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物料NIKE GRIND首次應用於香港校園運動場

NIKE與設計師KAY CHAN合作 為兒童打造共融遊戲空間

NIKE堅信運動的力量能推動世界前進,同時致力通過運動的力量為每個人創建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並從兒童開始。NIKE相信讓孩子們「動起來」,便能改變世界。

這次NIKE邀請了同樣重視可持續發展的前瞻性設計師KAY CHAN(陳韻淇)合作,將回收運動鞋、塑膠瓶及生產廢料製成的再生材料NIKE GRIND應用於觀塘閩僑小學的球場並進行翻新。2021年在葵涌石籬邨修建的「石籬GRIND主場」 延伸了全球MOVE TO ZERO的願景至本地,在新項目中,NIKE邀請閩僑小學的下一代運動員加入NIKE「MOVE TO ZERO」的旅程。以兒童為本、環保的設計理念為中心,「閩僑小學GRIND運動場」根據學校師生的想法打造,是全港首間以再生物料NIKE GRIND鋪設運動場的學校。NIKE希望透過全新的多用途及共融運動空間,為全校六百一十四位來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運動員提供一個平台將運動融入生活當中,令他們培養每天運動的習慣,釋放無限潛能。

NIKE於日前發佈2022財年《IMPACT REPORT》,全面回顧上一財年公司在減少環境足跡、激勵下一代動起來,以及打造多元與包容性三大領域的不懈努力和顯著成效。通過「REUSE-A-SHOE舊鞋新生」計畫,目前NIKE已經在全國各地修建了二十二個NIKE GRIND球場,當中包括剛完成翻新工程的觀塘閩僑小學。NIKE將繼續努力,目標於2030年前在大中華區建造總共一百個NIKE GRIND球場。

NIKE致力於為所有運動員特別是女性創造讓她們發展和革新的平台,並於藝術、設計和文化領域中與具有前膽性思維的女性合作。可持續社會設計師KAY在她的藝術策展中皆體現了社會互動和環保考慮的元素,是次KAY合併過往與社區合作及改善公共空間等計劃的設計經驗並應用於是次重修計劃上,直言首次為學校設計感興奮,第一次將運動元素融入於校園設施內,為閩僑小學球場重新注入創意能量。面對香港地少人多的限制,KAY將有限的空間化作無限的可能,打造一個充滿繽紛色彩及活力的NIKE GRIND多用途環保運動場,至少可應用八項或以上的運動或小遊戲,打破過往障礙並倡導多元文化及包容。

NIKE認為體育的未來應以包容和開拓無限可能為核心,積極聆聽未來創變者──孩童的想法。為令新運動場設計更貼近學校師生的真正需要,KAY於設計前與學校主要用戶──老師和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設計思維工作坊,從以收集他們對翻新球場的意見,根據同學們平日在小息喜愛進行的活動和遊戲、期望增設的設施與現時設施上的不足等資料,她突破空間的限制重新設計,把場地轉化爲一個美觀且實用的多用途運動空間,以有趣的創意和設計啟發學生對運動的無限想像和潛能。

談到設計,相信大家都只能簡單地知道有服裝、形象、產品、平面及室內等基本範疇,但「社區設計」,又有幾多人會知道其定義?作為永續社區設計師KAY,也不太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職業,所以每次被問及職業也會先說自已為產品設計師,再透過她的作品去讓大家理解永續社區設計。「永續社區設計雖然較難讓大眾理解,但我認為設計其實不用分那麼細。」其實自九十年代起,外國已開始主張環保概念,直至2000年初再開始推行UPCYCLING(升級再造),為了地球的將來,可持續發展愈來愈受重視,也令各層面也加入成為一份子,如迄今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的NIKE GRIND項目,NIKE從供應鏈中收集具有回收價值的剩餘材料,並轉化成創新的運動產品,如籃球場、足球場、塑膠跑道、瑜伽器材、室內裝飾等,一步一步實現MOVE TO ZERO邁向「零碳、零廢棄物排放」;而同樣關注可持續發展的KAY,就以升級再造把舊有地區進行空間大改造,以行動、設計和溝通去讓人更了解永續社區設計師的工作。

這次「閩僑小學GRIND運動場」的特別企劃,KAY透過設計,寄望新運動場除了能滿足同學享受運動的快樂,同時希望意見都能備受重視的感受,「一間學校願意照顧學生的訴求是很難得,自己能參與在學校建設的一部份,希望同學知道他們的意見原來都很重要及能被尊重,以至將來成長回望這一個運動場,對他們而言會是一份很大的意義及回憶,加深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

成為設計師後,你為何會選擇專注永續設計及社區藝術工作?

