present
在2011年Tim Cook正式成為了Apple第七任Ceo。Tim Cook早年曾任職於Ibm,在1998年受Steve Jobs邀請加入Apple擔任營運部門總裁一直負責公司的營運和銷售,在2005年正式升任為Coo,乃Apple如此龐大的科技企業的幕後功臣。在2011年,Tim Cook正式從Steve Jobs手上接過Ceo一職,並且同年十月首次主持Apple發佈會,發佈了iPhone 4S。至今在Tim Cook的帶領下,Apple由上任時兩千億美元市值發展到現在兩兆美元市值,成為世界上最高市值的企業,乃Apple成立以來的頂峰。除了Apple硬件革新,Tim Cook還是一位極具遠見和經營手腕的Ceo,在位期間力推Apple News+、Apple Tv+、Apple Music等訂閱服務,還有積極發展中國市場;此外,Tim Cook為Apple創造商業價值的同時亦大力推動Apple在私隱保障、環保、慈善事業等社會責任。
2013
Touch ID
2013年iPhone 5S推出的時候最重大的更新莫過於Touch ID指紋辨識器,設置於螢幕下方的Home鍵內,Touch ID 使用鐳射切割的藍寶石水晶,配合電容式觸控感應器,可以讀取指紋的高解像度影像,而所有指紋資料都經過加密處理,並且能智能地分辨出手指的觸碰,簡單又安全地為手機解鎖,同時可以核實從 iTunes Store、App Store或iBooks Store上的購買或下載,以及支緩2014年推出的Apple Pay。時至今天即使Touch ID已經被Face ID取代,但仍有許多粉絲要求Touch ID能夠重新加入Apple新產品中。
2014
Apple Pay
在2014年iPhone 6的發佈會上,Apple還帶來了簡單、安全和私密的行動支付服務Apple Pay。用家只需將iPhone靠近非接觸式讀卡器,並且可以通過Touch ID確認便可以進行付款,過程不會收集任何用戶的資料,付款交易亦只涉及用戶、商戶和用戶的銀行之間。Apple Pay最初支援美國三大支付網絡American Express、Mastercard及Visa透過美國各大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和扣賬卡,後來陸續開放更多地區,用途亦更加廣泛,例如許多大城市現已改用Apple Pay作為當地的交通支付卡,改變了顧客購買商品和服務時的付款方式以及各項日常生活體驗。
BEATS
2014年Apple最注目的新聞之一莫過於耗資三十億收購Beats Music以及Beats Electronics,成為當時Apple歷史上最大金額的單一買賣。由Dr. Dre與Jimmy Iovine創立的Beats憑著非常成功市場策略,成為了年輕消費群中非常流行的耳機品牌,並且在2014年頭開始提供Beats Music的音樂串流服務。Apple的收購策略非常成功,將Beats的技術、市場佔有率以及音樂串流服務一次過納入了Apple旗下,不單為Apple日後的耳機產品和音樂串流服務提供良好的基礎,同時讓BEATS原本產品開放注入Apple最新的技術。
Apple Watch
手腕上的革命
在2014年,Apple再次帶來革命性的個人裝置Apple Watch,Apple將當時在iPhone上革命性科技轉移到手腕之上,同時向博大精深的傳統精確時計工業致敬。 Apple Watch作為當年發佈會中「One more thing」壓軸登場,乃第一款沒有Steve Jobs參與的主要產品。第一代的Apple Watch研發出破格的數碼錶冠,以創新方式進行捲動、縮放和瀏覽,配合Force Touch技術加持的Retina Display,可分辨出輕點和按壓,帶來方便快捷控制各項功能的方式。此外,Apple Watch內置豐富個人化設定、全方位的健康及健身應用程式,隨即成為Apple近十年最矚目而大賣的新產品,重新定義智能手錶的世界。
