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停產後,Apple推出了甚麼音樂產品?
Apple的後iPod時代

隨著音樂串流技術變得成熟普及,iPhone早已取代iPod成為大眾用家聽歌的主要工具,這點從Apple逐步放緩iPod系列的硬件開發,最後在去年宣佈停產最後一代iPod touch便可引證。假如當初iPod是令樂迷更容易而合法地享受數碼音樂,那麽Apple今天要做的,除了推出無線耳機AirPods和智能喇叭HomePod等音響產品,將聽歌模式與音色質素提升至另個一層次,同時在音樂內容上提供更多選擇。
例如,Apple在2021年6月為自家的音樂串流平台Apple Music,加入支援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的的空間音訊(SPATIAL AUDIO)和無損壓縮音訊技術,前者無需動用大型音響,只要配合內置H1或W1晶片的AirPods與Beats耳機,或是最新版本的iPhone、iPad及Mac的內置喇叭便能享受聲音從多方位傳入耳中的效果,後者則讓用家因應不同網絡連接選擇音色的清晰度。另一方面,Apple早年亦收購另一串流平台PRIMEPHONIC,並於今年正式推出古典樂串流服務Apple Music Classical,提供五百萬首古典曲目讓已訂閱Apple Music的用家免費使用。


AirPods / AirPods Pro
雖然發表初期外形受到爭議,但無阻AirPods系列成為最受歡迎的全無線耳機。能夠在市場上眾多選擇之中突圍而出,關鍵在於Apple的一致性策略;自家開發的W1/H1晶片令它省卻繁複設定步驟和連接穩定,甚至自動經iCloud同步,隨時在macOS、iOS和watchOS系統之間無縫切換使用,對於擁有多部Apple電腦及流動裝置的用家是一大賣點。至於2019年上市的進階版AirPods Pro,更追加IPX4防水設計和主動降噪功能,耳機柄上的力壓感應器也方便操控音樂的播放,或切換至接收外界聲音的通透模式。2021年發表的AirPods 3則繼承了不少AirPods Pro的賣點,例如機身同樣採用IPX4抗汗和防濺耐水設計、短身耳機柄加入方便操作的力度感應器、適應性EQ功能根據用家耳形和所聽內容自動調整音色,其充電盒還支援MagSafe及Qi無線充電。至於今年發表的AirPods Pro 2,由於換上全新H2晶片,能較上一代消除多兩倍的噪音,音色也進一步提升。
AirPods Max
相比Beats或其他品牌的頭戴式耳機,AirPods Max的外形更加簡約搶眼。兩邊的鋁金屬耳罩經過陽極處理,而且可以獨立旋轉及平衡受壓力度,再加上透氣網狀織面而成和減輕頭部受壓的頭帶,以及特製網狀織面耳罩軟墊,為用家提供柔軟觸感和減輕負擔的使用體驗。有趣是,Apple並未在耳罩加入觸控功能,反而加入類似Apple Watch的錶冠轉輪,以機械形式控制音量、跳播歌曲、接聽來電和啟動Siri。當用Mac、Apple TV或流動裝置觀看電影節目時,動態頭部追蹤功能更可模擬戲院的觀影體驗,聲音效果會隨著用家頭部的移動而調節。
HomePod / HomePod mini
主打智能家居的一體式喇叭HomePod,無疑令Siri功能更加普及,因為除可透過音箱頂部的觸控面板操控播放和調節音量,想播甚麼歌曲、查詢新聞天氣、接聽來電,甚至控制支援HomeKit的智能家電,只要說句「喂,Siri!」便可!喇叭的高低音表現相當出色,加上空間感應功能會自動調節音效,將聲音變得更立體。2020年取代HomePod上場的HomePod mini,體積更細,價錢更親民,是不少居住在部屋空間的用家之選,簡簡單單便能以兩枚喇叭建立立體聲系統。相隔五年,Apple在今年終於推出第二代HomePod,透過內置度及濕度感應器偵測環境之餘,也可設定相關智能家電的自動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