我覺得社區設計是一件放在大自然的藝術品,它不但能夠美化社區同時亦都可以與公眾互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當資訊越發達,社會急速進步,大家都開始依靠手機對話,人與大自然開始越行越遠,我們都開始為生活,而不是在生活,社區藝術可以令大家停下步伐,好好欣賞環境、感受大自然。我認為社區設計並不只是單一功能,它美化環境同時連結社區,並可充當成為教育的工具,帶出環保的訊息,尤其是現今環境污染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我覺得每人都有責任去保護地球,所以我的設計都是以可回收及不污染環境為原則。我曾參與很多設計遊樂場/公園等項目,每一次和小朋友的對話交流都會令我有所啟發,他們總是非常簡單,你給他們一卷膠紙,一塊泥膠,他們會給你一個樂園。我深信小朋友就是改變未來的關鍵,遊樂場不只是嬉戲玩耍,還是一個學習、社交、成長的場所。所以我希望透過我的作品帶出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及重要性,讓孩童在玩樂時學習環保、社交技巧、發展內在潛能,不知不覺間培養到勇氣、創意等等特質。我覺得我除了是設計師,亦都充當著環境保護者的身份,我的使命是希望透過設計,將可持續發展及創意藝術結合,為社區環境帶來正面影響及教育下一代好好愛惜及守護我們身處的地球。

當NIKE邀請你參與設計閩僑小學運動場時的心情/感受?

當我一聽到NIKE邀請我去幫手設計閩僑小學的一個運動場時,我第一時間諗「終於可以入到學校了!」,因為可能以往的項目大部身份都是關於一些公共空間議題和遊樂場等,所以今次是我第一次特地去為一間小學設計。但另一個挑戰對我來說,今次會是一個同運動比較多連結的項目,而我以往的經驗比較多設計兒童遊樂場,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新的嘗試,我都好開心及非常榮幸,因為終於都有機會可以設計到學校或小朋友用的運動場地。而且了解到今次NIKE翻新球場背後的原因,NIKE所追求的可持續發展願景跟我的想法及過往的創作好相符,都是致力建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所以今次合作的過程都好順暢。都好多謝NIKE創造一個機會,讓我作為設計師或女性的聲音及想法能夠有發揮的地方,鼓勵我們去表達自己並於現實中呈現出來。

你用了大概多少時間去完成整個設計?設計時有遇到甚麼難題嗎?

今次這個項目其實比平時相對用得少時間,因為要配合很多不同單位的工期等,所以都要盡量快完成。今次整個設計項目,由我們開始舉辦工作坊,到落手設計,再去到施工,大概用了少於三個月的時間,相比起之前我們過往的項目,時間算是比較少,但亦都正因為這樣,呢個項目變成為一個好大的挑戰。因為要配合各單位的日期及時間表,同時亦要配合學校或同學們上學的時間,我需要好快地先了解同學們的需要,所以要先安排和他們見面。其實這一世代的小朋友都比較少活動,一來是香港地少人多,二來網上資訊發達,年紀小小已經沉迷上網,所以NIKE和我都希望可以設計一個運動場可以鼓勵同學們「動起來」,所以我們都想聽取不同級別同學的意見,希望可以滿足到各人的需要,推動大家運動,將運動變成日常。而且要在短時間內安排大家去進行一個工作坊,都算是一個少少挑戰。我們今次利用參與式工作坊,希望可以見到所有不同級別的同學們,但因為閩僑小學比較多不同國籍的同學,所以在工作坊進行的時候,需要用到不同的語言去和他們溝通,去嘗試揣摩他們對於運動場,或者遊樂場的意見。遊玩的時候和運動的時候,他們在想甚麼?所以溝通上需要用得比較多時間。另外就是老師,因為其實小朋友的期望和老師大人的期望有時候可能都會有少少落差,但是我們都好希望透過這次工作坊,將大家不同的期望收集回來,之後再整合融入設計當中。

可以介紹一下你今次設計的特色?有没有甚麼元素是新嘗試?有没有哪一個設計你比較喜歡?