根據Above Avalon近日公佈的調查,Apple Watch已經在全球賣出超過一億枚,單是2020年的出貨量已高達三千萬枚。在2015年Apple Watch問世時,僅有3%的iPhone用戶使用Apple Watch,到了今年已經成長到10%。成為了Apple產品陣容中,繼iPhone、iPad和Mac擁有第四多用戶的產品,並且有望在2022年超越Mac。Apple Watch更於現在全球可穿戴智能設備市場中的坐擁高達55%的佔有率,遠高於iPhone的市場佔有率,這歸功於Apple具備個人化的設計、全面的健康監測功能、Apple整個生態圈以及時尚設計的魅力。在未來相信Apple Watch在整個Apple系統生態圈繼續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Apple Park
Apple最新的總部大樓Apple Park位於美國加州的Cupertino,早在Steve Jobs生前已經提出了這構想,由Norman Foster設計,設計靈感來自於Jobs對Stanford University的回憶,充滿了可以激發合作和創新性的氛圍。於2014年動工,2017年4月正式落成的Apple Park,整個園區佔地五百萬平方尺,主體建築呈「冬甩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裝置,能滿足園區的全部電力,能容納一萬兩千名員工。而每年的WWDC與Apple Event都在特別為紀念Steve Jobs而設的Steve Jobs Theater內舉行,可容納一千人,此外,還有唯一對外開放的Apple Park Visitor Center。
2015
Apple Music
終極音樂串流體驗
在2001年iPod與iTunes改變了整個音樂產業。在2015年,Apple宣佈推出Apple Music,加入新世代的音樂串流服務,再次改變人們享受音樂的方式。Apple Music通過直覺化的App串流播放所選的任何歌曲、專輯或播放列表,除了提供超過七千萬首歌曲,還有世界級專業音樂人和潮流先驅精選的成千上萬張歌單及每日推薦,還有Beats 1廣播電台帶來由FRank Ocean、The Weeknd、DJ Khaled及Elton John主持的獨家節目,樂迷能夠通過 iPhone、iPad、Apple Watch、Apple TV、Mac、HomePod和CarPlay隨時隨地造就最全面的音樂體驗。

Apple比起其他串流服務優勝的地方,能夠把Apple本身強大的軟硬件重新整合。除了能夠通過Siri控制Apple Music,還可以輕易把Apple Music串流到Apple TV或支援AirPlay的揚聲器。在今年Apple Music將會加入支援杜比全景聲的空間音訊,所有配備H1或W1晶片的AirPods與Beats耳機,以及最新版本的iPhone、iPad及Mac中的內置揚聲器上都會自動播放杜比全景聲,感受極具現場感的音效體驗,能夠將自己完全沉浸在音樂中,甚至影響了音樂創作人的混音方式。此外,Apple Music還提供超過七千五百萬首無損壓縮音訊的歌曲,使用Alac保留原始音效檔中的每一個細節,能夠聽到與音樂人在錄音室中創作時,完全一樣的音質,成就Apple Music終極的音樂串流體驗。
Apple Pencil
第一代的Apple Pencil在2015年秋季產品發佈會上首次與iPad Pro同步登場。為了強調iPad Pro的專業實用性,在配件方面除了加入Smart Keyboard外,還支緩Apple Pencil,通過藍牙與iPad Pro連結,頂部有Lightning插頭作充電,內置壓力感測及角度偵測系統,可以感應到用家按壓在熒幕上的力度,決定筆觸線條深淺以及粗幼,而且解決了延遲的問題,最大限度還原真實的書寫體驗,讓設計師和藝術家可以在iPad上進行更直接的創作。
2016
AirPods
隨著無線耳機技術發展成熟,Apple在2016年推出自家藍牙無線耳機AirPods,外型類似於原本隨iPhone附送的EarPods,由超低耗能的Apple W1晶片驅動,運用光學感測器與動作加速感測器技術,可偵測目前是否佩戴於你的耳中,每當AirPods從充電盒中取出時,便會立即啟動連接至你的Apple設備,當你戴上耳機時,音訊即會自動播放,將耳機取下時則會暫停播放,還可以輕點兩下啟用 Siri執行其他指令,AirPods加上充電盒能提供超過二十四小時的聆聽時間,徹底改變與耳機的互動方式,而AirPods一推出已經佔據無線耳機市場三成份額,乃近年Apple最好成績的產品。
