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比電視節目或電影更加好看
十個不能錯過的Apple經典廣告
對Apple而言,廣告不僅用作宣傳和提升產品的銷量,而且有助建立品牌的形象與風格,甚至為顧客塑造一種精神、品味及生活方式。從1976年首個印刷廣告花了不少幅篇介紹Apple I的規格和功能、八十年代透過《1984》建立挑戰PC霸權的反壟斷形象、STEVE JOBS回歸Apple後將簡約主義發揚光大,直到現在重視將科技融入與改變生活的理念……回顧Apple的經典廣告作品,恍如探索這間現時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多年來變遷。
挑戰霸權的訊息
《1984》
配合Macintosh的宣傳,CHIAT\DAY廣告公司從英國文學家GEORGE ORWELL的寓言小說《1984》取得靈感,為Apple創作一個充滿革命性與反烏托邦氣氛的六十秒廣告,更邀請電影《BLADE RUNNER》(2020/銀翼殺手)導演RIDLEY SCOTT(列尼·史葛)執導。故事背景設於監獄般的陰森大廳,巨大螢幕正播放獨裁者「BIG BROTHER」的演說,此時女主角跨越防線跑進來,更把手上的大鐵鎚擲向螢幕,解放一班被心靈控制的受眾,最後預告Apple將於1984年1月24日發表Macintosh,世界從此不一樣。《1984》不但象徵Apple要從IBM霸權解放用家的決心,也為品牌建立打破常規、改變世界與反主流文化的形象。然而這個被後世奉為經典的廣告,最初卻受到Apple董事會成員質疑,甚至差點無法播放……最終,廣告效應不但提升Macintosh的銷量,公司股價更由US$17躍升至US$34。
沒有產品的廣告
《Think different.》
STEVE JOBS在1997年回歸Apple,同時催生了廣告史上一個著名的宣傳計劃。由LEE CLOW率領的TBWA\CHIAT\DAY團隊將電視廣告的焦點落在品牌形象宣傳,而非產品本身,更想到以歷史人物的黑白影像作為主題,配上簡單而有力的標語「Think different.」,點出Apple勇於創新和突破限制的核心價值。人選包括愛迪生、愛因斯坦、差利.卓別靈、拳王阿里等,他們既是不安現狀或我行我素的「瘋子」,也是各自在不同界別策劃改變及推動人文發展的天才。至於廣告的「TO THE CRAZY ONES」旁白,則從電影《DEAD POETS SOCIETY》(暴雨驕陽)取得靈感,並打算邀請該片男主角ROBIN WILLIAMS(羅賓.威廉斯)負責演繹,但被對方拒絕後改為收錄由美國演員RICHARD DREYFUSS和STEVE JOBS朗讀的兩個版本;然而STEVE JOBS有感廣告所代表的是Apple而非他個人,最終選取了前者,但後來另一版本也隨著STEVE JOBS離世而曝光。除了電視,官方還推出一系列名人黑白照片的平面廣告,再簡潔地加上Apple商標和Think different.標語。
黑影在起舞
《Silhouette》
為了突顯iPod的純白設計,TBWA\CHIAT\DAY廣告公司的藝術總監SUSAN ALINSANGAN想到在色彩鮮豔的背景,加上一個邊聽iPod邊跳舞的人形剪影。STEVE JOBS起初對宣傳方案不感興趣,認為廣告無法清晰呈現產品原貌,最後廣告公司補上「1,000 SONGS IN YOUR POCKET」的標語以消除疑慮。剪影系列往後衍生出不同版本,例如配搭不同種類的歌曲與舞蹈,也讓THE BLACK EYED PEAS的《HEY MAMA!》成為經典名曲;甚至乎將概念倒轉過來,在漆黑背景以彩色iPod nano畫出光繪效果。此外,BOB DYLAN、EMINEM、PAUL MCCARTNEY、MARY J. BLIGE、U2、COLDPLAY等歌手/樂隊也曾演出剪影系列,但處理手法有別於普通版本,讓觀眾可以清楚辨認他們的樣貌。
史上最頑皮的電腦
《Window shopping》
2002年面世的iMac G4,其破格的設計不但成為經典Macintosh之一,LCD螢幕與半球底座之間的金屬臂,也為用家帶來使用上的靈活,配合廣告更顯得它別具「人性」,又令受眾聯想至PIXAR動畫的檯燈LUXO,JR。
薄如鉛筆的厚度
《Pencil》
可以完成一首交響樂、轉變生活的方式、解決問題創作新事物、每個人都會用到……Apple不但以鉛筆突顯iPad Air的纖薄程度,而且兩者同樣具備以上特質,成為簡單而強大的工具。第二年再下一城,利用鐳射光將鉛筆削平,宣佈iPad Air 2變得更纖薄。
MacBook的貼紙文化
《The notebook people love》
不少MacBook用家喜歡在機身貼上貼紙,構成有趣而富創意的圖案。廣告的用意並非純粹展示多部獨一無二的MacBook Air,背後還代表Apple產品與用家們成功產生感情連結,試問如果不愛自己的電腦,又怎會花心思為它粉飾一番?
甚麼是「電腦」?
《What’s a computer?》
「平板電腦能否取代手提電腦?」,是用家在iPad面世初期經常提出的疑問。直至2017年,Apple便示範了一部預載iOS 11系統的iPad Pro,如何綽綽有餘應付小學生的日常娛樂、通訊與學習的需要,甚至乎令新一代對「COMPUTER」產生全新概念。
四十秒回顧四十年
《40 Years in 40 seconds》
2016年是Apple成立四十周年,官方特別用上四十秒回顧多個與Apple關係尤深的詞句;整個廣告貫徹Apple向來推崇的極簡主義,而且並無加插任何圖片,因為這些產品、功能、技術、宣傳口號的名稱與形象符號,早已植入在所有Apple產品用家的心中!
擁有魔法的Apple Watch
《Apple Watch Series 4 腕に導かれて》
除了美國,其他國家的Apple分部亦會製作專屬廣告,好像日本的宣傳作品也是值得果迷留意。在《腕に導かれて》篇,Apple Watch Series 4恍似擁有魔法術,引領女主角從日常小事著手改變,從而建立更健康的生活。
Apple的多元宇宙
《Mac / iPhoneの向こうから》
不只現實,MacBook和iPhone在動畫世界同樣受歡迎。日本Apple曾將出現MacBook或iPhone情節的動畫片段輯錄成宣傳廣告,雖然部份作品刻意將Apple經典標誌改換成其他圖案,但觀眾同樣一眼認出或馬上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