今次新運動場的最大特色,就是將遊戲夾雜在運動裡面,令到小朋友運動的時候,能增添更加多不同有趣的玩法!今次設計將他們在課室入面會玩的桌上遊戲,可以放在運動場裡面,令到他們能將遊戲同運動結合於一起。同一時間令運動場,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想像,以及增加可以使用的機會!今次新嘗試,分別有不同的部身份,其中一部身份就是於視覺上的嘗試,例如我們過往設計遊樂場時,都會將立體的元素放在遊樂設施入面,令到整個遊樂場都會變得繽紛及立體。但今次我們是做一個運動場的緣故,一些立體的元素未必可以再用以往的方式以立體的裝置呈現。所以我們於運動場入面嘗試把一些立體元素加入錯視效果,令平面巧妙轉換成「立體感」,使面積大小雖然是設計上的一個局限,但同時間亦讓我有機會都係有新嘗試,將這個想法去投放落去。第二個新嘗試就是我們在工作坊上面得到小朋友的意見,將他們平時玩開的遊戲,我們都放在今次的設計上,例如他們會玩好多的桌上遊戲,或者平時小息於操場上創作的小遊戲,我們都嘗試套用在這一個運動場的設計入面。第三個挑戰就是今次用的物料,因為今次用的物料是用上NIKE GRIND的元素,是一種將回收運動鞋、塑膠瓶及生產廢料製成的再生材料應用在舖設場地上,所以本身這些材料便存在一些顏色,當我們去處理及思考顏色選擇的時候呢,都遇到都有一定的挑戰,對我們來說需要去重新想像,究竟最後會得到甚麼顏色呀,顏色的MIXING混合,究竟會是怎樣呢?這個都係我們要慢慢透過於短促的時間上,要作新的嘗試。

為何選用這些色調?

你第一眼見到就是一大片藍色!因為藍色亦是最代表閩僑小學的主要顏色。而其他顏色就是近年比較流行的顏色,主要去配合這一個藍色的主題。

環形跑道旁的數字及跑道上的白點是有特別用途嗎?

跑道上的白點是希望同學在跑步的時候,使他們可以計算到大家之間的距離。跑道上的白點其實分為兩種:一種是大點另一種是細點,用意是令到他們可以容易地去估算他們跑過的路段長度,因為如果由START開始去跑完一個八字的話,整個跑道的總長度大概接近五十米。白點就好像一些CHECK POINT,讓同學們在跑步玩樂的時候可以計算到他們跑步的距離。而跑道旁邊的數字,就可以讓同學們作後備席或排隊使用,方便同學們用作舉行接力賽。

如何於工作坊所收集到的意見及設計中取得平衡/增加球場實用性?例如甚麼啟發到你去設計點點格仔?

在工作坊入面,其實我們都收到除了小朋友之外的意見,也有老師的意見,當然我們收到好大量的資訊,因為其實小朋友有好多想法及豐富的想像力,例如有很多他們已經在小息時會使用運動場進行的遊戲。但因為場地只是這麼大,我們没有可能將全部同學或者老師等人不同的IDEA都放入設計之中,的而且確需要進行篩選,而在過程之中,我們需要在眾多資訊入面作出分類,再尋找它們之間一些共通點,例如同學們玩樂時的PATTERN,他們究竟怎樣玩呢,有没有一些遊戲有共通之處呢?可能需要一些色塊,或者有規則的東西去引導他們去進行一些遊戲,我們團隊都需要將這些資訊先進行分析,從而啟發我們去將不同元素放入設計之中。

當你在設計運動場地時,你認為最重要的是甚麼?

身為設計師,我們都會準備好幾個不同類型的設計,到最後去取決的時候,我們都會問校長和體育老師的意見。我覺得最重要是如何可以將一個有限的空間劃分及作不同用途,尤其是不同程度的用途,例如球賽、較低程度的跑道、又或者是一些較簡單及玩樂的程度,可以滿足到不同同學在玩樂上或者運動上不同程度的需要!這是我覺得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點,同時都很吻合閩僑小學這間學校的一個好大特色,就是他們有很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國籍的小朋友!我希望這個場地可以包容不同年級不同小朋友,讓他們很愉快地在一起玩樂,不需要去區分自己屬於哪一級或班,並於玩樂之中認識到新朋友,令他們更融入校園生活!