2017
iPhone X
在2007年首部iPhone推出十年後,正式推出iPhone X,宣告智慧型手機進入新的紀元,iPhone X可以說是iPhone系列一個里程碑,也是近年最具突破性的iPhone型號。iPhone X搭載配備神經網絡引擎的A11 Bionic晶片,加入擴增實境技術、無線充電功能、TrueDepth鏡頭系統、Face ID解鎖功能、Animoji以及經重新設計的配備光學影像防震的後置雙鏡頭,而且配合Apple設計影像訊號處理器,提供人像模式拍攝出震撼的相片和影片。所有全新的功能都是iPhone發展史上的一個大躍進,而且奠定了日後新iPhone的技術發展方向。
HomePod
於2017年WWDC發佈的HomePod,作為Apple第一款智慧型喇叭產品,配備七組波束成形摺疊號角式高音單元,還搭配一組高振幅低音單元以及六組環形排列的咪高風,讓用家在家中任何位置均可聆聽相同音質感受的音樂內容,並且能輕易透過聲控方式進行互動。HomePod的出現是希望通過Siri、HomeKit以及Airplay 2等功能,將Apple整個生態圈由電腦和流動裝置延伸到家居。在2020年推出的HomePod mini更加強了與不同Apple裝置的連結以及加入了廣播功能。
2019
Apple TV+
近年網上影片串流平台成為科技界兵家必爭之地。擁有強大硬件配套的Apple在2019年亦正式宣佈推出自家串流服務,每月為觀眾帶來Apple Originals原創作品,包括得獎系列、精彩絕倫的劇集、劃時代的紀錄片、兒童娛樂節目和喜劇等。用家能通過Apple TV App連接到任何Apple裝置以及支援AirPlay的智能電視上,並直接播放Apple TV+的內容。Apple TV+推出時即覆蓋全球超過一百個國家或地區的串流服務,用戶人數正持續上升。
Apple Card
Apple Card是由美國蘋果公司與Goldman Sachs合作發行並以Mastercard系統作為全球網路支付系統的網路銀行信用卡,主要用於iPhone上的Apple Pay。有著Apple Pay強大的技術支緩,確保隱私保護和不共享數據,而且不收取任何作業費用,並且提供較低的信用卡利率。而作為粉絲最感興趣當然是簡約美觀的實體Apple Card,採用鈦合金製作,具有EMV晶片和磁條,卡片上僅印有持卡人姓名,不會註記卡號、CVV安全碼、有效期或簽名。Apple Card正是Apple向虛擬銀行業務的新嘗試。
2020
Apple M1
自主晶片最大變革
自2006年開始Apple一直使用的Intel處理器,到了2020年Apple再次為旗下產品作重大的架構轉移,改用全新自家研發的第一款基於ARM架構的處理器晶片系統Apple M1,而Apple與Intel長達十五年的合作亦正式畫上休止符。

如此重大策略改變是因為在近年Intel處理器在性價比、處理器核心數、耗電效能、安全性方面均落後於AMD的處理器,甚至已經無法跟上Apple產品的更新速度,而且無論Intel或AMD的x86-64架構本身已經非常老舊,侷限了後續macOS的發展,所以早在2016年Apple已經嘗試在帶Touch Bar版本的MacBook上加入首款ARM架構的晶片Apple T1,來分擔Intel處理器的工作。
在2018年將更強大的Apple T2處理器應用新一代MacBook Pro 、iMac Pro 、Mac mini產品上。到了WWDC19 開發者大會上,Apple正式推出「Project Catalyst」讓開發者可將iOS或iPadOS的App直接轉移至macOS上,也是為日後Mac後續採用ARM架構實現統一Apple整個生態系統作準備。到了2021年,革命性的Apple M1處理器終於到來,為未來ARM業界樹立全新標竿。
Apple M1是以台積電推出的最新五奈米製程技術製造的電腦晶片,滿載驚人的一百六十億電晶體,內包含八核心CPU處理器、八核心GPU繪圖晶片、十六核心神經網路引擎等強大技術,並且結合到單一SoC上以提升效能表現與能源效率。比起目前主流處理器不單擁有強大的運算效能,而且能實現高效能、低耗電、高續航的優勢,可謂熊與掌可兼得,Apple M1標誌著Mac歷來最重大的躍進,引領Mac進入一個邁進全新的紀元。