你對香港學校的球場/操場設計有甚麼看法/意見?

其實香港普遍的學校操場都離不開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地方和空間都比較細!尤其是需要在一個操場比較細的地方去滿足運動上面各項唔同的發展,這是一個十分大的挑戰,因為運動可以有不同種類:例如有球類、田徑等,如何將一個操場變得多用途?功能上如何配合不同類別的運動?但同時間亦都唔能夠失去操場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小息的時候,它擁有著一個很強的社交功能,同學們會透過一個小息的時間,在操場玩樂的時候學習社交,或者學習融入校園生活,要做到不同功能,其實真的很需要一些另類設計去幫助,令到整個場地唔再係單一用途。同時都希望透過今次同NIKE合作所設計的全新多用途運動場,通過共融運動空間啟發更多小朋友可以用他們的想像力來享受運動的樂趣,將運動融入他們的生活當中,培養每天運動的習慣。

童年時你對學校球場/操場的回憶是甚麼?有影響你今次的設計嗎?

以前的的操場比較單一,大多只可作籃球場單一用途,沒有多元劃線可以進行不同球類運動,亦未必有學校能夠容納完整的跑道劃線,小時候只能圍著籃球場跑步,或是需要額外一些工具,如使用呼拉圈或是色帶放在地上來劃分區域,變相減少了小朋友對運動的想像和樂趣。這些限制亦令我有所反思,我們應如何利用設計去彌補這些缺憾,就好像今次其中一個設計元素「點點格仔」,就是讓我回想起以往我們小時候上PE堂時,都會利用到一些道具去進行一些活動,而這正成為了其中一個設計靈感來源。

整個地面以NIKE GRIND鋪設,你有否參考其他NIKE GRIND球場的設計?哪一個你比較喜歡/啟發到你?

今次設計閩僑小學操場時,也有看過以往一些採用NIKE GRIND製造的運動場,例如為人所熟悉的石籬GRIND COURT,它採用了繽紛的顏色,亦加入了不同圖案和卡通設計,而今次的設計大部身份靈感都是來自這裡的小朋友與老師,透過學校主要用戶的意見設計出他們喜歡的運動場。

你希望學生在你設計的球場/操場有甚麼感受/留下甚麼回憶?

在球場完工時剛好是疫症好轉的階段,趁這段時間小朋友可以再次在這個運動場上運動玩耍,好好享受校園生活,同一時間亦希望能一改他們對運動的刻板印象,運動本身可以很有趣,新的球場能提供想像空間讓他們思考如何玩樂,讓運動重新融入到生活裡面。另外由於整個設計都有參考到小朋友與老師的意見,期望他們能意識到他們的意見同樣受到重視,是建設學校的一部身份,到他們將來回望讀小學的日子,有著深刻的回憶。

如果再有下一次合作機會,你會想以甚麼主題做設計?

我希望可以再一次嘗試以NIKE GRIND物料去做一些立體的裝置,過往經驗都是用NIKE GRIND再生物料設計平面的設施,好希望透過這個物料做一些立體裝置,讓人能觸摸一下,從而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以往有類似工作坊的經驗,第一次在學校進行,有沒有不同的感受?

過往大部身份的工作坊都是在學校進行,但因疫症關係,多數都是線上形式,很少可以好像今次面到面與閩僑小學的同學做工作坊,特別感受到同學們的熱情,因為學校有著多元背景及國籍的同學,當我們一同玩耍或聊天時,特別能感受到他們的活力與熱情,十分歡迎我們。

自己對於這個項目有甚麼期望?

我的期望未必可以即時看到,長遠的願景是希望同學們讀完小學畢業後,到中學依然保持對運動和遊玩的想像與熱情,甚至增加對學校的歸屬感,日後他們重返學校時,會記起小時候自己在這個地方遊玩過,亦曾參與一個工作坊,給予意見一同想像如何建構這個校園的操場,與學校保持長遠的連繫。同時希望可以透過這個項目讓更多下一代了解到甚麼是永續,甚麼是環保,因為他們才是可以改變未來的人,一起保護我們所在的地球、社區、甚至是運動場。更要堅持自己的意見和理念,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有機會被實踐的,共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