在2020年開始Apple將展開為期約兩年的Mac過渡計劃,由2020年的MacBook Air、13吋MacBook Pro、Mac mini到最新24吋iMac均採用Apple M1推動,配合最新的macOS Big Sur操作系統,在效能表現、能源效益及安全保障圈全面提升。例如最新24吋iMac與非M1的iMac型號比較,在硬件、軟件及晶片配合設計下CPU效能表現提升達85%,圖像處理快達兩倍,即使應付繁重的工作,M1版本iMac依然可保持涼快、寧靜的超強成效。
2021
M1 Pro & M1 Max
Apple史上最強之晶片
在Apple轉用自家研發的晶片架構Apple M1的兩年過渡期內,Apple已經急不及待帶來性能更強勁的全新M1 Pro和M1 Max晶片。兩款晶片同樣搭載全新十核心CPU,在相同的功耗情況下,速度比最新的八核心PC手提電腦晶片最高可快達1.7倍,並使用少70%的功耗便可達到PC晶片同等的峰值效能。另外,M1 Pro搭載高達十六核心的GPU,而M1 Max更擁有高達三十二核心的GPU,M1 Max在圖像處理效能表現方面超越了同級專業高階PC手提電腦,而且功耗更可減少達 40%,這代表運作時晶片產生的熱力較少,讓風扇可以安靜地運行,運行頻率也減低,帶來前所未有的效能表現及能源效益;

另一方面,兩款晶片均擁有快速的統一記憶體,備有更大的記憶體頻寬和容量,M1 Pro具備200GB/s 的記憶體頻寬,支援多達32GB的統一記憶體;而M1 Max更提供高達400GB/s的記憶體頻寬以及多達64GB的統一記憶體,足夠應付需要大量圖像處理的工作流程。M1 Pro及M1 Max還加入了備有ProRes加速器的媒體引擎,更流暢地串流高質素4K及8K ProRes影片,影片編碼更快達兩倍,加速影片處理的同時,能達到最長的電池續航時間;M1 Pro和M1 Max配合最新macOS Monterey系統能充份發揮全新晶片的優勢,智能地在效能核心與節能核心之間分配任務,令整個系統反應更加快速敏捷,以實踐最高效能的表現以及更長的電池續航時間,讓M1 Pro和M1 Max成為Apple歷來最強勁的晶片。
M1 Max是Apple歷來製作過最大的晶片,具備五百四十億電晶體及多達64GB的快速統一記憶體。

14″ & 16″Macbook Pro
歷來最先進的Macbook
繼上年13吋MacBook Pro升級到M1晶片後,強大的M1 Pro & M1 Max將驅動全新設計的14吋及16吋MacBook Pro。兩款尺寸的最新MacBook Pro均配備Liquid Retina XDR顯示器,採用iPad Pro 使用的mini-LED技術,供高達1,000尼特的螢幕亮度以及1,000,000:1 對比度,支援十億種顏色的P3寬廣色域以及加入ProMotion技術,能提供高達120Hz的自動適應更新頻率,而顯示器的邊框更窄,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間,讓MacBook Pro裝備了全球最出色的手提電腦顯示器。
此外,全新MacBook Pro還配備經雙陽極處理的黑色面板精妙鍵盤、三個Thunderbolt 4連接埠、一個SDXC卡槽、一個 HDMI 連接埠、一個支援高阻抗耳筒的改良耳筒插口以及更新設計的MagSafe 3。在相機及音效配置方面亦升級到1080p FaceTime HD相機,配備領先業界的錄音室質素咪高風、高度傳真的六揚聲器系統,以及支援空間音訊。
最後,全新MacBook Pro突破性的效能表現當然歸功於全新M1 Pro和M1 Max晶片以及macOS Monterey的優化,創作人士可充份發揮MacBook Pro強勁表現的優勢。最重要新Macbook Pro能提供驚人電池行時間,14 吋型號提供最長可達十七小時影片播放時間,比上一代多七小時;而 16 吋型號提供最長可達二十一小時的影片播放時間,比上一代多十小時,是歷來最持久的Mac手提電腦電池使用時間,讓全新MacBook Pro在各方面的表現都超越了Apple歷代的革新,甚至震撼整個創新科技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